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堂十项教学基本技能.docx
《2023年课堂十项教学基本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课堂十项教学基本技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课堂十项教学基本技能 课堂十项教学基本技能 一、采访 1、采访与提问的区别 提问是当学生举手时,教师对举手者的指定;或者学生不举手,教师站在讲台上,对学生的随机抽查指定。而采访则不然,它是当没有学生举手时,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进行使全班都能听得见的询问;或者教师叫举手的学生把手放下,随和地走到学生的书桌中间,平伸出手臂示意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当学生不愿意回答或不会回答时,教师要亲切地示意学生不要紧,然后再采访其他人。 提问是居高临下的,采访是走到眼前的;提问是威严的、采访是随和的;提问是考查性质的、采访是询问性质的;提问是指定性的、采访是随意的;提问产生的是紧张、采访产生的
2、是放松;提问使得人人自危、采访却使学生会跃跃欲试。 2、采访的前提条件 (1)当教师提出问题,全班没有学生举手时,可以使用采访的形式; (2)当总是几名优秀学生举手,对全班有垄断趋势时,可以使用采访的形式。 3、采访的注意事项 (1)教师混淆与提问的区别,在神态上还是颐指气使;在语气上,还是考察别人的;所以这种做法本质上依然是提问。有些教师一直说自己就是按照采访的要求做的,但没有效果。殊不知,这些教师根本就没会做,或者从本质上从来就没有做过。 (2)采访往往与追问、表决、评价联合使用。 (3)教师要注意不要揪住一名学生不放手,那就叫做“拷问”;或者反复暗示学生自己的答案,那就叫做“诱供”。 二
3、、追问 1、追问的必要性 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不是听之任之,就是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就是不疼不痒地与之“搭讪”,既起不到深入深刻的目的,又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功效。而及时有效的追问,不仅可以使问题深刻化,还可以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兴趣。 2、追问示例 (1)最典型和最常用的追问就是“你是怎样想的?” (2)美国课例灰姑娘,学生说:“我很痛恨那个后妈,她竟然不让灰姑娘去参加舞会,而让自己的女儿去参加舞会。”教师追问:“假如你就是那个后妈,你是让自己的女儿参加舞会,还是让别人的女儿参加舞会?”一语中的,直指这节课问题的核心。 (3)学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总觉得
4、这酒很淡,酒性不烈。”教师追问:“为什么会觉得酒很淡呢?是酒的度数太低吗?换酒就可以了!”“不是”“那是因为什么呢?” (4)学生:“这是中点,连上就是中位线了。”教师追问:“你这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3、追问的注意事项 (1)追问不能太频,逮住一个人问个不停,不仅学生遭受拷问,教师问来问去连自己都糊涂了。 (2)教师追问的时候必须声音响亮,使全班都能听见,因为你不仅仅是在问一名同学,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向全班提出疑问。否则,由于教师在反复对付一个同学,往往会出现全班纪律松弛的局面。你们两个人在那里嘀咕,会严重波及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 (3)教师不能以追问来诱供,学生憋得满脸通红,就是摸不准老师让
5、自己回答什么。教师也是干着急这么暗示启发就是不往答案上回答,这样的追问已经失去了有效的意义。 三、评价 1、评价的意义 评价的第一层意义是鼓励,这会使学生感到荣耀和振奋。但有的教师使用简单化,比如常见的“我们给这名同学以掌声鼓励”“伸出拇指赞一赞他”等等,由于矫情做作的形式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使得这样的做法效果不大甚至相反。还有的教师过分夸大,而使得评价缺乏真实感、以其虚假而使人不舒服。比如:“你真是个小科学家”“你长大一定会考上清华大学”等等,这不仅不令人信服,还会使被评价者背上包袱,不知如何面对下课后同学们的揶揄。 我曾经说过人大附中王君老师课堂的评价,她的评价很有煽动力而竟然不重复。有
6、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东张西望、不知所云,而屏幕上的词中恰恰有一句“寻寻觅觅”,于是王老师诙谐地说:“你还在寻寻觅觅呢?”引起了全班会心的微笑,其教学机智可见一斑。一位同学选了“牛郎织女”这句词,王老师则微笑着说:“你真是一个比较浪漫的孩子。”其它即兴评价还有:“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句话很有哲理”“是一个思维很有深度的孩子”“再重新调整一下就更好了”“小男孩说话时,眼睛闪闪发亮,真好!”当同学们激愤地说到我国还存在的“活熊取胆”时,王君老师同样激动地评价道:“听了你们的话,老师的心都湿了。”彰显出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丰富词汇和人文素养。 评价的第二层意义是评论,这里既有发言价值内涵的挖掘,又有
7、对待问题的商榷和中肯的建议。比如,“从你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升值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你的看法很有新意,这说明维纳斯雕塑固然很美,但也有缺陷。”“你的分类没有遗漏,但是很遗憾这里面有重复,是不符合分类原则的,你再仔细权衡一下,老师期待着。”“你是这样认为的,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还有更深刻的含义没有把握,你再想一下,看我们能不能取得一致。” 2、评价的使用条件 (1)必须是真正的有感而发,这样的评价才会真实可信。否则,不论你怎样伪装,学生的心灵也会感觉到虚情假意。 (2)这个问题必须评论,否则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或者反之,会引起思维的混乱。 3、评价的注意事项 (1)以鼓励出发的评价不能
8、用滥,人们不会珍惜轻易到手的东西。所以在使用语言上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学生放到炉火上烤,而是使他们更愿意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见解。 (2)以评论出发的评价不能断言,否则人家就不会和你玩了。既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又要使学生产生继续辩解的愿望。所以,在语言和语气的使用上,要平易近人、商量的而不是武断的,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 四、表决 1、表决的由来 简单的“是”或“否”的回答,不仅不能够产生有效的意义,反而会浪费和占用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这时,可采用表决的方式,既使教师马上明了全班持这一观点的人数,又知道不同意的学生到底是谁,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2、表决的方式 可以是教师的观点、也可以是学
9、生的观点;既可以是正确的观点、也可以是错误的观点。“同意这一观点的请举手!”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全班无一遗漏全部举手:这时可考察这里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学生,随机提问“请你说一下你同意的理由”;第二种情况,全班有不举手的学生:这时务必随即叫起不举手的学生,“老师看见了你没有举手,请你说一下不同意的理由”。假如有的学生是由于没有听讲,而张口结舌不知所云;或者不清楚如何回答,这时被叫起的学生往往愣在那里不能发言,于是教师可插入荒唐的结论,使其必开其口洗清自己。比如狮子与兔子一课,教师:“狮子被蚂蚁欺负了,所以它是弱小的,同意这一观点的请举手”“你没有举手,说一下你的看法”;教师:“下面我们
10、这样表决,狮子是强大的百兽之王,谁也不可能欺负它,同意这一观点的请举手”“老师注意到你两次都没有举手,你是怎样看的?”“你要是说不出来,老师替你想一个理由,那就是你认为狮子这种动物是不存在的,是不是?” 3、表决的前提条件 (1)众说纷纭,观点集中不起来。这时,表决起到了整理现场的作用,把持有不同观点的阵营一下子区别得泾渭分明。 (2)学生说出了错误的答案,而这种答案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了深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必要在这里打一场战役。 (3)教师刚讲完重点,为了考察学生们是否听明白了,这时可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表述,在全班进行表决,即可立刻明确方才全班的学习情况。 4、表决的注意事项 (1)
11、一般不用正反两方面的表决,因为不举手就是不同意,马上提问这样的学生就可以获得相反的意见或看法。而对于很纠结的观点,则必须正反两方面表决,以判明阵营。 (2)一般表决后,要提问不举手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意见不是你表述的意见,为了探明原因,必须请他们回答才会知道理由。而这时,敢于不举手的学生,也会很乐意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们会有思想准备的。 (3)表决后经过发言,教师要有结论,至少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果依旧是是而非,那就失去了表决的实际意义,而且学生也会由于不得要领而兴趣大减。 五、反意 1、反意的意义 反意以其大幅的心理落差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近似于荒唐的观点引起学生的反驳动机,以达到辩论问题、加
12、深记忆、深刻理解的目的。 2、反意的举例 (1)教师:“我看这个定理表述的太罗嗦,有的字可以去掉,大家看一看可以去掉哪些字,为什么?”同学们引起了警觉,在看这个定理,这已经是一个记忆的过程了,但是可能没有人发言。教师继续反意:“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我看这个同字没有必要,可以去掉。同意我看法的请举手,但是不举手的同学可要说服我、反驳我,否则就是同意喽。”“你没有举手,能不能说服我?”“这位同学,你能反驳我吗?” 有的人说,假如全班都举手同意错误的观点怎么办?这时,可以请同意的同学都起立,待大家都站好后,教师杀回马枪:“很遗憾,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现在站起来的同学都错了,请坐。下面看一
13、看错在哪里?谁能找到错误的原因?” (2)教师:“徐志摩的诗这年头活着不易我看他不是为了看桂花而去访桂,而是为了去看那个村姑,否则为什么顶着雨去烟霞岭呢?等天晴不行吗?这是等不及了。同意我观点和不同意我观点的同学都要用诗中的语言或情境来说明。”教师在注重文本,防止脱离文本的天马行空式回答。 3、反意使用的前提条件 (1)为了记忆某些东西,以此来加深印象,通过反复琢磨达到潜意识记忆的目的。 (2)为了深化某些知识,通过辩论、反驳来深刻认识,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激趣,激活学生参与的动机和愿望,使学生欲说不行、欲罢不能,从而进入到教学的愤悱状态,这乃是一种“可
14、教学时刻”的营造。 4、反意使用的注意事项 (1)必须使学生立刻感到这是错误的、荒谬的。否则就会引狼入室、适得其反,给学生造成知识性错误的印刻效应,矫枉过正自找麻烦。所以,反意是一个技巧性很高的技能。 (2)必须使学生立刻产生反驳的愿望,要有趣味不要枯燥。否则,你说你的、我无动于衷,这就失去了反意的功能。 (3)要反到点子上。比如上例中的“同”字,关键就是同底数的幂,而这正是教师要强调的,只是教师没有采用正面强调的做法,那样恐怕学生会不以为然,效果不佳。而教师采用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可能永久也不会忘记。 六、归谬 1、归谬的做法 归谬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教学技巧,远在古希腊时期,
15、著名的苏格拉底对话法就是归谬。有人对苏格拉底说:“凡是欺骗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说:“那好吧,就按照你说的,我来举个例子。我们的军队被敌人包围了,士兵们斗志涣散。这时侯,将军大声说道:“我们的援兵来了,大家冲出去呀!”士兵们闻听为之一振,立刻众志成城冲杀了出去。但实际上并没有援兵,这位将军在临危之际做出了欺骗的行为,你难道能说这是不正义的吗?”“那这是在战争时期,是个非常时期,在平时是不可以的。”“那好,你再听,有一个孩子生病了,就是不肯吃药。他的父亲欺骗他说,这药水是甜的、很好喝,于是这孩子就把药水一饮而尽。虽然发现受骗了,但也把药吃完了,最后这孩子的病好了,你能说他的父亲是不正义的
16、吗?”于是那个人服气了:“还是我说的有问题,我再考虑一下。” 顺着学生的错误思路说,不要打断他,直到引出荒诞的结论。于是,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而这种认识将是深刻的、长效的和令人服气的。 2、归谬的意义 如果学习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那么这种学习就是生硬的、强制的,因而也就不再是真正的教育。归谬的做法,正是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认识错误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样的学习会产生神奇的效果,不仅学生会心服口服,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 3、归谬举例 一节几何课,教师征求如何引辅助线。一名学生发言,连结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这个引法是错误的,是不能证明出结果的。但是教师并没有生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课堂 十项 教学 基本技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