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真情互动 润物无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真情互动 润物无声.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真情互动 润物无声 真情互动 润物无声 设计理念 1.反复诵读,逐层递进,读中领悟中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本文设计了多种朗读训练形式:“自由读”画下最能触动心灵的句段;“品味读”抓住关键词想开去;“教师引读”;“丰富人物提示语,揣摩人物内心读”;“指名读”听听哪儿读得最动情等,使学生在感悟朗读中逐步领悟文章中心。 2.联系生活,以情激情,达到“三情”共振 虽是反映母子亲情的文章,但文中母亲经历的艰辛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所以学生很难体会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辛
2、苦,自然也很难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恩之心。本文设计多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解读文本。在正确揣摩作者情意的基础上,教师讲述了自己母亲的感人故事,努力用教者情去感染学生,营造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氛围,达到作者情、教者情、学生情三情共振。 3.咬文嚼字,抓住关键词,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体悟浓浓亲情之外,还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文字,感悟母亲辛劳一生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记忆中的母亲,组织交流。 2.指导学法,品味文字。 三言两语我们就概括了记忆中的母亲,可
3、是书是可以越读越厚的。如果我们能抓住关键词读进去,想开来,那样感受会更深切、体验也更丰富。 教师以“100多斤重的担子”为例,示范学法:当“我”把100多斤重的担子和母亲89斤的身体连在一起时,“我”想到了母亲以瘦小的身体承受沉重的担子,其中有多少艰辛啊!除了联系上下文,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爬山游玩时肩头多一个背包都累得气喘吁吁。母亲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又该多累呀! 学生自由品读第二自然段回忆母亲的文字,围绕下列关键词组织交流。 100多斤、翻山越岭:引导学生与生活中背着书包上下楼作比较。教师提示:你们背的书包轻轻的只有几斤重,母亲肩头是多少斤?你们爬的楼只有几十米,母亲翻山越岭,爬
4、的山又有多高呢?楼梯是光滑平整的,山路又是什么样的呢? 年复一年:引导学生理解年复一年中有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也有盛夏酷暑、骄阳似火,体会母亲年复一年翻山越岭的辛劳。 教师引读:烈日炎炎中学生接读:母亲总是 教师引读:狂风暴雨中学生接读:母亲总是 教师引读:大雪纷飞中学生接读:母亲总是 逢有总是:你们从母亲的做法中读懂了什么?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读进去、想开来”是本节课重要的语言训练之一。“读进去,想开来”的过程就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思考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造句之妙。】 指导朗读。 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母亲的辛劳,朗读中就可以格外
5、强调这些关键词,这也叫做有感悟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把母亲的辛劳表现出来吗? 【设计意图:朗读是检验学生理解文本、宣泄学生情感的良好途径。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3.学习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 教师引读。书越读越厚是因为我们从书中获得的感受越来越丰富。只可惜当年母亲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作者没有理解母亲的辛苦。教师读“我一直以为”学生接读“母亲力大无穷”甚至当作者长大可以干活了,母亲仍然抢着挑重担,他懂母亲这正是对儿女的疼爱吗?教师再读“我一直以为”学生接读“母亲力大无穷”着重理解“担子”。 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
6、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如果我们用“第二只眼睛”看这里的“担子”,它还仅仅指100多斤的重物吗?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小组内讨论,领会“担子”的深层含义:繁重的家务活,哺育子女、外出挣钱、孝敬老人 【设计意图:教师追问引读重点句的做法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也为下文体会作者的愧疚之情埋下伏笔。“担子”的理解由浅入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仅理解了“担子”的深层含义,而且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悟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愧疚之情,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间的心灵对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揣摩情感,体验作者愧疚之情 1.说愧疚,言心声。 此时的作者望着母亲瘦小的脸,心中会想些什么?此时
7、此刻,他最想对母亲说的是什么? 出示: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妈,_!”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横线内容,表达作者心声。 2.体会母亲的话,指导感情朗读。 出示:母亲笑了笑_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母亲说这句话是想告诉儿子什么。你们从母亲的笑中读懂了什么,想想母亲此时说话的语气、神情。学生在交流中把横线补充完整,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联系生活,联系自己。教师动情叙说自己与母亲的感人故事,再引导学生说说他们的母亲这么多年是怎样为他们辛劳的,对自己母亲说说心里话。 3.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再读这段话,我们的感受会更深。齐读“在我记忆中去承
8、受那么重的担子”。 【设计意图:“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能打动真情,由“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一句将作者情与学生情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有了教师的真情叙说、渲染,学生的真情道白也就自然、感人,课堂教学掀起高潮。】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涵咏“泪水”,感受母子亲情 1.此时的母亲不再年轻,曾经笔直的腰杆也不再挺拔,她不能再挑100多斤的重担了,她不能再翻山越岭了,因为她已病得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2.音乐响起,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教师诵读第五自然段。 3.此时的病房内静谧无声,只有心灵颤动的声音,只有爱心流淌的声音,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动人的场面吧!学生伴乐默读第五自然段,心灵受到震撼。 4.指
9、导感情朗读。 此时此刻,我们被这段文字感动了,能试着把心中的感动读出来吗? 5.多元解读“泪水”。 儿子突发奇想的一抱,抱得母亲热泪涔涔。同学们,你们怎样理解这里母亲的泪水呢?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独特的看法: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欣慰的泪水、苦中带甜的泪水 6.总结:这突发奇想的一抱,抱的仅仅是母亲那瘦弱的89斤的身体吗?不!这是作者深情的一抱,抱的是母亲几十年的沧桑岁月,抱的是母亲悠悠的慈母情怀。 7.美文推荐: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摇?摇慈母情怀(梁晓声)。 【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身临其境方能有感情朗读。音乐、图画、老师的范读旨在让学生渐渐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在读书中才能做到“其意皆若出于吾口,其情皆若出于吾心”。“泪水”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感,读有所思,理解不求统一,只要围绕母子亲情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真情互动 润物无声 真情化雨+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助学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等待花开 润物无声胜有声 滴滴甘露,润物无声 德泽心田润物无声 爱心浇灌 润物无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