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糖尿病健康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糖尿病健康指导.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糖尿病健康指导 糖尿病健康指导 1.1 糖尿病脑血管病 糖尿病脑血管病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 糖尿病脑卒中88%为脑血栓或腔隙性脑梗死,脑溢血也比非糖尿病者增高。 1.2 糖尿病心血管病 国外资料表明糖尿病心血管病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糖尿病心血管病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生早,30岁以下就可患糖尿病心血管病,45岁以下糖尿病死于心脏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020倍。 1.3 糖尿病足 糖尿病者因糖尿病足造成截肢者比非糖尿病者高510倍。 1.4 糖尿病眼底病变 糖尿病眼病引起双目失明者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 1.5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约占糖尿病患者的2/3。 1.6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
2、病致肾衰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 1.7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 它们来势凶猛, 可危及病人生命。 2 糖尿病易患因素 2.1 遗传因素 国外资料表明, 糖尿病病人中,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410倍。 2.2 感染 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 比如有人发现不少型糖尿病患儿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在刚得病的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中存在某种病毒。 2.3 肥胖 肥胖是诱发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40岁左右的肥胖的女性更为显著,肥胖者的胰岛素受体减少,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 2.4 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摄食过多, 活动量小
3、, 热量则以脂肪的形式存储起来,还有吸烟及过量饮酒等。 2.5 体力活动少 体力活动少是导致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除去肥胖和年龄因素之后, 缺乏或轻体力劳动者, 发生糖尿病是中、重度体力劳动者的2倍。 2.6 药物 例如烟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 3 糖尿病心理护理指导 糖尿病患者由于要长期注意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病人容易产生厌倦、烦躁、痛苦的心理, 尤其是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时。因此, 应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防治和保健,教育患者戒怒、戒躁、戒忧、戒悲, 喜要适度,知足长乐,自得其乐,自我调节,自我放松,避免紧张超负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解除不必要的思想
4、负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4 糖尿病饮食指导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定时定量,一般只吃七八成饱,细嚼慢咽。 2)不吃甜食,甜品如可乐、橙汁、果汁、甜面包等应严格限制,可用非热卡性、非营养性甜味剂(如阿斯巴甜、木糖醇等)。 3)保持营养均衡,每餐饮食要尽量包括四类基本食物(五谷、素菜、肉、奶及钙类), 三大营养即糖、脂肪、蛋白质比例要合理。成人长期卧床者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025 kcal, 轻体力劳动(如司机及一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2530 kcal, 中度体力劳动者(瓦工、木工、管工等)3035 kcal, 重体力劳动者(建筑工人、搬运工等)4
5、045 kcal以上。 4)减少油腻食品,少用煎炸方式烹调及避免进食动物脂肪, 以清淡饮食为主。 5)多选用高纤维食品, 如红米、素菜、麦片、豆类等。尽量少吃坚果类食物, 如花生米、瓜子、开心果等。 6)尽量减少外出进食, 因为外出应酬, 美味佳肴极易造成饮食失调, 使病情加重。 7)戒烟限酒, 控制食盐摄入量(食盐 5.1 运动治疗的作用 适当的运动可以减低血糖及体重, 增强体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5.2 运动方法 在心功能良好基础上, 在医生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行走、体操、打太极拳、扭秧歌、慢跑、登楼梯等, 每
6、天至少30 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即运动时的脉搏=170-年龄)每周35次为宜, 如有条件, 每周至少2次肌力训练, 主要锻炼腹肌、躯干、臀部、及肩部肌肉。忌长时间静坐少动, 如看电视、上网等。5.3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量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年龄、心肺功能及体力等多种因素而定)。运动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感到身体舒服为标准,不能过量。注意调整进食及药物量,以降低血糖。运动时要结伴而行, 并随身携带糖果、甜的果汁及救护卡,以防发生低血糖等。 6 糖尿病患者的卫生指导 1)由于患者血糖升高,较易引起皮肤感染,因此,必须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保持皮肤干爽,尤其是脚、鞋袜不宜过紧,以避免脚部皮肤损伤。
7、皮肤有伤口, 必须到医院处理好,并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挠痒时皮肤被抓破,引起感染。 2)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差, 牙齿易患牙周病, 应坚持每餐餐后漱口或刷牙, 刷牙方法要正确, 并定期去医院检查牙齿, 如有蛀牙、牙周病应及时治疗。 3)糖尿病的妇女在怀孕或分娩时较易产生毒血症、感染、难产等并发症, 对母亲及胎儿都造成影响。因此, 糖尿病患者在怀孕之前应先将糖尿病控制好, 并尽早做好产前检查, 以确保产前、分娩及产后的安全。 4)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较易发生低血糖现象。因此,必须在饭前30 min注射和随身备少量糖果应急,并告诉患者及家属分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低血糖休克。如果是酮症酸中毒昏迷, 应及时送到医院治疗;如果是注射胰岛素过量或口服过量降糖剂, 运动过度或不定时进食引起的低血糖休克, 必须让患者立即进食一些容易吸收的糖类, 如糖块、果汁糖或糖分高的饮料, 然后尽快送医院。 最后应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糖尿病健康指导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处方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简报 糖尿病健康教育议程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