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杨礼赞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白杨礼赞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白杨礼赞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心得体会白杨 学习“中国梦”心得体会 白杨 2023年11月29日,在首都北京,在积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记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迹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履新仅15天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他的政治局同事们集体观看了复兴之路展览,并发表了即兴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人民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3年3月17日,同样是在首都北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他用“雄关漫道真如
2、铁”,来回顾中华民族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展现今天,“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宣示明天,他的话深深的触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国梦”三个字,所涵盖的不仅是一个大国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更代表着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顿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学习浪潮,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我对“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具体内容和实现途径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梦”之学习篇 学习之初,对“中国梦”的认识总还停留在简单的字面 理解和外延联想之上,然而通过单位组织的一系列专题学习、交流讨论和自身学习之后,对“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主动自学之初步认识 从前总以为中国梦离自己太过
3、遥远,却浑然不知原来中国梦就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切实期盼的幸福梦。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关于中国梦的讲话,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人民日报文章什么是中国梦 怎样理解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七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等相关资料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所承载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真实而又实实在在的幸福梦,关系民生更涉及个人,只有我们每个人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伟大的中国梦才
4、能实现。 单位引导学习使豁然开朗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州人社系统准确把握主题教育“三个专题”(开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促进凉山发展大跨越”、“团结和谐、维护稳定,开创平安凉山建设新局面”、“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奋进,凝聚凉山跨越发展正能量”教育)和“四个环节”(“学习大讨论,凝聚新共识;广泛大交流,聚合正能量;基层大调研,解决新问题;总结大提升,建立新机制。”)结合人社工作实际,提出“三个结合”:将开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促进凉山发展大跨越”主题教育与推动凉山人社事业科学发展相结合;将“团结和谐、维护稳定,开创平安凉山建设新局面”主题教育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将开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感恩
5、奋进,凝聚凉山跨越发展正能量”主题教育与人社系统自身建设相结合。 通过单位的引导学习使自己恍然大悟,原来作为一名人社工作者,我们就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真正践行者!我们的工作决定着人民能否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和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只有每一个中国人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伟大的中国梦才能实现得到了更淋漓尽致的体现! 中国梦之实践篇 “梦想办”之践行中国梦 全州“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州人社局作为主题教育第十三大组的牵头单位,对主题教育高度重视,按照州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不仅及时成立了州人社局主题
6、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还组织其他七家成员单位成立了第十三大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于是,我很幸运的加入了“梦想办”“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主题教育办公室的光荣团队。在“梦想办”期间,除协助领导小组圆满完成了主题教育四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外,还积极参与了州人社局开展的党史知识竞赛获得98分的优异成绩,参加州人社局庆“七.一”畅想“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为单位撰写中国梦主题教育专题简报3篇,工作总结4篇,起草相关工作文件6份。在“梦想办”工作期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更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务实性,交流学习了各个单位对“中国梦”践行方法,对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而
7、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刻体会到,要实现伟大中国梦,各部门各单位都应结合自身实际,将每一份工作都当为实现中国梦的平台来做! 中国梦之感悟篇 通过主题教育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和实践,对于如何结合人社工以及自身实际,努力实现中国梦我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感悟。 充分认识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幸福梦 国家富强就是强国梦,是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幸福就是小康梦,是十八大为全国人民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均翻一番的新要求。“中国梦”既不虚幻也不遥远,“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个人的梦,国家的梦
8、,民族的梦,共同构筑成了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切身实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与十八大的会议精神密不可分。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家公务员应切实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 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与推动凉山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投身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建设。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将“中国梦”融入人社工作实践中一是将开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促进凉山发展大跨越”主题教育与推动凉山人社事业科学发展相结合。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找准人社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的契合点、突破点,切实解决基层各族群众反映的就业、社保、医保等关系民生和涉及稳定具体问题。二是将“团结和谐、维护稳定,开
9、创平安凉山建设新局面”主题教育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规范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上取得政策性的突破。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推进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积极探索众多小型分散劳动劳务工程中推行“周薪制”的试点工作。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信访维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凉山。在强化劳动监察大队建设,以及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将开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奋进,凝聚凉山跨越发展正能量”主题教育与人社系统自身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和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六大坚持”,打造一流人社系
10、统队伍(坚持以崇高的信念,带领一流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以坚韧的作风,带好一流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以技能的优化,带强一流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以爱民的情怀,带优一流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以严明的纪律,带齐一流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以良好的形象,带出一流的公务员队伍)。 勇于创新 奋力谱写凉山人社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创新是富强崛起必由之路,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变和产业化,省十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为实现民生为本,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实现理念创新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所谓理念创新,人社工作者需要在思想上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
11、,顺应人民的需求,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提出新思想、新机制;所谓工作方法的创新,人社工作者应当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稳中求进求变,不断更新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创新就业途径、完善社保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开放与创新并举,苦干实干,争取能够为凉山人社事业的再创佳绩添砖加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每一个中国人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伟大的中国梦才能实现。而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国青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作为新时代下的人社工作者,我们应当切实把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当做实现“中国梦”的平台,忠于职守,踏实工作。坚持州人社系统“明理怀信、忠诚担当、心忧天下、坚韧致远、清正廉洁”的行业
12、精神,在进一步把握规律和增强工作预见性、系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研究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政策措施,从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机制、覆盖 城乡养老、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体制、人才队伍培养、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入手,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机制。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根本要求,突出抓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公务员管理、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八大工作,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航程中谱写凉山人社事业新的辉煌。 推荐第2篇: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要说曾经
13、教的一篇现代文阅读,我想说说曾经一次教白杨礼赞,主要采用的方式,是逐段的阅读,逐段的讲解,从句到段,层层分析,基本上能分析上的,都关注了,感觉课堂满满的,学生的笔记应该是记了一大堆。心想,不管考哪里,我该教的都教了。现在想想,觉得好笑,这应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吧。有时候语文的教学不是“教了什么”“教会了什么”。 如果要我重教,我可能会很偷懒: 1、除了读还是读; 2、从题目入手提问,“题目的中心词是哪个?(礼赞)礼赞是怎样的一种赞?是什么让作者忍不住给这样高度的赞扬?那是怎样的白杨?仅是在赞白杨吗?这是在言怎样的一份情,表怎么样一份意?这是怎么样手法呢?”通过围绕
14、一个“赞”字来串讲全文,用时15分钟,多余的时间,再读课文,再读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情感等。 3、赏读背诵你喜欢的句子。也许这样的方法,不能面面俱到,但保护的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也解放老师吧。 推荐第3篇: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4、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难点和重点 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 三、教学方式 自主研究,集体讨论 四、创新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针对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文体的阅读方法,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
15、,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作一点实践性尝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指导预习) 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查阅资料,写一篇字左右的茅盾简介 3、阅读课本第页散文的一般常识,了解散文的特征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播放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生:大西北具有雄壮、豪放、粗犷的风格。 2、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 坦荡如砥 积雪消融 不折不挠 纵横决荡 二、交流茅盾简介 教师提示要点: 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2、现代作家。 3、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 4、茅盾文学奖 三、研讨课文 教师:要粗略地读懂一篇文章,其实首先只要弄懂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
16、写、为什么这样写。请大家想想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一篇文章的那些方面? (学生讨论) 学生:第一个主要是从内容上讲,第二个主要谈的是写作手法等等,第三个则与主题有关。 教师:很好!再想想如果从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这个角度来看呢?这三者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板书:形散神不散 (学生讨论) 学生:第一和第二问题主要是“形”这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则是有关“神”这个方面的。 学生: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课本第页散文的一般常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散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不拘一格。但是两者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神”,即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和表现手法。 教师:非
17、常好!下面我给大家开列一个书目,请大家浏览课文,然后以这三个问题为框架,各自列写出这篇课文的学习提纲。最后请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四人所列提纲的基础上酝酿出一个新的提纲,以供大家交流和探讨。注意充分运用所列书目。 推荐第4篇:白杨礼赞教学目标 白杨礼赞 茅盾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 2、了解散文中直接抒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3、理解象征表现手法 一前提测评 二、课堂导学: 1、交代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这期间,
18、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2、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对白杨树高度赞美的句子,并说明段落。 明确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感情线索
19、是 感情的抒发是在描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基础上,本文第几段描写白杨树呢? 三重点研读 朗读描写白杨树段落,分析 1、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了什么特点,文章用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 2、除外部形态之外,还写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3、白杨树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精神不平凡,本文还写了白杨树哪方面不平凡呢? 也可以这样问 2、3段似乎和题目无关,可以删去吗?快速阅读第3段,填写词语。 描写高原之大是 描写高原之平是 描写高原之色是 我的感受是 作用是 4、总结围绕着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赞美,作者展示了三幅图画,这些图画分别从什么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呢? 四 精读探讨 课文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
20、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段落,分析 研读四个反问句, 1、将他们改为陈述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第几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的? 4、四个反问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是如何不断加深的? 5、本文那句话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五达标测验: 填空 本文采用了 手法,抓住了白杨树的 特点,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了他们的 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的感情。 六、学习生发: 象征,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法。在写法上对托意的事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然后做深刻的评价,用评论点明象征意义。学习了矛盾的白杨礼赞之后,你是否发现我
21、们身边也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洋溢着一种美呢?请用象征手法,按照下列各式说一句话。 我由-想到了-她象征了- 小知识:松柏象征坚贞 梅花象征坚强 兰花象征高尚 荷花象征高洁 牡丹象征富贵 小树 小草 春风 花儿 课后整理一篇日记。 题白杨 北方有佳树 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 枝枝争上游 推荐第5篇: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篇1: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庆安县第四中学刘明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激情导入,学生交流,感知课文,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我为教学引导。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我及时的点拔、引导,抓住难点
22、和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形,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 但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方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真正要做到关注学生,感受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健 二、我认为自己做为一各老师在教授本篇文章时在朗读的环节上不够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还有就是在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的定位不够准确。 篇2: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1.播放小白杨歌曲,激发学生的热情,初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尤然而生。 2.播放视频,观
23、看白杨树,了解白杨树的特征。看到它的平凡,与文章的内容相结合,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它进行描写(主要从干、枝、叶、皮四方面来写的,干:笔直,枝:紧紧靠拢的 叶:片片向上的,皮:光滑而又有银色晕圈。 3.感知课文,学习象征手法。细细品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学习象征手法。文章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整个课堂紧凑高效。注重学生的阅读感知的培养。 篇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反思
24、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 初三学生已阅读了荔枝蜜,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 三、设计理念: 学习需要自主建构,自主建构需要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首先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白杨树的直观形象,配合课文朗诵,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激情导趣,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动机。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1 2 3 4 5 篇4: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篇1: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1、
25、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议一议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说出欣赏的理由;想一想白杨树三不平凡象征什么;动手写一写今天的白杨又用来象征什么人,象征他们的什么精神;推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说出推荐的理由。以上的教学环节,既抓住了重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不断的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
26、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读。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叩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学时,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朗读。利用多媒体音配画听课文朗读,给学生的朗读配乐,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男女声分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 篇2: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通过对白杨礼赞的教学,我获得如下启示: (一)散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熟悉写作背景,茅盾同志赴延安是1940年6月于西安遇见朱德总司令,搭他的车到延安的。回重庆后于1943年写作白杨礼赞。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当时重庆甚
27、至全国范围内,国民党反动派势日,茅盾同志去延安之行亲眼目睹了西北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抗战,多次粉粹日寇的“扫荡”。 (二)散文教学一定要紧扣“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线索是结构的核心,线索住不住,结构就理不清。 (三)散文教学一定要关注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是本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突破课文的难点,讲清课文的重点。文章的第 2、3段是教学难点即写白杨树为什么先写高原的景象,这样写可以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白杨树的形象,欲扬先抑,为下文褒扬张本。文章的第 5、7段是教学重点。第5段从白杨树的形象、气上描绘白杨树旺盛、坚强的风貌。第7段把白杨树人格
28、化。 写“树”了,而是的是“人”,是“地方的抗日军民”,这种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的写法就叫“象征”。 结束语 古人云“教学相长焉”,说的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名篇,所学到的方法多多;写反思,所悟出的启示多多。古人又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学”与“思”要互相结合。我坚信,“教”、“学”、“思”三者结合,一定能使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角度。 篇3: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1.在初读阶段,筹划了这样一个标题:你以为白杨树美在那里? 有的弟子就说:“白杨树美在它的外形。它是力图上游的一种树,笔挺的干,笔挺的枝。”有的弟子说:“白杨树的干通常是丈把高,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全部的
29、丫枝同等向上,而且牢牢靠拢,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的。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2.在深入阶段,筹划了这样一个标题:白杨树的这些好风致又与哪些人的风致相似? 弟子议决深入阅读就可以发明:白杨树的淳厚、刚强,与北方的农人相似。由于白杨树与北方农人有配合点,都是“在西北极遍及,不被人珍视”,都有“极强的生命力,磨难不了,克制不倒”。因此,用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人。白杨树的“刚强不屈”、“傲然屹立”与“保卫故乡的哨兵”的风致相似。因此,用白杨树象征保卫故乡的哨兵。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争上游”与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相似。 议决对这一标题的办理,使弟子深入相识了白杨礼赞的象征美,领会到作者对中国
30、共产党向导下对峙抗战的北方军民的热情称赞。 3.在拓展阶段,筹划了这样一个标题:你能不克不及运用象征本事,选择生存中你熟习的花卉树木举行一番外形品性的描绘,而且展现出它的象征意义呢? “正是这些绿叶,经无数次的劳动光相助用,制造了大量的养料供花朵生长,使花儿一朵比一朵娇艳。而绿叶本身呢?她从不摆出得意的样子,尽本身所能做的统统,开心使鲜花开放,同时又以她的青翠陪渲染鲜花。一片渺小的绿叶,反响出它多么巨大的风致岑寂无闻地奉献着本身。这就宛如无私奉献的环卫工人一样,用本身的劳动来装点都市的俏丽。”从形貌绿叶到称赞绿叶的岑寂无闻的奉献精神,遐想到环卫工人,进而称赞无私奉献的环卫工人。 篇5:白杨礼赞
31、教学案例与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案例与反思 孙卫东 矛盾同志的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教案设计: 一、导入 “一颗小白杨,站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在边疆”这是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唱响大江南北。 二、正课 2、介绍“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4、梳理篇章结构 5、品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探究文章主题 三、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对白杨礼赞的教学,我获得如下启示: (一)散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熟悉写作背景,茅盾同志赴延安是1940年6月于西安遇见朱德总司令,搭他的车到延安的。回重庆后于1943年写作白杨礼赞。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
32、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当时重庆甚至全国范围内,国民党反动派势力消极抗日,茅盾同志去延安之行亲眼目睹了西北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抗战,多次粉粹日寇的“扫荡”。 (二)散文教学一定要紧扣“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线索是结构的核心,线索住不住,结构就理不清。 (三)散文教学一定要关注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是本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突破课文的难点,讲清课文的重点。文章的第 2、3段是教学难点,即写白杨树为什么先写高原的景象,这样写可以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白杨树的形象,欲扬先抑,为下文褒扬张本。文章的第 5、7段是教学重点。第5段从白杨树的形象、气魄上描绘
33、白杨树旺盛、坚强的风貌。第7段把白杨树人格化。白杨树伟岸、正直、质朴、严肃,这就肯定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至此,学生便非常明确地看出写白杨树的意义远不止是写“树”了,而是的是“人”,是“地方的抗日军民”,这种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的写法就叫“象征”。 结束语 古人云“教学相长焉”,说的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名篇,所学到的方法多多;写反思,所悟出的启示多多。古人又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学”与“思”要互相结合。我坚信,“教”、“学”、“思”三者结合,一定能使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角度。 推荐第6篇: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庆安县第四中学刘明 白杨礼赞
34、是茅盾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作品,结构之完美,思想之深邃,把散文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线索清晰,条理顺畅的结构,让我们教者为之赞叹。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激情导入,学生交流,感知课文,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我为教学引导。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我及时的点拔、引导,抓住难点和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形,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课堂收到非常好教学效果。 但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方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我觉得对这堂课中问题的提出多是事
35、先设计,不够自然,另外也比较生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天生的提问家。 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真正要做到关注学生,感受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健 二、我认为自己做为一各老师在教授本篇文章时在朗读的环节上不够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还有就是在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的定位不够准确。在今后珠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走向更宽广的课堂教学世界。 推荐第7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本文抒情成分较浓,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要加强感情朗读。描写白杨树的形象
36、、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段落(第58段),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安排上,可先突破重点,然后再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最后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设境激情,导入新课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二、粗读全文。初步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n) 坦荡如砥(d) 恹恹欲睡ynyn) 虬枝(qi) 婆娑(su) 秀(颀q) 2.本文勾勒出了几幅图?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高原风景图、白杨远视图、白杨特定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图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37、: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通过上述划分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全文的脉络。 三、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标题为白杨礼赞,细读全文,看看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要求学生迅速默读全文,用笔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和段落,然后由学生回答,相互补充,教师小结。明确: 第1段:白
38、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第8段告诉我们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白杨树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要描述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呢? 4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39、 明确: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作者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的。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可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7、8段,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质疑,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 注意,在文章第7段,完成了
40、由树一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在文章最后,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用意何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 对于这个概念,教师不宜作详细的分析介绍,只要点到为止即可,让学生大致明了象征手法的基本意义,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会到象征是什么,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2学生朗读第7段。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赞美白杨树,这样做的目的究竟何在? (2)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3)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这树和人有什
41、么相似点?请引用课文中的内容回答。 (4)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组反问句主要是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组排比反问句,结构相似而有所变化,内容相近而不断深化,清楚地表明本文歌颂和赞美的真正对象是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至此,作者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基本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清楚明确。学生朗读第8、9段。思考: (1)第八段去掉是否可行?请说明你的理由。 (2)文章中的楠木象征什么?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目的何在? (3)文章的结尾再次赞美白杨树,这已经是第五次赞美了
42、,你觉得这样反复赞美是否累赘? 以上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关答案请参看教学设计(A)。 二、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学习内容 三、学习迁移 请阅读下面的散文,将之与课文比较,回答文后问题。 白杨 袁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
43、,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争论,才把爸爸的思路引过来,他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再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几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