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语文教学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语文教学论 1、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1、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2、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3、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选拔的功能; 4、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2、怎样理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更重要的方面来要求。课标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我认
2、为这其中的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实践能力是指实践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完成该活动所必需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课改的新理念主要有哪些? 1、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核心。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新课改的中心任务。 2、建构主义为指导。根据学生的智力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师业务能力结构,用最优化组合方法,把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性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
3、意识和探究能力。 3、探究性学习。是“研究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立足于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对学生兴趣的强化 。 4、开放性模式。课程的开放性,教师应不局一格,从单调的课堂里走出来,通过媒体看外面的世界;通过开放的教育资源环境建构学生的知识和情感。 5、创生性课程。在课标的准则下,课程是由师生这两个主体共同创生和建构的。教育必需超越课本,教师不能成为教本的奴隶,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具体是怎么表述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有
4、专家解释道:“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指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于突出这两方面的功能。我们相信,科学与人文的统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成为人们的共识,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提法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 5、你是怎样理解工具性、人文性及其关系的?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
5、言工具。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说以人为本、突出文化性。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关系: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工具性与文化性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是怎么界定的? “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
6、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有机整合。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其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核心理念,挤兑了“语文能力”的核心地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并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7、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
7、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8、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的有机组成组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理念。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加强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进行学科间的渗透,有的试题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张扬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8、、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加尊重学生的感悟。 3、不再把目光一味地放在题型的创新上,而把注意力放到对试题的考查要求、目的的进一步具体化、细致化上,使命题更加理性化、科学化。 9、你是怎样理解课程资源开发的? 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政策。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 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进行主动而有计划地变革; 三、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对学校和教师赋权,改变了课程权力的结构,优化了课程资源的配置; 四、校本课程开发使学校成为课程决策的重地,教师成为开发主体。课
9、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就在于它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并形成自己办学特色。这也是我们致力于校本课程开发本土性和创造性转化的原因所在。 10、新课改主张进行怎样的语文教学评价改革?你有什么看法?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分为六大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注意对三个维度的把握 1、知识和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2、过程和方法
10、,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交流。 11、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一、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眼光应该是学生,并且实施教学行为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 二、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以测量的可以评价的,要尽可能地量化和具体化,把隐形的词变成显性的词汇。不要说假大空的话语。 三、教学目标的行为条件必须要有一定的范围,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
11、、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的特点是:主体是学生,具体可测量。 12、有效教学的“三效”具体是什么含义? 有效教学的“三效”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具体而言,有效果是针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而言的,即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有效率指以少量的投入换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要把课堂变成“有效”的课堂,我们应该在“三效”上下足功夫。 13、教学设计的三大内容是什么? 一是把学生引向哪里,即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二是怎
12、样把学生引向那里,即为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三是是否把学生引向了那里,即为教学的监测与评估。 14、怎样看待教案的作用? 教案,顾名思义,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其内容无外乎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案是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知导和组织方案,更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妙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寸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呈现激活之势。从这一认识出发,教案作为教育者的心智成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 15、谈谈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
13、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 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6、什么是教后记?谈谈你的看法。 教后记,简称课后记、后记、课后分析。它是教师在依照教案进行教学之后,及时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该教室和课堂教学状况所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于该教案之后,谓之后记。这是不断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学不断
14、进步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研究的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它为今后编写教案提供着宝贵的参考资料。长期坚持填写教后记,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 18、你同意语感论的观点吗? 同意,我认为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是倾心的结晶,大成的著作。在王先生的语感论出版以前,我们对语感的认识都是片面的、肤浅的。我们只能从感觉上说说什么是语感,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时总是缺乏理论依据去支撑。而语感论为我们语文老师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语文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质,特别是语感素质;同时要彻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更快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程教学中去。 19、什么是
15、“多元有界”? 新课改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文学阅读恢复了它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伴随产生的另一成果是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恢复了它多元解读的本来面目。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 “随便说”、乱解乱读,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多元解读应紧紧把握文本的整体性,不能脱离文本的“语体”。 一方面,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另一方面,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该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 20、语文“三老”指的是那三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 21、就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文只是例子”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教是
16、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22、老师给你介绍的六位著名语文教师的经验要点分别是什么? 一、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二、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
17、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三、余映潮:“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 四、洪镇涛: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派代表人物。 1、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把语言分为三大类:精粹语言、目标语言、伙伴语言。 2、对于教材的学习。把教材分为三大类:诵读本、阅读本、文化本。 五、窦桂梅:“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主题教学。 六、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法 23、导语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要新颖活泼,忌平淡刻板。富有新意,形式新颖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平铺直叙,平淡刻板,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要庄谐适度,忌庸俗低级。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学生敬而远之,不利于沟通情感;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吸引或挑逗学生,获得学生的好感而说出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应该是有庄有谐,庄谐适度。要短小精悍,忌冗长拖沓。导入语仅仅是一堂课的引子,不宜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导语内容过多或时间过长,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与时间分配。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