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07-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II-113.ppt
《运筹学07-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II-11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筹学07-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II-113.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讲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II7.1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7.2 对偶解的经济含义影子价格7.3 对偶单纯形法7.1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o对称性对称性o弱对偶性弱对偶性o最优性最优性o对偶性(强对偶性)对偶性(强对偶性)o互补松弛性互补松弛性(1)对称性 对偶问题对偶问题对称性定理对称性定理: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对偶问题对偶问题max z=CXs.t.AX b X 0max w =bTYs.t.ATY CTY 0min w=bTYs.t.ATY CT Y 0min z =CXs.t.AX b X 02.弱对偶性原问题(LP)对偶问题(DP)弱对偶定理弱对偶定理 若
2、若 和和 分别是原问题分别是原问题(LP)(LP)和对偶问题和对偶问题(DP)(DP)的的可行解,则有可行解,则有 原问题的目标函数值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值证明:o极大化问题(原问题)任一可行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不可能超过其对偶问题任一可行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根据弱对偶定理:根据弱对偶定理:s.t.LPs.t.DP生产安排问题资源定价问题一对对偶问题可行解X=(1,2)T,z=11可行解Y=(1,2,1)T,w=253.最优性最优性定理最优性定理 若若 和和 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且有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且有 则则 和和 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
3、的最优解。证明:设证明:设X为为LP的任一可行解,由弱对偶定理的任一可行解,由弱对偶定理因为因为 ,所以,对于,所以,对于LP的任一可行解的任一可行解X,有,有所以,所以,为为LP的最优解。类似地,可证的最优解。类似地,可证 为为DP的最优解。的最优解。o根据弱对偶定理和最优性定理,如果X为原问题的一个可行解,Y为对偶问题的一个可行解,只要有其中一个不是最优解,则必然有CXbTY成立,而只有当X和Y均为最优解的时候,才有CX=bTYs.t.LPs.t.DP生产安排问题资源定价问题对偶可行解X=(4,2)T,z=20可行解Y=(2,1,0)T,w=20最优解最优解4.强对偶性对偶定理对偶定理 若
4、若原原问问题题有有最最优优解解,则则其其对对偶偶问问题题也也具具有有最最优优解解,且且两者的最优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相等。两者的最优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相等。设X*为原问题的最优解,对应的最优基为B,由于X*为原问题的最优解,必定所有的检验数小于等于零,即令说明Y是对偶问题的一个可行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由最优性定理,Y是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推论:对偶解定理推论:对偶解定理若用单纯形法解原问题若用单纯形法解原问题LP,得有最优解,得有最优解X*,相应的最,相应的最优基为优基为B,则,则 Y*=(CBB-1)T为其对偶问题为其对偶问题DP的最优解的最优解 原问题的检验数与对偶问题的解之间的对应关系原问
5、题(LP)对偶问题(DP)兼容性定理:原问题的检验数对应于对偶问题的一个基本解兼容性定理:原问题的检验数对应于对偶问题的一个基本解o在用单纯形法求解原问题的过程中,每一步中间迭代过程的检验数行对应于其对偶问题的一个基本解(但不可行);只有当原问题达到最优解时,其检验数行对应于其对偶问题的一个基本可行解,并且该基本可行解即为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利用原问题的最优单纯形表求对偶问题最优解利用原问题的最优单纯形表求对偶问题最优解cBsxBsc0 xs检验数cBcN0 xBxNxsBNIcBcN0bb0cBcBxBxBIB-1NB-1b0cN-cBB-1N-cBB-1-cBB-1bB-1Y*=(CBB-
6、1)T例例7.1 求如下求如下 LP 问题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问题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max z=4x1+3x2+7x3 s.t.x1+2x2+2x3 100 3x1+x2+3x3 100 x1,x2,x3 0 解:解:对偶问题为对偶问题为min w=100y1+100y2 s.t.y1+3y2 4 2y1+y2 3 2y1+3y2 7 y1,y2 0 ccBxB37x2x3检验数43700 x1x2x3x4x5-3/4103/45/401-1/4-5/200-1/2b2525-250-1/21/2-2原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为:原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为:x*=(0,25,25)T z*=250由对
7、偶解定理可知:由对偶解定理可知: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为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为 y*=(1/2,2)T w*=2505.互补松弛性互补松弛定理互补松弛定理LP的可行解的可行解 与与DP的可行解的可行解 是最优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是最优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orLP问题和DP问题最优解之间的互补松弛关系图解maxz=CXs.t.AX+XS=bX,XS0minw=bTYs.t.ATY-YS=CTY,YS0maxz=CXs.t.AXbX0minw=bTYs.t.ATYCTY0对偶引进松弛变量引进剩余变量(X)TYS=0(Y)TXS=0互补松弛关系X,XsY,Ys由于所有的变量均为非负,要使求和式
8、等于零,则每一个分量必定为零,从而有下列关系成立:原问题、对偶问题的原问题、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最优解与与松弛变量松弛变量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原问题原问题(对偶问题对偶问题)最优解中某一个分量最优解中某一个分量=0对偶问题对偶问题(原问题原问题)中该分量对应的约束以等式成立中该分量对应的约束以等式成立以最优解代入原问题以最优解代入原问题(对偶问题对偶问题)的约束条件,为严的约束条件,为严格不等式格不等式(松弛变量松弛变量=0)对偶问题对偶问题(原问题原问题)的最优解中该约束条件的对应分的最优解中该约束条件的对应分量量=0o例7.2:利用互补松弛定理求最优解maxs.t.已知原问题的最优解是已知原问
9、题的最优解是求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求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解:解:设对偶变量为设对偶变量为mins.t.则对偶问题为则对偶问题为设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设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因因由互补松弛性知由互补松弛性知解方程组得解方程组得故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故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o例7.3:利用互补松弛定理求最优解已知原问题的最优解是已知原问题的最优解是maxs.t.求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求对偶问题的最优解。mins.t.将将 代入原问题约束条件得代入原问题约束条件得由互补松弛性知由互补松弛性知又又故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故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得得例例7.4 7.4 利用互补松弛定理求最优解利用互补松弛定理求最优解已知其对偶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筹学 07 对偶 理论 灵敏度 分析 II 1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