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docx





《2023年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如有条件,事先组织学生看有关“三国”的录像或折子戏,既可熟悉课文又可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
2、板书。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四、“练习和思考”题五“写500字的故事梗概”,学生做在练习簿上后,教师可挑选两三位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然后集体评议以加深印象。通过这个练习,可起到听、说、读、写多功能的作用。 教学时数 3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引起学生回忆)教师:(再从小问题入手)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 讨论,补充,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
3、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也不要忘记,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4、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 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可以增加历史知识,更可以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2.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 司马光赤壁之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罗贯中杨修之死 3.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 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学生略述赤壁之战) 二、指导预习课文 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
5、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段 结尾 周瑜中计杀蔡、张。 10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 一面讨论,一面提示学生做“思考和练习”题一填空部分。 2.词语讨论: (
6、1)更不开看( 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 (2)拈弓搭箭( 用手指拿东西) (3)中箭着炮( 受到炮火轰击) (4)强弓硬弩(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5)便宜用事( 有利时机) (6)迤逦( 曲折连绵) (7)橹棹( 桨) (8)不胜酒力( 能承受) (9)抵足(脚和脚相接触) (10)和衣卧倒( 穿着衣服) (11)省悟( 觉悟) 3.讲读、讨论第1部分(13段)。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讨论。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以此抗议示威;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
7、伏?回去后怎么办? 讨论。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讨论。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 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
8、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四、布置作业: 细读课文。思考:当时有什么契机使周瑜得以实施机谋?作者对周瑜的定计过程有没有具体写?他又怎样用计?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 1.学生朗读14段。 2.讨论思考题。明确:契机曹操的说客前来劝降。略写计策的决定,只用白描写手法写了周瑜的神态和动作设置悬念。 二、研习新课。 (一)讨论课文第2部分(46段) 1.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2023 群英会 中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