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课文原文.docx
《郑和远航课文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远航课文原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郑和远航课文原文导语:郑和(1371 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 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 交家。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和远航原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郑和远航课文原文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 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 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 人。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 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 上有九根
2、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 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 船。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 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 ”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 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 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 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亳炫耀武力、威胁别 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 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
3、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 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 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 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 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 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 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 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 的船队迅
4、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 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 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 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 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 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 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设计理念:郑和远航选自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是一篇融人文性、 思想
5、性为一体的课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 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 术。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 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做好 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能力。课堂上先检查学生的预习,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 程中来。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张扬阅 读个性,升华情感。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 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教学思路本设计确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远航 课文 原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