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docx
《2023年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德育目标 1.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2、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相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 司马光赤壁之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罗贯中杨修之死 二、指导预习课文 1.安排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1段,分五部
3、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10段 结尾 周瑜中计杀蔡、张。 11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 2.词语讨论: (1)更不开看( 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 (2)拈弓搭箭( 用手指拿东西) (3)中箭着炮( 受到炮火轰击) (4)强弓硬弩(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有利时机) (5)便宜用事( (6)迤逦( 曲折连绵) 桨) (7)橹棹((8)不胜酒力( 能承受) (9)抵足(脚和脚相接触) (10)和衣卧倒( 穿着衣服) (11)省悟( 觉悟) 四、研
4、读课文,理解文意。 。 3.讲读、讨论第1部分(13段)(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讨论。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以此抗议示威;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 讨论。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讨论。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
5、、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四、布置作业: 细读课文。思考:当时有什么契机使周瑜得以实施机谋?作者对周瑜的定计过程有没有具体写?他又怎样用计? 五、课外作业 课后思考小说中周瑜、蒋干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6、教学过程: 一、研习新课。 (一)讨论课文第2部分(46段) 1.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2.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遏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讨论。明确: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3.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
7、显示兵将实力。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4.周瑜除正面遏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 讨论。明确:外表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二)讨论第3部分(78段)。 教师:蒋干终于去
8、看信了,要上钩了,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因为周瑜用计的成功与否,就看蒋干盗不盗信,他盗了信,曹操才能看到。 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躲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讨论。明确: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确实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早晚人到,便相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以为天赐良机。 教师:周瑜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群英会 中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