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究与思考:语文单篇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反思.docx
《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究与思考:语文单篇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究与思考:语文单篇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究与思考:语文单篇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反思单篇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语文单元教学试图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以提高教学效率。这种主观意图是好的 ,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应如何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纠偏。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通过一两篇课文的讲读,带动单元中其他课文的自读,以点带面,以起到举一反三作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单元教学引进和移植的理论主要有迁移理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 单元教学力图体现教学的连续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把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单元之中,以分头突破,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的
2、总目标,并把教读和自读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然而通过多年的探索之后,人们逐渐发现由于未能结合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语文单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01 从语文单元教学的理论上来看一、非系统性、逻辑性的教学内容决定了不应采取系统化、逻辑化的方式进行分解、组织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单元教学强调“阶梯性”和“系统性”,要求每个单元都具有独立性、层次性和积累性,呈深浅、难易的序列变化,单元与单元之间、同一单元的选文之间应有合理梯度。每个单元均有不同侧重点的一类目标,单元内的课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层层递进,一个单元教完,预示着一类知识点的教学任务完成。
3、然而传统的语文教材几乎历来都是文选式编排的,语文知识不是集中、系统性地阐述,而是分散、重复并综合地融汇于一篇篇选文之中,每篇文章都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体。所以不论采用什么方式组织单元,其单元之间,亦或篇与篇之间,知识结构的渐进性和梯度都不明显,不可能具有这种序列性和系统性。尽管教材的编者已尽可能地考虑把每个单元都编成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也可以在一些单元中找到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实际上,每篇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写作意图和表情达意的方式,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很难找到篇与篇之间内在的衔接点。硬性区分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间也缺乏一脉相承的相同点和相关点。1962年教育界提出“双基教育”的口号
4、: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直至90年代初我们的语文教学仍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而单元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纳入了教学的正轨并发展至高峰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严重的课程教材的学科本位倾向。它试图以系统化、逻辑化的方式进行分解、组织教材和教学,这不仅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性质不相适宜,而且也不符合目前课程纲要提出的淡化知识和学科本位,强调态度(学习课程的兴趣、对课程价值的理解等)的要求。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速效迁移的目标不可能达到语文单元教学的基础迁移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教师重点讲解单元内一两篇讲读课文,从而引导学生自学单元内其他课内外自读课文。也就是说,希望学生能把在
5、讲读课文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迅速迁移到自己的自学实践中,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目的。但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这种主观“理想”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行不通。首先,语文知识不能直接迁移为语文能力。针对单篇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语文单元教学力图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知识点和训练点”,并将其分解到各篇文章中,从而由篇到单元,由单元到册,由册到年级,将知识点连缀起来,以求获得系统化的语文知识,并且认为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其语文能力也将得以提高。知识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语文能力的形成也确实需要理性知识的指导,但是语文知识并不能直接迁移为语文能力。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发展主要不是靠掌握系统的语文
6、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即在对一篇篇课文品味理解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来逐步提高。而且“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属于渐进型的。它是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发展和提高的。”因此,不能一蹴而就的语文能力也就不能仅靠语文知识来直接迁移转化。再者说来,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中,随着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的日益加快,知识的学习也日益成为一个终生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让学生通过单元教学掌握系统的知识不仅不再那么重要,甚至学生在学校里多学一点知识还是少学一点知识也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而越来越重要的是,应在学校教育阶段,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渴求,培养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科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持续发展的潜
7、在能力。这也正是爱因斯坦所说的“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其次,讲读课文无法举一反三地带动自读课文。学习迁移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是迁移不可缺少的因素,学习迁移的范围与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而在语文单元教学中,同一单元的课文并不具备同一性和相似性,每一篇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风格、知识结构、文化和生活内涵,正所谓百文有百法。即使同题材、同体裁的文章也会因作家而异,而展现不同的知识和写作特色。所以,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之间并不能像数理化的例题与习题之间,可以把思路、方法拿来模仿、迁移,立竿见影地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带动作用。此外,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背景 探究 思考 语文 单篇 教学 单元 整体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