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草原牧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草原牧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草原牧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草原牧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草原牧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并用模唱的方法学唱银杯,感受、体验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 2、在学唱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 3、欣赏万马奔腾,感受、体验马头琴的音色及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认识了解马头琴的形状及演奏形式。 4、通过学唱和欣赏蒙古歌曲,让学生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加深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蒙古族歌曲的特点及马头琴的音色特点。 2、对内蒙短调歌曲的了解。 3、银杯中的大跳音程。 三、教材分析 银杯是内蒙古的一首祝酒歌。属于民歌中的风
2、俗类歌曲,常用于酒宴聚会,彰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歌曲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是带有舞蹈性质的短调歌曲。 万马奔腾这首曲子是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所创作。是他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该曲运用马头琴独特的演奏技法和特有音色,描绘了马群在草原上奔跑、经过时的壮观场景。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复唱上节课所学习的牧歌,回顾“长调”的内容及特点。 内蒙古民歌除了上节课所学的长调牧歌外,还有“短调“民歌银杯。 2、学唱银杯。 (1)聆听范唱,初步感受歌曲节奏和情绪。 (2)教师教唱,歌曲比较短小,因此难度不大,教师需要注意提醒歌曲中的大跳音程以及前倚音、下滑音的韵味。 (3)学生
3、有感情的自行演唱歌曲。 长调和短调是内蒙地区的两种歌曲艺术形式。我们分别学习了长调歌曲牧歌以及短调歌曲银杯,其实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除了歌唱,他们的器乐曲也十分有名。 大家知道蒙古族最有名的乐器是什么么(听音乐思考)? 马头琴。 3、教师介绍乐器“马头琴”。 (1)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把它叫做马头琴? 为什么雕一个马头,而不是羊头呢或是别的呢?据老师所知这里面有一个优美的传说 。老师讲述传说并介绍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
4、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教师适当展开讲述传说)。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等。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关于马头琴的来历,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听说过。很早很早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名叫苏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浑身雪白,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又美丽、又健壮,它嘶鸣起来,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几年以后,小马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白马。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夺得锦标后却被王爷抢去了。白马日夜思念主人。一天
5、,王爷骑白马正在亲友面前炫耀,不料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挣脱了缰绳,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跑回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苏和失去心爱的白马悲痛欲绝,日夜守在白马的尸体旁不忍离去,几天几夜都没有入睡。这天晚上,苏和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白马活了,向他欢蹦乱跳地跑来,嘴里不住地嘶鸣着,苏和也呼唤着向白马跑去,就在这时他惊醒了,举目远望,四野茫茫,苍穹像蒙古包一样罩盖下来,草原上,马群滔滔,羊群像天上的朵朵白云,但就是不见他心爱的白马。只有它那动人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他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想着想着终于醒悟过来。于是,苏和就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草原 牧歌 第二 课时 教案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