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硕士研究生导师.docx
《2023年硕士研究生导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硕士研究生导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硕士研究生导师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化学是现代科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其应用也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科学与技术进步,架起了生命科学的桥梁,推动了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化学还在能源、环境、制药、信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学科世界排名连续3年进前1%,学校每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中近一半来自于化学学科。化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两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 化学专业依托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理学),化
2、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工学),化学工程硕士点(工学)。现有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等实验室。另外,还有材料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合成化学、能源化学、发光材料、计算化学等研究与开发平台。实验室总面积约2500m2,各种仪器设备总值近3500余万元。 1979年化学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研发能力的培养。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除到国外和国内读博进一步深造外,学生毕业时通常到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涉及的行业
3、包括化学和化工领域、材料领域、环保领域、制药行业、以及行政管理单位等。就业率达到100%。 研究生招生的具体情况请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热烈欢迎热爱化学、充满理想的年轻学子报考我系的研究生! 第 1页 共 7 页 导师研究方向简介 以下导师均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招生。有关导师的详细资料请见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网站 边永忠(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zbian。 主要研究方向:卟啉酞菁类化合物、富勒烯及纳米碳管的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以及这些大型共轭体系在功能分子材料及器件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常志东(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zdchang。 主要研究方向:(1) 微乳相形成机理与性质;(2) 基于界面现象(气液,液液,液固)的分离工艺、工程研究;(3) 绿色表面活性剂合成化学与工艺。 共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分别获国家教委、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研制的“红外高温节能涂料”被国家科委、计委和经贸委批准为优秀节能科技成果和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现已产业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陈飞武(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chenfeiwu。 主要从事计算化学,理论
5、化学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原子和分子体系中的应用。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开壳层的微扰理论,多参考态微扰理论,多参考态相互作用计算,约化密度矩阵理论,以及溶剂效应,化学反应以及反应活性预测等方面。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以及北京科技大学422人才基金等项目多项。 弓爱君(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gongaijun。 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农药方向。包括标准品制备、发酵新工艺、新剂型、蛋白修饰、菌种诱变、 第 2页 共 7 页 分析检测等研究工作;(2) 微生物腐蚀与防腐方向。包括腐蚀微生物的检测、腐蚀机理、防腐微
6、生物筛选、基因工程及防腐机理研究;(3) 微囊藻毒素标准品制备。采用化学技术从微囊藻中提取藻毒素,并制备成纯品和标准品,研究藻毒素的分析方法和水体分布规律。 主要科研项目:国家科技平台项目,苏云金杆菌HD-1伴孢晶体标准品制备研究;北京市项目,苏云金芽孢杆菌易粉碎固态培养基的工业化实施;北京市项目,妫水湖理化生指标全面分析;国家科技平台项目,土壤中易腐蚀微生物对典型材料的腐蚀规律及机理研究。 李文军(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wjli。 主要研究方向:(1)纳米TiO2和纳米钒酸盐等光催化材料的研究;(2)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3)稳定
7、同位素的研究;(4)红外高温节能涂料。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共二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六十余篇,获得专利十余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姜建壮(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E-mail:jianzhuang。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与制备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刘杰民(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010-62333751。电子信箱:liujm 主要研究方向:(1)异味污染与控制技术;(2)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主要从事环境
8、分析化学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2项,参加国家863重点项目、重大专项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各1项,厂协课题多项。 袁文霞(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wxyuan。 主要研究方向:(1)石墨烯先进材料合成与性能。石墨烯是2023年底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碳元素结构形态,它的问世立刻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本研究方向致力于探索新的化学合成方法,合成高质量高性能的石墨烯以及石墨烯基复合材料。(2)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与CO2转化耦合研究。绿色能源是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方向针对太
9、阳能-化学能转化的前沿科学问题,以发展新型的光催化材料和光催化反应体系揭示光催化剂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3)新型Fe基超导体结构性能研究。新型Fe基层状化合物是2023年由日本科学家发现的、继铜氧化合物之后的第二大高温超导家族。本方向以探索无砷新型Fe基超导体为对象,系统研究化合物的成相规律、结构特征以及超导性质等物性。 第 3页 共 7 页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 杨运旭(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 13488862605,E-mail:yxyang63。 主要研究方向:(1)手性分子的有机合成化学研究。寻找建立新的仿酶催化体系,开展仿酶
10、催化不对称合成。对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手性功能分子材料,生理活性物质或天然产物进行新合成方法研究。以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开展手性抗病毒抗感染类药物、胃动力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的工艺合成及工艺改造。(2)有机超分子化学研究。以超分子化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分子识别研究。合成特异性主体化合物,开发小分子荧光识别探针。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以及企业相关委托研发课题。 范慧俐(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E-mail:fanhl。 主要研究方向:(1)阻尼减震聚合物乳液研究;(2)有机光电材料研究;(3)聚合物基吸波材料研究;(4)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硕士研究生 导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