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课文分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草船借箭课文分析草船借箭分析根据我国古典历史三国演义改编的草船借箭一文,生动的记叙了 孙、刘联合抗曹期间,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好十万 支箭为借口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 功,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一、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课文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 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叙述得非常清楚。暗线的发展也随之展 开,开篇即讲,“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便以作战需要弓 箭,请诸葛亮帮忙造箭为由,又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
2、,这是“斗智”的起因。然后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 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从中作梗,派鲁肃前去打探军情,诸葛亮表 面上按兵不动,秘密请鲁肃帮忙却不让周瑜知道,双方“斗智”向前发展。转 而叙述诸葛亮与曹操之间的斗智斗勇,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选择“大雾 漫天”的“四更”时直逼曹营,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来虚张声 势,巧取十万支箭,“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宣告借箭成 功,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故事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得知借箭经 过,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 也有了最终的结果。明线暗线步步展开,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开
3、头结尾互相呼应,结构 谨严。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课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周瑜:心胸狭窄,阴险毒辣。“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 忌”,活脱脱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让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 他准备齐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狭窄。一心想陷害诸葛亮,却给自己不仁不义 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明里共商军事,暗里下套害人,明知故问。“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 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学生不要推却。”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 箭任务,还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阴险毒辣之心昭然若 揭。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当
4、周瑜询问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说 “只要三天”,“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表明诸葛亮 早已识破周瑜的伎俩,胸有成竹,将计就计。诸葛亮的胆识更表现在他的神机 妙算,而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知人”,他深知周瑜的气量狭窄,阴险狡 诈,所以借箭的计划对周瑜是守口如瓶;他深知鲁肃的.忠厚诚实,大胆请鲁肃 帮忙准备“借箭”用的船只和物品,并请鲁肃随行“借箭”,好回来后如实向 周瑜汇报借箭经过;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谨小慎微,借箭时才故意虚张声势, 引曹军放箭,自己放心笑饮美酒。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通晓天文 地理”,“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
5、 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表明诸葛亮早料到 此时会“大雾漫天”,适合借箭。借箭成功后敢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是因 为他深知“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曹军“要追也来不及了”。三、语言运用,精炼传神课文中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是通过精炼传神的对话描写反映出来的。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映两人的性格特点。两人说话时 的表情、心理活动不着一字,但周瑜一本正经却心怀鬼胎,官腔十足却步步紧 逼;诸葛亮投其所好顺水推舟,表面迎合暗渡陈仓等内心活动,都通过他们的精 彩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课文中只有一次写道诸葛亮的“笑”,意蕴深刻,耐人 寻味。当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五这样 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课文其他 地方都是写“诸葛亮说”,只有这儿写“诸葛亮笑着说”,诸葛亮笑谁?笑他什 么呢?颇耐人寻味。联系前后文琢磨,他可能是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 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一种宽厚友善的笑;笑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轻举妄动,这是 讽刺的笑、轻蔑的笑;笑周瑜心胸狭窄,阴谋落空,这是一种得意的笑;笑自己 料事如神,借鉴成功;更笑自己神机妙算,挫败周瑜,这是一种胜利的笑。这可 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