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中文名教育学课程英文名Pedagogy课程代码034E01A课程学分3总学时数51课程类别口通识课程 口学科基础课 回专业课 口实验实践课 口其他课程性质EI必修 口选修 口其他课程形态口线上四线下 口线上线下混 合口其他考核方式国闭卷口开卷口一页开卷口面试口口试口答辩口论文报告大型作业口课程作品其他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开课基层教 学组织基础教育系面向专业中学教育开课学期2.2学期课程负责人审核人先修课程心理学基础后续课程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教学课程网址无课程简介(中文)教育学是依据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所开设的中学教师教育 类课程,是一门揭示教育规
2、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的基础理论学科。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学与教育、教育与社会、教育与 人、教育内容和教学过程、教育现代化、终身教育、教育和民族化等方面的基 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同时、促进学生树立基本教育信念、形成基本教育立场、 培养基本教育情感,为其今后的教学实践、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教育学是教育类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 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主要以教育学的基 本原理为基础,让学生掌握教育基本原理,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结合国家建设 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激
3、发学生使命感和责 任心养成高尚的品德修养与浓厚教育情怀,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与探究能力,具 有扎实的实践技能,成为具有一定教学专长能力与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专业化 中学教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具体达到以下课程目标:表1课程目标序号具体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具备基本的学科素养,及时了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教育相关方面的 发展需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使命感与责任心。课程目标2通过教育学的历史流脉、教育学的基本现状以及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复杂 关系以及教学活动所面临的诸多矛盾的动态统一等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学理论素养,厘清教育学的 基本理念和
4、价值,能够系统掌握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课程目标3通过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艺术、教育目的、德育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 树立崇高的教育职业理想;培养学生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以及以德为先等要求进行实践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并能以教育学的视角、从教 育立场出发,分析和解决教育现象和实践问题。课程目标4通过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学生的属性、地位以及师生关系等内容的教学, 结合杰出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与代表性的教育案例的研讨,培养学生形成正 确的教师观与师生观,从而具有自觉践行教育理想的意识。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教育学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如表2所示:表
5、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践行师德师德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价值观念,树立高尚的 教育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教师道德规范与依法执教意识。1, 43、学会育人学科素养:具有较为综合全面的学科知识素养,能够胜任主教 学科、兼教学科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对多学科知识整合的要2, 3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求。教学能力:具有初步学会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与养成教育规律进 行综合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班 队活动等4、学会发展学会反思:初步学会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要求制定个人终身学 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初步学会运用教育研究与反思的方法技能 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
6、题。1, 3, 4沟通合作:具有较强的学习共同体和团队协作意识,能够进行 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表3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教学 内容详细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对应的课程 目标第一 部分: 教育 学与 教育一、教育 学是什 么(一)“美丽的”教育学教学重点: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内容、价值等(二)“教育学”的史与思教学重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课堂讲授、 视频学习、 提问、课堂 讨论、课后 自学、文献 查阅目标2目标3二、教育 的前世 和今生(一)教育是什么教学重点:教育的词源考;中西“教 育”内涵的文化基因。为什么要溯 源教育
7、的前世(起源问题)教学重点:教育的起源论及其意义; (二)从占论今话教育一一教育的步履教学重点:古代、近代、现代社会 的教育及其特征。第二 部分: 教育 与社 会一、教育 与社会 的关系 (纵向)(一)古代社会与教育(二)近代社会与教育(三)现代社会与教育教学重点: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 教育变迁,探析社会转型与教育发 展之间的关系,认识教育发展的社 会历史条件及其转型的必然性。课堂讲授、 视频学习、 提问、课堂 讨论、课后 案例分析目标1目标2教学 内容详细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对应的课程 目标二、教育 与社会 的关系 (横向)(-)教育与政治(二)教育与经济(三)教育与文化(四)教育与人口教学重
8、点:探析当前社会条件下教 育与社会各要素系统的内在关联, 以及教育的应然使命。三、社会 转型与教 育变革 (西)(-)何谓社会转型(二)社会转型中的教育教学重点:了解当下中国社会转型 的特点;转型中的教育问题;教育 转型的客观趋势。思政融合点1:通过教育与社会各 要素之间关系的论证,帮助学生以 辩证的思维理解教育、科学作为第 一生产力对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 的重要意义。第三 部分: 教育 与人一、“人” 的旅程与 教育目的 (概要)(一)古代社会的“大人物”(二)近代社会之“人的发现”(三)现代社会之“我的独立” 教学重点:从“人”的发现与发展 史看教育目的的变迁。课堂讲授、 视频学习、 课堂
9、讨论、 案例分析目标1目标2目标3二、“为 什么要 受教育” 和“受什 么样的 教育”(-)教育目的(二)教育与人(教师学生.师生关系)(三)教育内容(课程)教学重点:学生一一影响因素、阶 段、特点;教师一一职业变迁、专 业发展;教育内容思政融合点2:通过相关内容的学 生,引导学生了解作为人民教师的 职责与使命,了解教育对个体、社 会发展的价值,从而能够站在社会、 国家的角度来对对待自我的职业生 涯规划。教学 内容详细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对应的课程 目标三、“如 何受教 育”(-)教育规律(二)教育原则(三)教育艺术(四)德育教学重点: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 具备内容;教育如何体现其艺术性; 将德
10、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的方式 方法第四 部分 其他任课教师 可以根据 自己的研 究、教学和 学生发展 需求安排 和增减相 应内容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教学进程和学 生需求,机动安排当前教育热点、 焦点问题。包括教育内容和教学过 程、教育现代化、终身教育、教育 和民族化等思政融合点3:由教育的热点与教 育现代化以及教育的和民族化等内 容,引入我国教育在其中国际社会 的贡献与教育民族性的重要性,引 导学生辩证的看待教育相关问题,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自豪感 与使命感。课堂讲授、 视频学习、 课堂讨论目标1目标2目标3合计五、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表4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讲课 时数实验 时
11、数实践 学时课内 上机 时数课外 上机 时数自学 时数习题 课讨论 时数1.教育学与教育11三22.教育与社会16223.教育与人16224.其他8合计51总计51学时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该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方法,学期总评成绩使用百分制评定,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比50%;期 末考试成绩,占比50%。平时考核成绩:占50% (其中课程思政实践5%、出勤10%、课堂讨论5%、 阅读报告30%)各部分的具体评价环节、关联课程目标、评价依据及方法和在总成绩中的占 比,如表5所示。表5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成绩 构成考核项
12、目考核关联的 课程目标考核依据与方法占总评成 绩的比重平时 成绩课程思政 实践1, 3, 4基于社会转型中的教育、教师职业素养以 及教育与民族等主题,通过课外文献查阅、 课堂展示、课堂小组讨论、阅读报告等多 种形式,考查学生对我国教育基本理论了 解情况以及核心价值观状况,按优秀、良 好、中等、及格及不及格分别给分5%出勤有事请假、无旷课现象或有免修申请(对 重修的学生)且经过审批同意得100分, 对无免修申请、不请假、无故旷课者,每 旷一次课扣20%的出勤成绩,多次旷课者 扣完为止;至少考勤5次;占比不超过10%5%课堂表现1,2,3,4,通过问题驱动的分组讨论环节,根据提交 的研究报告或者演
13、讲展示情况计分;占比 不超过20%15%文献阅读 报告1布置教育学经典著作相关主题的文献阅读 任务,提交阅读报告1篇,不少于3000字; 根据批阅成绩计分;占比不超过5%25%期末 考试闭卷考试123,4考试成绩50%总评成绩123,4二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100%1 .各个考核项目的详细评分标准表6评分标准出勤、课堂讨论与表现出勤、课堂讨论与表现评分全勤;认真完成课堂参考资料阅读任务和作业,回答问题观点明确,表达流 畅;长期主动参与组织课堂交流讨论,善于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90-100 分迟到或早退2次;基本完成课堂阅读任务和作业,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主 动参与组织课堂交
14、流讨论,善于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80-89 分缺勤1-2次;基本完成阅读任务和作业,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偶尔参与回应其他学生课堂讨论,但不能主动组织领导课堂互动,不善于提出问题。60-79 分缺勤3次;不能完成阅读任务和作业,不能回答问题,课堂交流没有积极性。0-59 分阅读报告评分标准阅读报告评分观点明确、分析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有独到见解。90-100 分观点比较明确、分析比较充分、条理比较清晰、语言比较规范。80-89 分观点比较明确、答题有缺漏、条理一般、语言基本符合规范。60-79 分观点不明确,答题不完整,分析不到位,语言混乱。0-59 分抄袭或未交。0分按照
15、上述标准要求对每次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分,按百分制评分,所有课堂 表现取平均分后折算成50分。期末考试出卷依据考核模块考核目标课程目标题型分值教育、教育学 概念界定以 及历史演变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与教育 学的概念、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及观 点、不同阶段教育的相应特征目标2目标4选择题、辨析题、 简答题等约20分教育的功能 与口的掌握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 关系;教育的独立性;教育目的的概 念以及相关理论目标1目标2目标3选择题、辨析题、 简答题、材料分 析题等约25分教育规律、教 育原则与教 育教育艺术掌握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的概 念;学会处理教育艺术性与科学性之 间的关系目标3
16、目标4选择题、辨析题、 简答题、材料分 析题等约30分教师、学生、 课程与德育掌握教师地位、权利与义务;教师的 专业发展;学生的地位;师生关系的 内容与构建;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德 育的目标、功能以及思想流派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选择题、辨析题、 简答题、材料分 析题等约25分七、教学资源表7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资源类型资源教材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参考书籍教育概论叶 澜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或文献教育学原理叶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赫尔巴特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课程网址课程文档无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计算
17、的具体依据如下表所示:课程目标考核环节权重系数学生平均得分 (百分制)达成度计算示例课程目标1课程思政实践0.6A1课程目标1达成度 =0. 6*Al/100+0. l*Bl/10 0+0.l*Cl/100+0+0.l*El/100出勤0. 1B1课堂讨论0. 1C1阅读报告0. 1D1期末考试0. 1E1课程目标2课程思政实践0.2A2课程目标2达成度 =0.2*A2/100+02*C2/10 0+0.2*02/100+0.4*E2/100出勤0B2课堂表现0.2C2阅读报告0.2D2期末考试0.4E2课程目标3课程思政实践0. 1A3课程目标3达成度 =0. 1M3/100+0. UB3/10 0+0. 2*C3/100+0. 2W3/100+0. 4*E3/100出勤0. 1B3课堂表现0.2C3阅读报告0.2D3期末考试0.4E3课程目标4课程思政实践0. 1A4课程目标4达成度 =0. l*A4/100+0 2*B4/10 0+0.2*C4/100+0.2*D4/100+0. 3*E4/100出勤0.2B4课堂表现0.2C4阅读报告0.2D4期末考试0.3E4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总目标达成度;0. 1*课程目标1达成度+0.4*课程目标2达成度 +0.3*课程目标3达成度+0. 2*课程目标4达成度九、说明本课程大纲自20*级开始执行,生效之日原先版本均不再使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