上课用方剂学课件.ppt
《上课用方剂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方剂学课件.ppt(9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方方 剂剂 学学主讲主讲:孟萍孟萍全国高职高专教学课件全国高职高专教学课件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一、方剂的概念一、方剂的概念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及用法而成的
2、处方,是为方剂。1 1、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中药中药2 2、理论依据、理论依据 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的辨证论治3 3、组成规律、组成规律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二、方剂学的概念二、方剂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在中医理
3、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三、方剂的起源三、方剂的起源1 1、单味药物的应用、单味药物的应用 药物间的配伍药物间的配伍 方剂方剂2 2、汤液汤液的创制标志着方剂的诞生的创制标志着方剂的诞生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四、方剂学的发展简史四、方剂学的发展简史书名书名成书年代成书年代作者作者意义意义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汉以前汉以前现存最早的方书现存最早的方书
4、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汉以前汉以前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及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及分类的经典医著分类的经典医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东汉东汉张仲景张仲景首创方剂的首创方剂的“理法方药理法方药”,为方书之祖,为方书之祖太平惠民和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宋宋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方剂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方剂(成药)药典(成药)药典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药药方论方论金金成无己成无己第一部剖析方剂理论专著第一部剖析方剂理论专著普济方普济方明明朱棣朱棣载方最多的方书载方最多的方书医方集解医方集解清清汪昂汪昂开创方剂功效分类法开创方剂功效分类法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理解理解深刻理解每首
5、方剂的组方原理,深刻理解每首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变化,功用、主治及临床运用等。配伍变化,功用、主治及临床运用等。背诵背诵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背诵和熟记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背诵和熟记 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方剂。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方剂。比较比较比较同类方剂或主治相同病症比较同类方剂或主治相同病症 方剂之间的异同点方剂之间的异同点 印证印证与中基、中药的知识相互印证与中基、中药的知识相互印证 五、学习方剂学的方法五、学习方剂学的方法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第二章 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方剂是临
6、床辨证论治的产物;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一、方剂与病证一、方剂与病证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从医学发展上看,治法来源于方剂;从医学发展上看,治法来源于方剂;*治法是指导方剂应用的依据;治法是指导方剂应用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下,针对病证的
7、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1、治法的概念:、治法的概念: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二、方剂与治法二、方剂与治法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八法八法”的的概念:概念:“八法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心悟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论治病之论治病之方,则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方,则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八法八法”的内容:的内容:汗法汗法 吐法吐法下法下法和法和法清法清法温法温法消法消法补法补法3、八法、八法江西中医药高
8、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3.1、汗法、汗法n含义含义: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等作用,使在表之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等作用,使在表之六淫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六淫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n作用作用:祛邪于外祛邪于外,透邪于表透邪于表n适应证适应证:适用于外感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以及适用于外感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以及水肿、痢疾、疟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水肿、痢疾、疟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者。者。n分类分类:辛温、辛凉、补阳、滋阴辛温、辛凉、补阳、滋阴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3.2、吐法、吐法n含义含义
9、:是通过涌吐的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是通过涌吐的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 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n作用作用:引导催吐,使有形实邪从口迅速排除引导催吐,使有形实邪从口迅速排除n适应证适应证: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证。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证。n缺点缺点:易损胃气易损胃气n禁忌: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禁忌: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3.3、下
10、法、下法n含义含义: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攻逐水饮等的作用,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攻逐水饮等的作用,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以及留滞体内的水饮邪气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以及留滞体内的水饮邪气从下而去的一种治法。从下而去的一种治法。n作用作用:泻下攻积,峻下逐水泻下攻积,峻下逐水n适应证适应证: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 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n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3.4、和法、和法n含义含义:是
11、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治法。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治法。n适应证适应证: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n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表里双解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表里双解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3.5、温法、温法n含义含义: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方法。的一种方法。n适应证适应证:脏腑的陈寒痼冷,寒
12、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脏腑的陈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之证。阳气衰微之证。n分类:温肺化痰、温胃降逆、温肾纳气、温中行气、分类:温肺化痰、温胃降逆、温肾纳气、温中行气、温经活血、温里解表温经活血、温里解表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3.6、清法、清法n含义含义: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n适应证适应证:热证、火证、热盛成毒以及虚热等证。热证、火证、热盛成毒以及虚热等证。n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祛暑、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
13、解毒、清热祛暑、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3.7、消法、消法n含义含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的作用,使气、血、痰、湿、水、虫等所结成的有虫的作用,使气、血、痰、湿、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形之 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n适应证适应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痰饮不化、疳积虫积n与下法的区别与联系:与下法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相同点不同点不同点下法下法治有形之邪治有形之
14、邪急下、病势急迫,形证俱实急下、病势急迫,形证俱实消法消法缓消,病势较缓,虚实夹杂缓消,病势较缓,虚实夹杂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3.8、补法、补法n含义含义:是通过滋补温养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虚证的一是通过滋补温养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种方法。n适应证适应证:虚证虚证n分类:分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气血双补、阴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气血双补、阴阳双补、补心、补肝、补肺、双补、补心、补肝、补肺、脾、补肾、滋补肝肾、补脾、补肾、滋补肝肾、补脾养心脾养心n注意:避免注意:避免“闭门留寇闭门留寇”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
15、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中药的发现是方剂产生的基础;中药的发现是方剂产生的基础;*方剂的配伍运用促进了对中药方剂的配伍运用促进了对中药 功用的进一步确定和新的发展。功用的进一步确定和新的发展。三、方剂与中药三、方剂与中药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一、七方:一、七方:1 1、渊源:源于内经,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渊源:源于内经,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药方论。2 2、内容:制方之用,、内容:制方之用,大、小
16、、缓、急、奇、偶、复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七方是也。”3 3、含义:、含义:“七方七方”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七方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位的上下、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作为制方的依据。轻重、病位的上下、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作为制方的依据。3.1 3.1 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 3.2 3.2 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 3.3 3.3 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
17、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 3.4 3.4 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 3.5 3.5 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3.6 3.6 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3.7 3.7 复方则是两方或数方组合的方剂复方则是两方或数方组合的方剂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二、二、十剂:十剂:1 1、渊源:、渊源:源于北齐徐之才之药对,始见于成无己源于北齐徐之才之药对,始见于成无己 伤寒明理伤寒明理论论药方论。药方论。2 2、内内容容:“制制方方之之体体
18、,宣宣、通通、补补、泄泄、轻轻、重重、滑滑、涩、燥、湿十剂是也涩、燥、湿十剂是也”。3、含含义义:“宣宣可可去去壅壅”、“通通可可去去滞滞”、“补补可可去去弱弱”、“泄泄可可去去闭闭”、“轻轻可可去去实实”、“重重可可去去怯怯”、“滑滑可可去著去著”、“涩可去脱涩可去脱”、“燥可去湿燥可去湿”、“湿可去枯湿可去枯”。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三、三、治法分类治法分类1 1、含义:按治法分亦称功能分类,即以方剂的功效来分含义:按治法分亦称功能分类,即以方剂的功效来分类归纳方剂类归纳方剂2 2、渊源:渊源:明明张景岳张景岳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提出提出“八阵八阵”。
19、3、内容、内容“补方之制,补其虚也。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表证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也。”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四、综合分类法四、综合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见于清代汪昂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功效)分类法。分类法。具体将方剂分为:补
20、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消导、收涩、利湿、润燥、泄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和急救良方共杀虫、明目、痈疡、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22剂。剂。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第四章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药有个性之长,方有合群之妙药有个性之长,方有合群之妙”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依法选药依法选药*主次有序主次
21、有序*辅反成制辅反成制*方证相合方证相合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二、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药:君药: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药力居方中之首。药力居方中之首。*臣药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物。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佐药:佐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佐助药佐助药 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直接治疗次要症状。消
22、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佐药佐药 佐制药佐制药 制约君、臣药的烈性。制约君、臣药的烈性。性能(味)与君、臣味相反而功效相成之药。性能(味)与君、臣味相反而功效相成之药。反佐药反佐药 防止拒药现象之药。一般用量较轻。防止拒药现象之药。一般用量较轻。*使药使药 引经药:引诸药直达病所之药。引经药:引诸药直达病所之药。使药使药 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之药。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之药。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方剂举例方剂举例 *麻黄汤麻黄汤君君麻黄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臣桂枝桂枝辛甘温,解肌发表,助麻
23、黄发汗;温经通脉辛甘温,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温经通脉佐(助)佐(助)杏仁杏仁苦温,宣肺平喘,助麻黄止咳平喘苦温,宣肺平喘,助麻黄止咳平喘使使炙甘草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甘温,调和诸药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方剂变化的原因:方剂变化的原因:病情的轻重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年龄、气候、方土习俗。三、方剂的组成变化三、方剂的组成变化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一)、(一)、药味增减的变化药味增减的变化1.1.意义:意义: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
24、味药物,方剂的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物,方剂的治证与功效都有所改变,从而使全方功效发生改变以治证与功效都有所改变,从而使全方功效发生改变以适合临床证候的需要。适合临床证候的需要。2.2.形式:形式:佐使药的加减,功效基本不变,主治与原方基本相同。佐使药的加减,功效基本不变,主治与原方基本相同。(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异功散)异功散)臣药的加减,会使方剂功效、主治发生根本变化。臣药的加减,会使方剂功效、主治发生根本变化。(麻黄汤(麻黄汤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二)、(二)、药量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1.1.意义:意义:指方剂
25、的组成药物不变,仅仅增加或减少方中主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不变,仅仅增加或减少方中主要药物的用量,方剂的治证与功效亦有所改变,改变其要药物的用量,方剂的治证与功效亦有所改变,改变其药效或配伍关系,以适应临床证候需要。药效或配伍关系,以适应临床证候需要。2.2.形式:形式: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没有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没有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功用、主治与原方基本相符,但药力增强或减弱。例功用、主治与原方基本相符,但药力增强或减弱。例1 1 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功用、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功用、主治与原方随之改变。主治与原方随之改变。例例2 2 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课 方剂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