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汇编.docx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汇编.docx(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下发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汇编的通知矿属各科(室)队: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安全生产方 针,满足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提高地质灾害防治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根据2016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 细则、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和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特编制了 XX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汇编,现将矿安全办公会议 讨论通过的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汇编,印发给你们,希翼大 家贯彻落实并认真遵照执行。XXXXX煤矿XXX年XXX月XX日 主题辞:发布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抄送:本矿领导 发:矿属各单位XXXXX煤矿办公室XXXX年XXX月XX日印(5)
2、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转绘在素描卡片、成果台账及相关图件上,由观测人员进行校对。15 .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揭露岩层的特征、厚度及产状等,煤层、顶底板及 标志层应重点观测,同时对井巷施工中的巷道变形、冒顶、片帮、底鼓和出水点 等情况进行观测。16 .沉积岩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碎屑岩类(砾岩、砂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碎屑成份、大小、 形态、磨圆度,岩石分选性,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2)黏土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及页理特征,固结程度,滑腻感,断 口形状,可塑性,吸水软化或者膨胀特点,黏结性,所含化石及其保存完整程度, 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3)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
3、造,主要成份及杂质成 分,硬度,所含化石、结核或者包裹体大小、形态、分布情况,裂隙发育特征、 方向性和充填物,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4)沉积岩层还应描述层理类型和特征,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等。对于煤 层对照艰难的煤矿,应系统采集沉积相、沉积旋回等资料。17.煤层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井筒、石门和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应进行观测;顺煤层巷道的观 测点间距按表5-1执行,遇地质构造时,应适当加密。表5-1煤层观测点间距煤层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观测点间距1/m50V1W10025V1W50101251W10(2)观测煤层厚度、煤分层厚度、宏观煤岩成份和类型,夹肝(层)厚度、 岩性和坚硬
4、程度,煤体结构及其空间展布,裂隙发育特征。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 全厚时,按表5-1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3)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照艰难时,还应观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 软硬程度、脆韧性、结构构造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结核与包裹体的成 分、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4)煤层含水性、产状要素。(5)煤层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伪底和直接底的岩层名 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必要时,测试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6)煤层变薄、分岔、合并时,应观测煤层结构、煤厚、煤质、煤层的接 触关系、围岩岩性等。(7)煤层尖灭时,应对尖灭层位进行全面观测
5、,分析尖灭原因。(8)在煤层被冲刷区域,应观测冲刷带岩性、冲刷标志,系统采集供判明 冲刷类型、判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等基础资料。(9)煤层风氧化带等其他需要观测的内容。18.断层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1)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2 2)断层带中构造岩的成份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 及充水性等;3 3)断层两盘煤、岩层的层位、岩性、产状、错位和牵引特征、伴生和派 生小构造、断层类型;4 4)断层的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5 5)断层附近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围岩破碎程度、出水和瓦斯涌出情况 等。19 .褶皱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6、褶皱形态、两翼产状;(2)褶皱位置、轴面、走向、倾伏向和倾伏角;(3)褶皱与煤层厚度变化、煤体结构变化、顶底板破碎等关系。20 .岩浆岩体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结晶与自形程度、分布罗列 特征;(2)岩体产状、形态、厚度、侵入层位,对煤层厚度和煤质的影响。21 .陷落柱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形状、大小和陷落角;(2)柱面形态;(3)充填物的岩性、层位、密实程度和含水性;(4)陷落柱附近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等;(5)陷落柱的伴生构造。15.应结合井下揭露地质情况每年组织一次地质综 合分析。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地质综合分析应 密切
7、环绕煤矿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立足煤矿,结合区域, 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方法。22 .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 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23 .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 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24 .煤矿每年年末应根据有关资料,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煤炭资源/ 储量估算,掌握煤炭资源/储量动态。25 .每旬实测一次工作面采高、浮煤,不符合设计规定时,应及时通知回采 区队,并向总工程师汇报。对回采工作面的各种停采线,由地测
8、组根据设计在现 场标定出来,其他人不患上擅自理更改。26 .整理煤炭采出量和损失量等台账及图纸资料,分析损失量的构成比例及 原因,提出提高回采率的建议。27 .生产中遇重大地质构造时,地测部门应即将组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现场会审,上井后根据观测及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及时编制相关图件,研究处理 意见。28 .在工作面回采或者掘进前应采用物探技术手段对工作面范围内的老窑采 空区、陷落柱、断层带、等地板含水层等进行探查,查明地质构造及含水层富水 情况情况,以便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9 .掘进和回采前,应当编制地质说明书,掌握地质构造、陷落柱、煤层及 其顶底板岩性、煤与瓦斯突出惊险区、受水威胁区、
9、技术边界、采空区、地质钻 孔等情况。30 .应当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 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 进行补充完善。31 .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组织开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对已 发生的瓦斯异常涌出的地段,应详细记录地质现象,分析煤与瓦斯突出或者瓦斯 异常涌出的有关地质因素,总结规律。及时做好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工作。32 .煤矿应每3年至少组织或者安排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1次继续教育或 者业务培训。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为加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杜绝煤矿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 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
10、)第22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门, 配备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图 件,建立健全矿井地测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 分方法(试行)中地质灾害与测量专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二)地质及水文地质、瓦斯地质预报分为月报、年报和暂时性预报,内容 要涉及在预报周期内估计采掘范围、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煤层及 顶底板、瓦斯地质等情况,采掘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工作面存在何种隐患及防治措施和地物调 查情况等四个方面。1 .月度预报地测部门根据煤矿月度采掘工程计划,每月末应编制下一月度地质预测预 报。2 .年预报每年年初
11、,地测部门应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和采掘工作面接替计划,编制年度 煤矿地质预测预报。3 .暂时预报根据采掘进度情况,地测部门要针对采掘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地质情况,随时 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或者险情,及时发出地质暂时预报。雨季期间,定期对地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地表水害或者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的水情水害问题时,及时发出预报。(三)地质、瓦斯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应对采掘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夹肝、断 层、薄基岩等地质条件和采掘工作面对应的地表地物等情况有详细描述。(四)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经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后下发执行。(五)地质及水文地质、瓦斯地质预报均由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编 制前地质人员要根据煤矿地质资料,认真
12、分析采掘范围内的地质、瓦斯地质及水 文地质条件,掌握其特点和变化规律,做到内容准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在采掘工作面接近地质构造带及地质条件复杂地带时,预报可能存在的 安全隐患,提前向施工区队和有关职能科室进行通报,各职能科室要编制相应的 安全技术防治措施,经煤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后下发执行。(六)及时对上次预报做出验证总结,分析预报效果,进一步掌握地质变化 规律,提高预报质量。(七)地质技术员要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理论,与总工程师共同分析、研究构 造、瓦斯、水患等地质问题,进一步提高地质、瓦斯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的 准确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八)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要全面采集
13、所在煤矿勘探以来各阶段的地质报告, 按规程要求建立各种基础台账,及时提交生产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同时时常深入 现场,及时观测、采集、整理、分析新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瓦斯地质资料, 将观测的地质资料及时整理并上图。并为煤矿施工提供合理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九)如采掘工作面前方存在强富水区、导水断层或者有采空区存在积水、未 解放带、断层、薄基岩、小窑、采空区、发火区等隐患时,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有权要求施 工单位即将住手施工,采取措施后方准恢复施工。(十)地测部门在雨季来临前做好煤矿范围内的地表水、山洪、塌陷区、山 体滑坡、井上下联通的钻孔、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排查,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进 行分析、预测、预
14、报,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三、地质测量安全办公会议制度(一)为定期分析、研究煤矿地测工作,解决煤矿地测方面的重大问题,根 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2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门,配备所需 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图件,建立健 全矿井地测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 中地质灾害与测量专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二)会议由总工程师主持,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三)会议内容1.传达矿办公会议精神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要求。2 .汇报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令的执行情况,分析研究存 在的问题,制定具体落
15、实的计划和整改措施,责任到人。3 .检查上月办公会议确定事项的落实、防治水工程发展情况,根据生产情况 安排下月防治水工作。4 .总结分析地质测量工作情况,查找、分析、讨论存在的安全隐患,研究制 定防范措施,确定安全工作重点。(四)实行参会人员签到制度。(五)管理规定1 .会议期间必须认真做好笔记,保持会场纪律。2 .会议结束后,地测部门做好会议记录,下发会议记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并按规定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四、地测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一)为规范地测资料、技术报告的审批管理,保证地测资料的可靠性,根 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2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门,配备所 需的专业技术人员
16、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图件,建立 健全矿井地测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 行)中地质灾害与测量专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二)所有地测图纸及资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未经审批的,不 患上提供其他部门使用。(三)每年年初地测部门应根据煤矿下达的生产计划编制地测年度工作计 划,由地测部门负责人审核,煤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四)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建井地质报告、生 产矿井地质报告、水平延深补充勘探设计和勘探地质报告,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 审定。(五)地质预报、采区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总结报告、掘进工作面
17、地质说 明书、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采后地质总结、年度、月度及暂时性水文地质分 析预报报告、防治水工程设计及技术措施、验收总结报告由地测部门负责人审核, 煤矿总工程师审批。(六)地质基础资料如大中型地质构造台账、井巷地质素描图以及专用原始 记录、测量基础资料与原始记录,由地测部门负责人审核。采煤工作面物探报告 由地测部门负责人审核,煤矿总工程师审批。(七)各项重要工程测量方案、重要贯通误差估计、重要工程测量技术总结及成果由地测部门负责人审核,煤矿总工程师审批。(八)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年度防治水计划、年度水害分析预测表及水 害预测图等由地测部门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煤矿总工程师、矿
18、长 审批。(九)各类矿图严格依照图签进行审批。(十)对外提供技术资料时,必须以书面形式逐级审批后方可实施。五、图纸审批、发放、收、销毁制度(-)为规范图纸的审批、发放、借阅、回收、移交、销毁等程序,根据煤 矿安全规程(2016)第22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门,配备所需的专 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图件,建立健全矿 井地测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 中地质灾害与测量专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二)地测部门建立填图、打印、审批、发放、借阅、回收、移交、保管、 销毁等台账,认真记录,规范程序。(三)图纸审核是保障
19、矿图质量的先决条件,各种矿图、各专业成果图成图 后,要按照规程、图例的要求,由专业组技术负责人审查,根据不同报送对象和 用途,经地测部门负责人、总工程师、矿长签字(盖章)后,方能供生产单位使 用和对外提供。(四)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同性质的图纸进行定期审查,不断充实、积累完善 各类图纸和资料,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其使用价值。(五)地测部门内部所有图纸的打印需经科长允许后方可打印,做图纸打印 记录。(六)打印地测图纸时必须首先与地测部门负责人联系,填写图纸打印申请 单,经地测部门负责人允许后打印,在图纸打印记录上登记图纸打印名称、数量、 使用单位等。(七)所有工作人员未经科长批准,不患上随意答复
20、或者将图纸发放、借给 他人使用,图纸的发放要建立发放记录。(八)各单位(包括矿级领导)索取或者借阅图纸资料必须首先与地测部门负 责人联系,然后由科长通知资料保管人员提供资料。索取资料人员事先必须本 人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后,才可将图纸资料带出保管室。(九)外单位来煤矿索取图纸资料时,必须持有正式公函,写明索取调阅抄 录名称、范围、用途,经地测部门负责人允许签字后,煤矿总工程师批准,方可 借阅,否则一律拒借。凡是原图、底图一律不患上外借。(十)矿图必须设专人保管,统一编号,分类登记,有目录索引,查找方便, 达到档案化管理要求;图纸存放在金属橱柜内保管,防止资料受潮发霉,保管室 内配备防火器材,以保证
21、图纸资料的安全。(十一)基本矿图、技术报告附图、科研项目附图每年应移交煤矿档案室管 理,办理移交手续。(十二)接收交换图纸要办理相应手续,整理分类、编目登记,建立台账和 登记簿,装入卷盒中。(十三)对时常使用图纸的单位采取以旧换新的方法及时回收图纸,应当收 回的图纸一律收回,不能收回的做好登记,注明原因。对煤矿领导退下来的旧图 纸,建立登记记录。收回的图纸确实没有利用价值的,经科长批准及时销毁。六、资料采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一)为使各类地质资料齐全、准确,充分发挥对安全生产的指导作用,防 止丢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2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 门,配备所需的专
22、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 图件,建立健全矿井地测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 评分方法(试行)中地质灾害与测量专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 度。(二)地测部门必须建立地质资料台账,及时采集整理基建、生产等不同阶 段的地质、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等地质资料。煤矿地质资料必须完整、准确、可 靠,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三)对新开掘的井筒、石门、上下山、穿层巷道应进行地质编录,绘制地 质素描图。特殊地质现象(小构造、煤层变厚变簿、分岔、尖灭等)除绘制素描 图外,同时填绘到有关矿图上。(四)对新发现或者揭露的涌水点进行涌水量观测,调查其周围
23、的地质及水 文地质情况,查清或者判断水的来源。当可能威胁安全生产时,应即将发出水 情水害预报,以便采取预防或者管理措施。对所观测到的资料应填绘到煤矿采 掘工程平面图及矿井充水性图上,将数据立卡建账,归档保存。(五)煤矿地测部门水文地质人员要时常到井下、地面塌陷区调查了解煤矿 充水条件变化情况,采集小窑、废井、老塘、塌陷坑积水资料,采集地面灌水注 浆量、研究煤矿涌水量动态,填写在台账上。(六)应充分调查矿山地质构造,描述煤岩层结构特征、松软程度、节理发 育情况、地质构造性质特点,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编制构造地质图。(七)井下(现场)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出井后必须及时整理完毕, 反映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地质灾害 防治 测量 管理制度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