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中考必背61篇古诗文赏析.docx





《2023年福建省中考必背61篇古诗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福建省中考必背61篇古诗文赏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福建省中考必背61篇古诗文赏析 2023年福建省语文中考诗歌赏析40首 01关 雎 (九下) 诗经里的桃花流水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兴,女子文静美好,爱情忠诚,三四句统领全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求之写出了爱慕程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辗转反侧写出了相思之苦】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友之、乐之都是主人公想象把意中人娶回家的情景,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是心理描写】 主旨:诗中以动人的笔墨表现了青年追求爱人的纯洁愿望,风格健康明朗。 04观沧海 (七上) 沧海之上,星
2、空之下 【汉】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统领全文,后两句为俯瞰沧海的景色】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大海风光,由远及近推进,动静结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和夸张表现了诗人豪情壮志,伟大抱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伟大抱负。 05饮 酒 (八下) 一个人的菊花和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现了作者陶醉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揭开谜底】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适,闲适情怀】
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以飞鸟自喻,表现了诗人弃官归隐的自在心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指的是从自然景色中领悟人生与自然之理,在精妙的语言都无法传达神往而又迷惘的复杂感受】 主题:诗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06木兰辞(木兰诗) (七下) 巾帼英雄的代表【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起兴手法】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表现了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写出了催促之急】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代父从军原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前的准备】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写出了路途之远,行军之快】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对偶写出了边塞苦寒,壮士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对偶和互文写出了战斗激烈旷日持久,伤亡惨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立大功】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不慕富贵及热爱 1 02蒹 葭 (九下) 历史上最
5、美的秋天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起兴,萧瑟冷落的秋景;落寞情调】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由苍苍到萋萋再到采采写出了颜色变化表达了寂寞之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为霜、未晞、未已形象写出了时间变化轨迹,说明追寻时间之长】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主旨: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03十五从军行 (课本上无) 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乱中百姓的痛苦【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
6、十始得归。【运用夸张,十五和八十形成对比,写出了从军之久】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3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zhng)累累。” 【松柏、冢暗示亲人离世】 兔从狗窦(du)入,雉(zh)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ku)。【凄凉破败的家况】 舂(ch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y)15阿()谁? 【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出门东向看16,泪落沾17我衣。【孤独和凄凉,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家园生活】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重
7、返女儿妆】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侧面烘托了木兰行军的谨慎和机敏】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难辨真面目,成语“扑朔迷离”出处】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比喻揭开谜底】 主题:这首汉乐府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以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英雄主义理想。 0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下) 烟尘弥漫的他乡路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起兴写出送别地点和友人去向,辅和望营造出开阔的意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惜别之中表现诗人旷达胸襟】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真挚友情,旷达胸怀,又道出了诚
8、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哲理】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歧路照应送别,劝慰友人不要分别而落泪,要坦然面对】 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主题:诗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08登幽州台歌 (八下) 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表现是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念天地之悠悠,【登楼眺望,空间辽阔】 独怆然而涕下。【独字表现是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背景:这
9、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2 主题:诗人以登高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揭示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的文人所遭受压迫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09次北固山下 (七上) 晨曦中的青山绿水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运用对偶写出诗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气象开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序交替,新旧变化的哲理】 乡书何处达,归
10、雁洛阳边。【归雁寄托了作者思乡情怀】 背景: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主题:诗人描写了冬末初春北固山所见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0使至塞上 (八上) 塞外的长河落日 【唐】王 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单车属国都是使者的代称,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用蓬和雁自比,暗含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飘零】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用对偶写出了边塞奇异风光:苍茫、空旷、荒凉、壮观】 萧关逢候骑,都
11、护在燕然。【燕然这个典故,暗示前方战事取得胜利】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主题:作者用神奇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同时表达出因被排挤而产生孤寂性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慷慨悲壮之情。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上) 李白的愁心明月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点名了暮春时节,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
12、到夜郎西。【借月寄情,衬托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背景:李白的好友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主题: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烘托出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再借月抒情,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12行路难 (八下) 李白的漫漫精神之路【唐】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注意两个通假字,】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作者因前途茫然,内心痛苦而不能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象征手法;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仕途艰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垂钓自比姜尚,梦日自比伊尹,盼重用】 行路
13、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七言转三言,内心急切不安又要探索的矛盾心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典故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豪迈之情】 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 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13黄鹤楼 (八上) 吊古怀乡之佳作 【唐】崔 颢 昔人已
14、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空:鹤去楼空,只剩诗人自己,怅然若失】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空:时间和空间组合产生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拓感。抒发了作者对岁月难在,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乡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对偶,写景,远眺汉阳城的树,鹦鹉洲的草,空明、悠远的画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愁字表现日暮时风登黄鹤楼那心切、缠绵的思乡】 背景: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3 主题: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望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14望 岳 (八上)
15、对古老泰山的尊崇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烘托山高,望统领全文】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运用想象和夸张泰山像刀切断阳光。阴阳对比】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极目张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视,众山小反衬泰山高大,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凌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气概 】 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6、,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5春 望 (八上) 春天的残花之痕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象表现忧国伤时】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溅和惊拟人手法,表现国家衰亡的无奈和愁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和夸张,战争不断,思亲】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愁的结果,表现诗人伤时、忧国、思家之情】 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
17、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6)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主题:全诗由望字展开,用春城破败的感叹书写了离情中思念情人的境况,融情于景,集中表现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下) 草庐的风雨故事 【唐】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拟人,写出风之狂】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卷、等动词渲染凄苦氛围】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
18、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老态和无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雨喻麻,写出秋雨的连绵细密】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长夜一语双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推己及人,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博大胸怀、舍己为人】 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
19、(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主题: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反映安史之乱给百姓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情怀。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下) 风雪中的离别之歌 【唐】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风狂雪早,飞勾勒出雪花漫天飞舞的画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喻春分,梨花喻雪,本
20、句写雪】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烘托手法:雪大天寒,边塞生活的苦寒】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由咏雪到送别,愁云渲染氛围】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特色乐器渲染场景和氛围】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边塞奇寒,夸张和反衬出将士们不屈的斗志】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送别情景: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担忧情绪】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返京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背景: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
21、。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 4 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主题:这首诗以送别为主旨,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分光着笔,衬托出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艰苦的生活的情景,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八下) 颠簸的人生苦旅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2、常年被贬偏远之地,表现了诗人辛酸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和烂柯人为用典,归来生疏和惆怅之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把沉舟和病树自比为贬谪的自己;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春形成对比,暗含凄苦却依然乐观豁达进取。哲理:推陈出新,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律,引申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坚定意志,乐观豁达精神】 背景: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主题:这首酬答诗,在感慨身世,书写半生怀才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福建省 中考 61 古诗文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