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赏析鲁迅及其他现代作家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赏析鲁迅及其他现代作家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赏析鲁迅及其他现代作家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赏析鲁迅及其他现代作家 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内容提要赏析鲁迅散文中长妈妈、范爱农和藤野先生等人物形象及巴金、沈从文、丰子恺、茅盾、叶圣陶等现代作家在散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散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功能。 关键词鲁迅散文 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人们总以为塑造人物形象只是小说家的职责,散文作家的工作范围不过在于抒情与记事。其实不然。 人物形象,当然不只是指人物描写,即所谓“除了细节真实之外,还要正确地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我国许多现代散文作家,在这个方面所作的努力,迄今并不曾为评论家们所十分注意,原因可能正是由于人们一直将散文的职
2、能规定在抒情与记事的范围内,以致忘了探索散文艺术方面的这一份巨大的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及其他现代散文家是怎样运用散文的特殊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一、赏析鲁迅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范爱农和藤野先生,他们的典型性从来不输于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当然,这些典型的塑造,是从鲁迅手里的另一个炉子锻炼出来的。换一句话说,就是鲁迅运用散文手法写成的。 1、旧社会受封建压迫的农村妇女的典型阿长 阿长与山海经只有三千多字,作品用字极省俭,不像小说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始终,而是依靠散文的白描手法,塑造了一个虽然缺乏文化、心地却十分纯朴的农村妇女典型,并由此看出旧社会妇女所受封建压
3、迫的深重。作品的力量,在于作者选择的几个细节,虽不复杂,却很深刻,很有意义。 据资料记载,长妈妈生于 1850 年以前,为浙江绍兴东浦大门溇人。其夫家姓余;过继的儿子名五九,是一个裁缝。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长”非其姓亦非其名。先前,鲁迅家有一个女工,身材高大,这便是真“阿长”。后来“真”的回去了,她便来补缺,然而因为大家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也称她为长妈妈了。绍兴人爱在称呼之前加一个“阿”字,所以也叫长妈妈为“阿长”。这个旧式女人的名字,鲁迅问过,记得是叫什么姑娘;至于她的姓,至今还没有人知道。鲁迅平时唤她“阿妈”。由此可以看到阿长连用自己姓名的权利都没有。 其次,阿长有许多坏习惯,喜欢切
4、切察察,向人们低声说些什么事;睡觉时,则伸出两手两脚,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挤得鲁迅没有余地翻身。一到过年,她更讲究许多封建 1 礼节和迷信规矩,强迫鲁迅照办。这些都说明阿长行动粗野,没有文化,但这些又分明不能由她个人负责,而是封建压迫造成的结果。由于阿长有这些缺点,因而并不为鲁迅所欢喜。但是事实证明,阿长却很关心孩子:鲁迅那时渴望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竟没有办法上街去买;不料有一天,阿长却给鲁迅买来了;这使阿长辞世三十年后,鲁迅还想到她,“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最后,鲁迅用这么一句感情深沉的话,来表达他对这个虽然愚昧却很善良的农村妇女的感念。 长妈妈正是鲁迅所说病态社会
5、中的人们中的一位。他塑造这个典型,比他写小说用的笔墨更少。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不仅“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犹如“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而且没有一个首尾相接的故事,也不集中解决一个什么矛盾;只选择了几个看来像是十分简单的细节,这些细节又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白描出来一个人物,却有深刻的典型意义。文章很短,人物形象非常丰满。这就是鲁迅散文笔法的特点。功力出自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因此能正确地选择细节,典型而高度概括地写人。 2、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典型范爱农 鲁迅用同样的散文手法,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旧知识分子典型范爱农,和明治维新后半个世纪的一个日本教育科学工
6、作者典型藤野先生。这两个人所处的环境,都还是在“病态社会”里。前者由于辛亥革命不彻底,知识分子无法施展抱负,终于在苦闷彷徨中死于非命;后者虽然正直热情,对中国学生进行不倦的教诲,无奈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统治,使鲁迅无法继续接受他的帮助。当鲁迅向他告别,“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这个表情,显示了日本知识分子在他那个社会里的苦闷。范爱农与藤野先生,两个人都是正直的知识分子,又同样生活在20世纪初期的病态社会里,有着相似的苦闷与孤独感,但鲁迅的散文,并不因为这两个人物的这些“相似”,就使这两个人物形象一般化。鲁迅是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塑造他们的性格的,而不是像小说一样构思一个
7、故事,从一件事来开展矛盾斗争,写他的个性;只是凭“我”所看到的一些印象,信笔把他一一记下,但所记的却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合拍,又都与两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他们的性格合拍。虽然范爱农与藤野先生都生活在20世纪初期的病态社会里,实际上,中国的病态社会与日本的病态社会完全不同。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清王朝临于崩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工人、农民自发斗争比较薄弱,社会动荡不安,范爱农在东京留过学,有革命抱负,但又因革命的不彻底,工作、生活都处在被动状态。鲁迅用两个细节,写出他是个知识分子:一是与不少留学生一样,乘上火车,互相谦让座位;二是和同学一起给师母带鞋子。又选了两个细节,写他是个耿直善良的知识
8、分子:一是听说徐锡麟被杀,留学生们要拍电报,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他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而实际上他比别人还愤激。二是回国后,为苦闷环境所困住,经常喝酒讲疯话,好不容易绍兴光复了,却又为一群军阀所统治,鲁迅想辞职不干离开时,范爱农也很赞成,但很凄凉,说:“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最后,范爱农自己也被担任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终于有一天,在半夜掉在河里死了。 3、二十世纪初期日本正直知识分子的典型藤野先生 范爱农生前的苦闷和最后的悲惨遭遇,是20世纪初期中国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苦闷与遭遇。而藤野先生的苦闷与孤独,则是20世纪初期日本的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
9、苦闷与孤 独。大家知道日本经过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明治维新,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到了20世纪初,已完全进入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时代,正直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法西斯统治下相当苦闷。像藤野先生这样的学者,他们一方面受到西方科学知识的熏陶,一方面又受军国主义统治者的压迫,在工作中他有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授教一丝不苟,在待人接物上他既热心又诚恳,但是他有苦闷,有在邪恶环境中生存的孤独感。他穿衣服比较随便,有时忘记带领结,就受到嘲笑。他对中国学生热情教导,对鲁迅很赏识,仔细批阅他的作业,就受到打击,因为国际主义精神与军国主义的统治是不相容的。鲁迅退学,他感到悲哀,想说些什么话,却终于不曾说,因为
10、军国主义的统治,没有说话的自由。鲁迅的散文,正是以这种深沉含蓄的字句蕴藏了他对所写人物的深厚感情。他感激他,又同情他。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相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把藤野先生作为向敌人斗争的鞭策力量,这对藤野先生来说是何等崇高的评价。 总之,鲁迅的散文,不但善于选择最有概括力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典型,而且还善于运用抒情笔调来增强人物形象对读者的吸引力。 二、其他现代作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现代作家中,巴金、沈从文、丰子恺、茅
11、盾、叶圣陶等也有一些散文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1、巴金 如同他写小说一样,巴金以爱憎分明的立场,在30年代曾写过一篇散文一个女佣。全文虽只两千多字,人物性格却很鲜明。那是个农村妇女,在巴金朋友家中当女佣,平时大家对她印象并不好,因为发现她经常在伙食费里营私赚钱。这天巴金又看到了她神色有点反常,主人告诉他,说她归乡杀了一个人才返回城里,那个人是个土豪,因为打伤了她的兄弟,她去论理,也被打伤,第二天她就拿了一支手枪,到河边把那个土豪枪毙了。当时她很安静,想等官兵来捉她。但周围的人却对她说:“你去吧,我们不捉你。”因为大家都恨这个土豪,这样,她就不待官兵来到,回城里来了。巴金以转述口吻,用随笔形式
12、写了这个性格坚强的女人,然后发议论说:“我们很少了解别人。我们常常凭着自己的一点不完备的观察,就断定某某是怎样的人,某件事情是如何如何。许多人都犯着这样的错误,有时候甚至自己也不知道那女人的行为的确是值得称赞的我现在愿意把从前对她的不正确的批评统统收回来。”这就更增强了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同情心,因为她所处的社会地位十分低微,不但在乡下她是被压迫者,即在城里也一直被主人们错作坏人看待。然而她纵然被损害,被侮辱,却并不是弱者,相反,她是个敢于起来反抗的人。她杀了土豪,赢得了赞扬。这就是巴金以二千字篇幅的散文,所塑造的30年代旧中国南方一个农村妇女的形象。 2、沈从文 沈从文在散文中所写的人物比较多。
13、他的湘行散记,几乎每一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每个形象都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格。人们在读了这本书的十一篇散文后,谁都会对那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武陵地方某大旅馆的主人,和在沅水后河一带撑船的多情水手,以及生活在河两岸“吊脚楼”上的一些年轻妇女,留下深刻的印象。沈从文是以当地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搅和着战争、烟毒、饥饿、水灾带给人间的眼泪,写出当年湘西水手的典型。这些 3 水手大都结实硬朗,粗野爽直,日日夜夜撑着木筏,在白浪中钻出钻进,本来都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后代,但是命运注定了他们终生在水上漂泊,既无家又无眷,平时唯有在船上相互骂野话取乐,只等大木筏靠岸,因为岸上“吊脚楼”里的姑娘们才真是他们寻欢作
14、乐的对象。在这里就出现了牛保这样的人物:他和一个姑娘认真好了,难舍难分,姑娘盼望他过年时再来,并把核桃送给他,他又把核桃分赠作者,作者用了几个苹果向他还礼。一会儿,却听到拦头的伙计的骂声:“牛保、牛保,你是怎么的?我你的妈,还不下河,我翻你的三代,还”作者这才明白“那个快乐多情的水手”,原来得了苹果后,并不立即返船,仍然又到吊脚楼人家,去把苹果献给那个姑娘了。正当作者幻想着那个水手重回到那姑娘身边话别,相互又将说出一些什么痴话时,不料当天晚上,就从另一只船上,听到另一个水手的传话,说牛保早上返船,不久就在骂娘滩与那拦头的伙计吵了起来,互相骂着,又互相用篙子乱打乱刺,终于船沿滩下去了,人落了水。
15、沈从文从正面写了这个“多情水手”的悲剧。悲剧使这一对饮着人间苦汁长大的青年永远不能再见面了,让那个吊脚楼上的姑娘永远只有等待的机会。这个水手的悲剧,实际上是辰河上所有水手的悲剧。他们质朴、善良,只要求作为一个人的生活的权利。但是这不公平的社会却连这个权利都从他们的手里夺了去,使他们的质朴变成粗野,善良变成愚昧。 3、丰子恺 在写作上与沈从文完全不同风格的丰子恺,同样是个用散文写人物的圣手。他早年曾经以他纯净的心灵,神游于儿童世界,为他自己家的孩子塑造天真无邪的童像,留下诸如华瞻的日记给我的孩子们等篇章;晚年,在十年*的艰苦年月里,他又以惊人的魄力,偷偷地写下不少以旧时代的故乡为背景的散文,塑造
16、了癞六伯、王囡囡、阿庆、歪鲈婆阿三等人物形象。这些遗作据说有三十多篇,有一篇歪鲈婆阿三,写一个在店门口包豆腐干的阿三司务,他平时穿着褴褛,独身无家。有一天,出了一角钱,买了一张彩票,竟中了头奖,获得了五百元大洋,等于两百担大米。阿三本来没人理他,这一下就被人看中了,有的要他去“招亲”,有的为他雇裁缝做新衣。到了年初一,阿三穿了一身花缎长袍皮褂,卷起了衣袖在街上东来西去,大吃大喝,滥赌滥用。几个穷汉追随他,问他要钱,他一摸总是两三块银洋。有人称他“三兄”,“三先生”,“三相公”,他的赏赐更多。作者说当时他(作者)母亲看了这情形就对豆腐店老板娘说:“把阿三脱下来的旧衣裳保存好,过几天他还是要穿的。
17、”果然,到了正月底,阿三又穿着原来的旧衣裳,坐在店门口包豆腐干了。只有一个崭新的皮帽子还戴在头上。丰子恺在塑造了当时社会这样一个人物后,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说:“我年逾七十,阅人多矣。凡不是费劳力而得来的钱,一定不受用。阿三是个突出的例子。他可给千古人们作借鉴,自古以来,荣华难于久居。大观园不过十年,金谷园更为短促。我们的阿三把它浓缩到一个月,对于人世可说是一声响亮的警钟,一种生动的现身说法。”他塑造阿三这样一个人物,既从他早年经历的生活实际出发,又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起着针砭的作用。这样的艺术典型,是散文领域里别树一帜的典型。 4、茅盾与叶圣陶 茅盾的写法近于小品文。有一篇老乡绅,只有一
18、千五六百字,写一个农村绅士惯于信口开河,制造谣言,经常早上放的谣言,一到下午自己就忘掉了,直到傍晚谣言越传越广,使他自己也信以为真,禁不住随着大家去看究竟。茅盾这类散文虽然不多,但很有意义,它们是用讽刺漫画的手法从事人物塑造。 4 叶圣陶在40年代写的驾长也不过一千多字,写一个木船上的掌舵人,很有水上经验,但爱喝酒,而又有不少禁忌。“人家把性命财产交给了他,他把这个责任跟他自己的性命一半儿交给了经验,还有一半儿呢,不知道交给什么,也许就是交给那些禁忌吧。”看来叶圣陶的散文是用幽默的口吻写他笔下人物的。 从以上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出,鲁迅及不少现代作家在他们所写的散文作品中,从来就有不少专写人物的篇
19、章,而且这些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散文这种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向不被看好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还可以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丰满而独特。如果忽视这笔文学遗产,不从这笔遗产去总结前人的经验,势必影响我们当代散文艺术的发展。如果我们能较早的提出散文也可以塑造人物典型,并提倡塑造人物典型这样一个问题,并以鲁迅等的作品为鉴,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散文发展道路,那么我们今天也许就不会仅仅把散文归纳为“抒情散文”和“记事散文”了。当然,散文本身就有许多品种,不应因提倡写人物而否定其他品种的存在,这是肯定的。写作此文,旨在希望大家不要忽视散文写人,不要忽视散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功能,惟有如此,才能让散文更深刻地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引自恩格斯给哈克纳斯的信)。 引自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其余引文均摘自所赏析的各位作家的相应作品。 赏析鲁迅及其他现代作家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论电影搜索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 关于作文中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 现代作家老舍及其散文济南的冬天赏析 满分作文中人物形象塑造优美语段讲解 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 浅析穆斯林的葬礼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水浒传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的复杂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