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7.docx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7.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7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 虽师勿师”。其中之意可以这样理解:“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糟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这 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 及全球意识的树立和各种世界关系的处理等。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工材料选取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句话“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取亦取”指的是取 其精华,而弃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材料表明,从求知的角度来说,这是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既要向别人学习,但又不要 全盘照搬,意思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其短处。意在告诉我们,在读书做学问时,既 要取法于别人,又不可全盘接受;以别人为师,既要向他学习知识,又不可毫无疑义地照单 全收。切忌盲目跟风,更不可“东施效颦”。跟随别人而又不苟从别人,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从人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要认真求师,又不能是非不辨,盲目效法,学来精华,扬弃
3、糟粕, 这才是真正的成材之路;从国家和集体的角度来讲,选择与拿来的方式和方法是发展和进步 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决定着未来的方向和前景。写作重点:1 .立意上:突出“取” “不取”,师”“勿师”的内涵,阐述清楚“取”“师”的是什么,“不 取”“勿师”的是什么。突出“取”和“不取”(“师”和“勿师”)的辩证关系。要注意材料 中的表述“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对“不取亦取”的表述可以是:知道不取什 么,也就是懂得了 “取”的真谛。2 .内容上:能够联系现实,从学习、成长、人际交往、国家交流等至少两个角度来谈启示 意义。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善是感同身受,为他人的悲苦而忧伤;善是推己
4、及人,让他人免于自己的悲苦;善是舍己为 人,吞咽悲苦以保他人安乐。人才培养,需注重开发天性中的善念,培育并壮大之。读了上述材料,新时代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凸显以“善”为载体的价值导向的作文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作文题 由材料、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共两段。第一段,阐述了善的基本内涵。善良是一种朴素的生命哲学,“善”是直达心灵的美, 却常常不宣于口,它的微光往往被忽略,但却能拯救自我和他人。“善”不是一种天赋,而 是一种选择,“感同
5、身受,为他人的悲苦而忧伤”是基础,“推己及人,让他人免于自己的悲 苦”是道德,“舍己为人,吞咽悲苦以保他人安乐”是高尚。第二段,强调了培育“善”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善”是道德的底色。朱光潜有言:“善本 身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是因为向善之心可使人温暖而坚强,也因为善具有点燃正义、 绡结社会力量的作用。要培养人才,首先要开发天性中的善念,并培育之,壮大之。要求部分,强调了角度、文体等注意点。其中,“新时代的你”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 生需结合时代特征,论述自己对“善”的认识和理解。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一个层面 的理解对某个方面进行谋篇布局,完成写作;也可选择两至三个层面进行组合,深入
6、分析。 写作注意点:考生需从新时代青年的角度,正确理解三个层面中各自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人物、事例、现 象,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经历积淀和个性体验。行文时,不可丢开“善”,只谈对具体 的内容的理解。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医生说:疼痛感对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身体出现状况的警报;没有它,我们被烫伤、烧伤 甚至出现其他重大疾病,都会浑然不觉,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作家熊培云说:“有些好的作品只是让观众恢复一种疼痛感,有疼痛感,无论对社会还是个 人,都是一件有希望的事。”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7、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此题意在引导我们思考“疼痛的价值:“疼痛感”对于人的身体有保护作用,我们不应排斥 “疼痛感”。对于作品来说,能让观众 恢复“疼痛感”,就会引起人们的警醒,反过来会找 出导致我们“疼痛”的根源,并加以“疗治”,这样社会就会不断完善。因此“疼 痛感”对 于个人和社会都有重大意义,带给我们希望。但我们的思考还不能仅限于此,还应进一步思考。如文艺作品的“疼痛感”指的是什么?不 禁想起鲁迅先生对喜剧悲剧的判断: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悲剧是把 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你看。也有人说,好的喜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 备考 2023 年高 作文 全国 名校 模拟 高考作文 立意 专家 解析 3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