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美术教育.ppt(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论第一节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的几种主要理论一、美术技法论一、美术技法论1718世纪西方学校出现班级授课制时学校美术产生了,在学校美术成为普及性教育以前,美术教育是一种与职业目标相联系的美术技法的培养。这种师带徒的传授方式代代相传,在美术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19世纪,美术教育激发论适应了当时工业发展的需要。对英国、美国、俄国的美术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难易估量的影响。建国以后,在全盘苏化的形势下,引进“作业”一词,通过作业进行系统学习。在美术教育中,教学大纲规定了学习和训练包括美术技能在内的学习内容,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多以技能水平为尺度。二
2、、感官教育论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欧洲新教育的代表比利时的德克罗利德克罗利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德克罗利德克罗利原是医生,后来致力于残疾儿童教育。在美术教育中,通过让幼儿画物体的形状,用泥捏物体的模型对学前儿童实施感官教育。蒙台梭利蒙台梭利也当过医生认为感官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头等重要的作用。提出36岁是发展感官最好的时期。反对儿童那个自由画画,认为触觉和肌体感的训练可以替代绘画训练。蒙台梭利将美术活动看作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的手段,而完全没有涉及儿童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三、工具论工具论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里德和罗恩菲德理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
3、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并注重过程。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将美术当作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手段,发展和满足他们,而不可压抑和违反他们。里德:里德: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认为美感的教育是最重要的,能使个体与现实世界沟通。罗恩菲德:罗恩菲德:艺术教育如在早期实行,就能创造出富有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工具论者认为:工具论者认为:美术教育必须与一般教育相结合,强调美术教育应该顺应幼儿 的自然发展,但必须是有计划地,在教师的知道下进行。这种目的论对我国的学前儿童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四、本质论四、本质论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艾斯纳和格里本质论本质论强调学科为中心,实现美术学科
4、自身的价值。主要以审美为目的,从而确立其教育目标:1、协助儿童创造有美感和表现力的作品;2、培养儿童对视觉进行审美判断的能力;3、使儿童了解美术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本质论者本质论者过分强调美术教育的系统性,限制了美术教育对儿童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五、社会本位论五、社会本位论19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学者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将儿童美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宏大目标直接相联系,强调了社会性,忽视了美术教育个性目标。由此可见社会本位论不可能成为目的论中的主潮流。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与目的1、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
5、2、培养幼儿的精神文明。3、通过美术教育能对整个社会性文化环境产生一种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文化氛围,以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4、造就一代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的公民,并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现代社会中,能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消除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5、培养儿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以审美的立场去创造环境,使环境更加艺术化。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个性功能与目的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个性功能与目的(一)、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应让幼儿:1、增长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工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二)、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应让幼儿:1、认同或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三)、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应让幼儿:1、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2、命名和讨论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3、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