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内涵、条件与方法.docx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内涵、条件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内涵、条件与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内涵、条件与方法【摘要】新时代中小学英语课程应以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为主轴,要改变过去单纯追求分数而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态。因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都强调了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创新思维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和条件,并基于案例阐释了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为新课标落地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思维品质;创新思维;义教新课标一、引言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creativity)以帮助他们
2、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普遍共识,而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张丽华、沈德立,2006),培养创新思维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比如,欧盟、美国、新加坡等都指出创新思维是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21世纪新技能。为了落实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应国际教育的发展形势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思维也被列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林崇德,2017)。英语课程也逐渐开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3、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都明确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思维品质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手段,因此,英语学科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创新思维的内涵、创新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关系以及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二、创新思维的内涵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创新思维比创造力的概念稍微窄一点,但在文献中通常是混用的(Leggett,2017;lger,2014)。本文对二者也不作区分,但在引用前人观点时,会尊重原作者选择的词汇。创造力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能
4、够生成新颖独特的想法、产生有价值的成果的能力(NACCCE,1999)。根据创造力的新颖程度和影响范围,创造力有四个层次,分别是社会成就创造力(Big C)、专业成就创造力(Pro C)、日常创造力(Little C) 和个体学习创造力(Mini C)(Kaufman & Beghetto,2009)。社会成就创造力指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的创造力,如互联网的发明促进全球信息的瞬时传递与交流;专业成就创造力指在专业领域内取得创造性成就的能力,但这种成就对社会发展能否形成真正的贡献仍需经过时间才能证明,如某个作家出版了几本小说,大众反响不错,也获得过一两个奖项,但他的作品能否成为经典作品还有
5、待时间的检验;日常创造力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如开发一种新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个体学习创造力指人们为构建知识或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如运用联想的方法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社会成就创造力和专业成就创造力通常存在于特殊人群之中,但日常创造力和个体学习创造力却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校教育中应该重点渗透后两类创造力的培养。我们也可以认为,创新思维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特征,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林崇德,2015;左焕琪,2007)。PISA 2021对创新思维的定义就是以经典创造力的概念为基础的(唐科莉、张娜,2020),认为
6、创新思维能让人们有效提出、评价和改进想法,同时能够形成独创而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促进知识提升以及想象力的有效表达。创新思维是复杂的,它包含多个元素,其中,发散性思维、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常常被提及的。学者们(如He,2017;林崇德,2015)认为,创新思维是这些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发散性思维让我们能多角度看问题,分析思维用于概念判断和推理证明,直觉思维则表现为概括、触类旁通而产生想法。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Doyle,2022;He,2017;OECD,2019;Sternberg,2003;林崇德,2015),通过比较与分析可以发现:学者们均认同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最终
7、指向新颖、独特、有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同时,创新思维还表现为创新的意识与精神,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与好奇心,善于求异求变,敢于尝试与冒险,并能验证自己的设想(刘道义,2018),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三、语言学习与创新思维“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2016)。国外学者普遍认同外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Ellis,2016;Selinker,1972)。欧洲语言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
8、sion on Languages)指出,创造性在语言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Jones & Richards,2016)。无论母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不断重复和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途径。如果这种观点正确,那么我们能产出的语言以及产出什么语言都将取决于我们被输入的语言。没有听过或见过的语言,我们应该是不可能产出的。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行为主义存在局限性,无论母语还是外语,学习者都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而不只是重复听过、见过的语言(Lightbown & Spada,2013);他们通过观察,注意到语言的规则,再根据表达的需
9、要,尝试依据规则对语言进行组装,再通过与他人进行沟通和意义协商,不断向目标语言靠近,整个过程就是学习者进行语言实践和创新思维实践的过程。刘照惠等(2021)也认为英语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体现在一个人用于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语言不会直接来自教材或教师,而是根据自身的交际意愿,按照语言规则临时组合语音和词汇,并运用适当的句型进行表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在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能力。除了语言学习本身具有创造性特征之外,创新思维也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英语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新课标将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确定为:能构建新概念,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
10、多元思维的意识,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育部,2020)。义教新课标则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创造性(教育部,2022)。换言之,学生要学习通过语言创造性地表达观点,用语言做事情,用语言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四、创新思维的培养条件思维是可以经过训练得到开发与培养的(Kaufman & Sternberg,2006;李其维、谭和平,2005)。创新思维无论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还是专门训练的方式进行培养,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使其获得发展。比如,董奇(1993)提出要做到以下几点:(1)建设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2)鼓励创造性学习,发
11、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等。Sternberg & Williams(1996)提出以下要点:(1)示范创造性行为;(2)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定义和重定义;(3)鼓励学生不断产出想法;(4)对学生的创造性成果实施奖励;(5)鼓励学生进行适度冒险;(6)鼓励学生间的创造性合作等。郑金洲(2000)提出要具备以下条件:(1)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2)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3)在课堂上创设一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等。李孝忠(2013)认为,教师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敏感性和敢为精神;要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拓宽
12、思路,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此外,问题解决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路径,因为问题解决的过程为发挥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需要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体现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林崇德,2017)。因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发展创新思维具有一致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必有创新思维的参与,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支配性的作用。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创设以下条件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2)鼓励学生适度冒险,主动探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3、大胆质疑与创新;(3)示范创造性行为,鼓励学生间的创造性合作,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4)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主动探索搭建良好的基础;(5)对学生的创造性成果进行评价、实施鼓励或进行完善,以确保创新成果的产生。五、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原则及方法教师要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在一起,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创新思维教学活动,平衡处理英语学科知识学习与创新思维训练,从而通过英语学科教学活动带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Daniels,2013)。英语教学中指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多种多样(He,2017),如运用创编故事、角色表演
14、等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导入环节,运用或视频资源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预判故事内容,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等。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想象与探究中,达到“做中学”的效果,激发其创造潜能。本文将参考Maley & Kiss(2018)提出的指向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结合案例探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1. 活动要具有探究性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摒弃机械记忆式学习,而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探究式活动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勇于探究的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
15、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林崇德,2017)。探究式活动既可以基于教材文本开展,也可以超越文本开展。以北师大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Helping中的Lesson 15 A Young Hero为例(授课教师为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王雅煖老师),该语篇是一篇新闻报道,以采访的方式报道了一个名为Tilly的10岁英国女孩的真实故事,她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中,利用地理课所学的知识辨识出海啸来临的征兆,并及时告诉她的父母和其他游客,成功挽救了Maikhao 海滩约100名游客及工作人员。报道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海啸来临的时候Tilly在做什么?她是否留意到什么信号?其他人在
16、做什么?教师设计了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在初步获取信息之后,探究Tilly成为a young hero的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知识、心理和行动的综合素养表现方面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关于Tilly成功救人的采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将新闻报道转化成电视访谈的形式,这对语言和内容都是一次再创造。再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9 Learning中的Lesson 3 The Secrets of Memory为例(授课教师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健老师),本课语篇类型是访谈形式的科普性说明文。文章围绕记忆的秘密,用专家Jemima Gryaznov的口吻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背景 中学英语 教学 创新 思维 培养 内涵 条件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