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相遇问题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
《2023年相遇问题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相遇问题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相遇问题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相遇问题教案 探究型教学案例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殷石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题方法。 B:了解相遇问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查询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构建知识的生长点,同时提高学生的有关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人人参与学习和自觉把数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2.学生分
2、析 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的知识。本课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在这之前,学生已掌握的是关于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欠缺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角题方法。 难点:掌握相遇问题的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结果的知识要点及相互关系。 4.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运用数学知识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设计思想:(
3、1)注重生活资源与课堂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新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2)注重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整合,为学生创新提供另一条思考的路径。 5.教学策略分析 设计理念: (1)利用网络,建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 (2)注重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通过书本、网络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6.教学媒体分析 结合学生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力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本课采用网络教学,网站的制作采用Dreamweaver为开发工具,使用了Flash,Photoshop等工具作为辅助工具。网站使用Internet搜索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优势。网站设计了论坛,操作简洁明了,学生可及时
4、、高效的反馈信息。 本课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转播学生的反馈信息,达到人机互动,直接诱发了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教学中生动有趣的Flash课件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了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学习境界,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其参与性学习的程度是普通形式下的授课所难以达到的。同时增强了课堂密度,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合度,给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建构了知识的生长点,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扩展了知识的延伸点。从而,达到本课的设计主旨:为自主探究提供平台
5、,为走出课堂创设空间。 7.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遇问题网站(自制网站),提供学生使用的局域网,Internet。 (2)学生准备:学会使用Internet网络,具备电脑初步知识。 8.教学过程 1、复习地图引入(3分) 【教师活动】出示祖国地图和四种交通方式 【教师提问】网页给了一些信息,你能通过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自编应用题 【学生回答1】北京到新疆的距离是3200km,飞机每小时飞行800km,问几小时到达? 【学生回答2】北京到海南的距离是2400km,飞机每小时飞行800km,问几小时到达? 【学生回答3】北京到大连的距离是400km,汽车每小时行8
6、0km,问几小时到达? 【学生回答4】北京到大连的距离是400km,火车每小时行100km,问几小时到达? 【教师小结】同学们编题都编得很不错。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网页内的图片信息,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的】复习了时间、速度、路程的旧知。激发兴趣的作用,体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 2、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什么是相遇问题? 【教师活动】Flash演示(30秒) 【学生活动】看flash动画演示 【信息技术作用】感性认识相遇问题Flash动画的应用,形象,直观,建构了知识的生长点。 【活动目的】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揭示课题 3、新课例题 【教师活动】利用flash演示讲
7、解(20分) 出示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教师提问】在这句话中运动的物体有几个?他们是怎样运行的? 【学生回答】两个,是“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板书:相对而行、相向而行 【学生演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 【学生思考】他们两个在走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两人怎样了? 【教师讲解】为了让同学们把“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理解的更透彻,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演示,填写表格。 (电脑演示)1分内,两人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同走了这段路的多少米?走了几个130米?也就是两人的路程和是多少米?
8、(电脑演示)2分内,两人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同走了这段路的多少米?走了几个130米?也就是两人的路程和是多少米?现在两人的距离是多少米? (电脑演示)3分内,两人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同走了这段路的多少米?走了几个130米?也就是两人的路程和是多少米?现在两人的距离是多少米? 距离为0,说明两人怎样了?(相遇了)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几 个130米?也就是共走了几个(60+70)米?共走多少米? 那么,这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板书: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和就是这两地之间的路程 【教师活动】讲解相遇问题的知识要点: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结果。 【学生活动】观看fla
9、sh演示,突破相遇问题的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网页的flash,提供平台,突破了重难点,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活动目的】掌握相遇问题的四要素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4、强化练习 【教师活动】利用网页巩固所学(3分) 【学生活动】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作网页上提供的练习题。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网页上的练习题,及时评价所学知识。体现人机互动。 【活动目的】 为学生评价提供一种方式。 5、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利用网页让学生自主学习(8分) 【学生活动】参与、指导、评价学生编写应用题。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网页素材,编写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互相评价,相互解答,互相置疑。利用网页素材,通
10、过留言薄,及时、高效的反馈信息,提供交流平台。 【活动目的】 运用所学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6、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教师活动】利用网页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遇问题(4分) 【学生活动】介绍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如CBD写字楼盘的“相遇问题”,逆行超车请心算“相遇问题” 【信息技术作用】利用internet查询更多的相遇问题,课后做。 利用internet查询相关知识,扩展了知识范围。 【活动目的】 扩展了知识范围。了解更多的相遇问题。 7、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制定五一旅游计划课后 【教师活动】介绍任务: 学习者通过单元活动,制订出自己的假日旅行路线和旅行计划,并说出
11、理由。 【学生活动】课后制定旅游计划。 【信息技术作用】 通过internet查询、筛选、加工信息,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利用论坛及时交流旅行计划。 扩展了知识的延伸点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查询、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本教学设计获全国第二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手赛一等奖) 附:教学自制网页 推荐第2篇: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方程解答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
12、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两地之间的路程就是求两个物体运动距离的和)。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及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基础知识练习: 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列式:S=80*4=320 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二、创设情景: 有一天小红家里有事请假半天,老师问同学:谁愿意帮助小红?小明说,我家离她家近,我帮她带回去吧?老师让小明帮小红把作业本带回家。小明到家后打电
13、话通知小红,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下,怎样把本子交给小红。 师:同学们,请你想想 :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小明把本子交给小红? 讨论后得出: (1)小红去小明家取; (2)小明送给小红; (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小明把本子交给小红。 第三种情况: 出发时间:同时 出发地点:两家(地) 运动方向:相向(相对) 运动结果:相遇 如果小红距小明家60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小红每分走80米,小明每分走70米。 多少分钟两人能够碰面? 三、教学新课: 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从自己家里出发,相对而行,张叔叔每分走100米,王阿姨每分走8
14、0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了。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线段图: 方法一:1005+805 方法二:(100+80)5 =500+400 =1805 =900(米) =900(米) 小结出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四、巩固练习 1、挖一条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15天挖通,这条隧道长有多少米? 2、在900米的环行跑道上,小丽和小刚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小丽平均每分跑200米,小刚平均每分跑250米, 经过几分他们会相遇? 3、小红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运动情
15、况并编题。 五、课程回顾: 解题方法:线段图 推荐第3篇: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 教学过程: 一:示标示导 1.导课板题 (1) 谈话:老师昨天夜里做了一个美美的梦、(师与一学生同时相向而行走到相遇拥抱) (2) 师提问:老师和段秋涵同学现在怎么样了?(生:相遇) (3) 让生思考:老师和段秋涵同学是怎么相遇的?(相遇的条件:两地-同时-相向-相遇)我们两人的运动结果就是相遇。 (4) 思考:相遇时我们俩各走的路程和我们出发时两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出发时两点的距离等于相遇时我们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像这样,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正好等于两地间的距离。我们称
16、它为相遇问题。(板题:相遇问题) (5) 过度到课本情境图:相遇问题不单纯指两人,也可以指两个物体,比如车辆-一体机出示情境图。 (6) 让生仔细看图,找一找数学信息,(提问生回答)从而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据学生的回答,一体机呈现问题:东、西两成相距多少千米? 过渡语: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2.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师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认真用心倾听。 3.自学指导 (1) 师:请看这节课的自学指导(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2) 指明让生读自学指导 二自学自测(看一看,做一做) 1.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师巡视,然后
17、在黑板画线段图。2.汇报自学效果 (1)让学生闭上小眼睛,想一想:课本用了哪两种方法来解答的。找两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2)根据学生的板书和自学指导逐一问题提问,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黑板线段图上标注行踪。 3.检测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1) 一体机出示检测题,留4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小芳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是110千米每小时,乙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求东、西两城之间的距离。(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
18、解答) 三互助纠错 1.公布答案: (1)让两名学生到讲台演示行程,师解说。根据学生的演示,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他们两人相遇时,谁离出发点远?为什么?) (2)一体机公布第一题答案。 (3)利用一体机课件,演示讲解第二题 2.同位互改 同桌依照老师公布的答案,互相批改,打对错号。 4.表扬评价、 做全对的举手,为自己鼓掌加油! + + + ,+ + + 四师生合作 1.如有错题,展示错题,让学生说说错在那里,然后怎么订正。2一体机课件展示两种不同的做法 3.让学生讨论:这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两种做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4.引导学生得出: 第一种方法先求6分钟两人分别走的路程,然后相加,结果就
19、是两家相距的距离。 第二种方法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行驶的路程,再乘6,求出两人6分钟一共行驶的路程,结果就是两家相距的距离。 结论:第一种方法容易理解,计算麻烦。第二种方法不容易理解,计算简单方便。 讨论第二题的方法同第一题。 五归纳小结(理一理)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相遇问题,并学会了两种方法解决相遇问题,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一段动画视频一起回顾一下。 (放微课视频) 六训练达标(练一练) 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是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新课堂第5556页第 2、 3、4题 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七:谈收获,下课。 推荐第4篇:相遇问
20、题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借助生活实例,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
21、设情境,提出问题。1.感知情境,收集理解信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物流中心,车来车往,忙着运输货物。 看,大货车、小货车也在城市与物流中心之间载着货物行驶着。(课件呈现情境图中除摩托车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2:大货车从西城往物流中心走,小货车从东城往物流中心走,它们对着头走。 3:它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板书: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4:在物流中心相遇。(板书:相遇) 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有关大、小货车行驶情况的信息,那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 师生共同表演,重点引导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相遇 问题 教案 模板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