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电子教案).docx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电子教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周 次1234567891011121314天津市塘沽XX小学科学学科 五年级教学进度2020 2021 学年 第一学期授课时间授课 节次9月1日99月4日Z9月8日99月11日Z9月15日99月18日Z9月22日99月25日Z9月29日1教学内容起始课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改变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10月9日 110月13日10月16日10月20日10月23日10月27日10月30日H月3日n月6日11月10日 n月13日n月17日 n月20日11月24日 n月27日12月1日12月4日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1)阳光下的影子(2)光
2、是怎么样传播的光的反射光与热怎么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课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探索土地被腐蚀的因素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大家的意见不一致,那么我们只 能用实验来证明了。那么,我们该怎 么设计这个实验呢?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对绿豆发 芽的影响”这个实验的实验计划。3、分发实验计划单,教师巡回指导。 三、布置实践作业1、学生看第4页内容,与自己所做 计划相互对照,借鉴并完善自己的计 戈IJ,回家完成该实验,并做好观察记 录。启发学生回答小组讨论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布置 作
3、业必做每个人自己在家做绿豆发芽实验选做课后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对比实验的实验原理和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们热情很高,开动脑筋思考出各种有意义的实验方案。学科:科学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二)共课时第 2 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能力: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德育: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教学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里旦课开Ur 7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田/隹备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
4、动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提问: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 吗?你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步骤做的?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填写 第五页表格。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 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 致吗?学生回答并自己总结和分析试验信息实验组发芽而对照组没有发芽水是影响绿豆发芽的重要因素水、温度、空气是影响绿豆发芽的重要因素。 绿豆自身具备发芽能力是绿豆发芽的主要因 素。学科:科学授课时间2020年9月8日学生活动学生记笔记答:如果只有一粒,种子没有发芽,有可 能不是实验所致,而是绿豆本身不能萌发,
5、用 三粒就减少了这种可能性,它体现了实验的严 谨性。答:这体现了实验的可重复性。一个结论 的得出必须要有多个重复性的证据支撑才行。 因此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参与。三:对比实验概念的介绍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 探究个中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 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四:学习制作实验计划表格: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的猜 测,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条件,实验步 骤五、思考:1、为什么每个里面要放三粒绿豆而不 是一粒?2、为什么我要求大家每个人都做?而 且每个实验有这么多组做?布置 必做 继续观察绿豆的发芽情况作业选做由于天气的原因这次的实验并不是很成功,但是还
6、是有课后反思一部分人的绿豆发芽了,也获得了我们要总结的结论。学科科学授课时间2020年9月11_日课题: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共课时第 3 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 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力: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 生长的条件。德 育: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 具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二四课型准备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教师
7、活动学生活动一、介绍种植绿豆芽:1、上一节课我们绿豆发芽了,那么发芽之后的绿豆我们该怎么处理呢?2、给学生介绍种植绿豆的方法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学生思考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学生猜想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 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 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3、学生完成实验计划。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 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 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
8、求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 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 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 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 润。2、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 化。四、放短篇让学生直观的发现整个绿豆 的生长过程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 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 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 观察还有什么发现?学生最后总结布置 作业必做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内容选做课后 反思学生对绿豆芽生长需要水这一部分实验的实验现象总结并不完整,需要在教师的 引导下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科 科学授课时间2
9、020年9月15日课题:蚯蚓的选择共课时第3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能力: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德育: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具 准备课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见过蚯蚓吗? 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 蚓喜欢怎样的环境?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 样设计实验呢?2、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 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
10、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学生自由发表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 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 控制条件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 境。(5)再做2次。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 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 验步骤:4、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 境。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
11、的 环境里。如:候鸟为了寻找适合的生活环境会迁徙,青蛙根 据自己自身对环境的选择会冬眠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 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 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 的例子吗?学生归纳布置 作业选做必做课后反 思由于在以前的科学课上讲过有关蚯蚓的知识,再加上学生们的日常经验,学 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比较透彻,能够按照要求设计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科 科学授课时间2020年9月18日课 题:食物链和食物网共课时第3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能力:通过分析讨
12、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德育: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 整体”的认识。教且尚备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课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 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 这方面的知识。二、谁吃谁: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 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
13、、树叶、 蛇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 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 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 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4、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 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5、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水、阳光、空气等)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 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 关系。(蔷薇或草一一场虫 瓢虫小鸟;落叶一 一蚯蚓一一小鸟;蔷薇一一 毛毛虫 小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田野里的食物网: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
14、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 认识一下。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 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3、小组讨论一下,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 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 少种食物。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 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 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 虫、蜘蛛、螳螂、蜻蜓、小 鸟、蛇、老鹰、青蛙、白鹭、 鱼、虾、田鼠、黄鼠狼、猫 头鹰等。学生归纳布置 作业选做必做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课后反
15、思在讲解食物链的时候,以“谁吃谁”的方式讲解的话学生对箭头的方向很难 理解,所以改成“谁以谁作为食物”这样的讲解方式,他们就很自然的明白将 头方向了。还有,学生对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建议以 后有时间的话多播放一些短片加深理解,并建议他们在家里多看动物世界 等栏目。学科 科学授课时间2020年9月22日课题:做一个生态瓶共课时第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能力: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德育: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培养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教学 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教学
16、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教具 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课型准备 动记录本。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 对生物有什么作用?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 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 一块草地,一个湖泊
17、,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 一个生态群落。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 瓶,研究其中的关系。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 示:(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1)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 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 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氧气、适宜的温度(3)氧气、食物(4)二氧化碳、肥料(5)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 岩石等周 次授课时间授课 节次教学内容1512月8日12月n日2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课161712月15日 12月18日12月22日 12月25日22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测量力的大小
18、1812月29日1运动与摩擦力191月5日1月8日2滑动与滚动 运动与设计201月12日1月15日2设计制作小赛车 复习课211月19日1月22日2复习221月26日1月29日2复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 活?(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 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 多少问题)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 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1、说明制作步骤:(1)先
19、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 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 面。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 瓶。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 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 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 录。布置 作业选做必做课后反 思在对材料选择的环节上很多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时我采用不直接告诉 他对错而鼓励他回去按照自己想法做实验的方法,鼓励他们将自己提出的问题 用实验证明,并给于表扬,倡导多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
20、问题的习惯。学科科学授课时间2020年9月25日课题:改变生态瓶共课时第 7 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能力: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德育: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具课型11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品课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 的比较好。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
21、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 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 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 物的数量。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 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 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 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者E不变。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 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 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 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 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 较多。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 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
22、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 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 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 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 力口,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 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 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 怎样呢?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四、总结拓展: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 们要注意什么?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 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各种生物和非生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教科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 教学 设计 电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