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云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们必须从政治、历史、现实 维度出发,深刻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树立休成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 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
2、的意识决定人们 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任何意识都是对一定物质存在的客观反映,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亦是如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民族为单位,是56个民族的多民族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 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 J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这一论断,为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蕴着命运共同体意识,56个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其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 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
3、起,才有前途,才有希 望。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间命运相连,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 促进形成国家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追求。 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两个核心概念组合而成。“中华民族共 同体”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意识”属于思想观念层面,“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 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客观存在的主观认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 成具有主观性,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是对中华民
4、族共同体的认知、评价、认同的过程, 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 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意识,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度和对中华民族所产生的民族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味着以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为凝聚力量,乘持共同的善的价值理念,能 动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得更加美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注各族人民的生存价值和生活意义,这 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规定。梁漱溟说一个民族的复兴,都要从老根上发新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需要从两方面入手: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技术迭代和生活场景更新,许多老手艺已无处
5、可觅。然而也有些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如山东临沂 的柳编,他们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环保理念结合,开发出纸巾盒、宠物篮等新产品,受到年轻人欢迎。在 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人将铜雕、铁画等老手艺精湛繁复的工序直观呈现在视频里,拉近了与新受众的距离。 还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了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时代的节拍,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跟 上时代的节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1. c【解析】本题考查理
6、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文中只是说“共同的利益追求,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匙”,共同的利益追求是指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c项说法“各民族良性互动 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 匙”于文无据。2. 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应是侧重于从“意识”层面阐 述。3. B【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一体是 方向,多元是动力,两者错置了; C项,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主观性和能动性,而是客观存在, 文中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D项,“我 们不能依赖意识
7、层面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说法错误,文中是说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4.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A项表述绝对化。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C项“人们把它作为一个实验室来研究世界各地所受到的环境压力”,将可能的事误为已经发生 的事。5.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意思是人类同还没有 被人类驯服的生物进行最后的决斗”错。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日趋严重,环境不断恶化,使 自然界的生物不断减少,如果人类继续掠夺自然、破坏环境生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自然), 就会先失去生物圈,而后整个人类也会消失(或,毁灭;或,将不复存在),因此,作者说这是 人类与剩余
8、生物做最后的一次斗争,以此警告人类不要对自然进行掠夺式开发,应保护好生态 环境。6.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各种不同因素-“环境恶化”“生物入侵”“人类破坏”“人口 剧增”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种情况都是受威胁生物的自身特性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共同结果。 (3分)人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通过集中研究,确定引起物种濒危的真正原因,并设计 出最好的办法,不能改变一种物种的情况,又使另一种物种受到危害。只有将各种因素进行综 合性的考虑,才能使物种得到保护并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可举例说明,如本文谈到的五大因素, 在解决生物遭受破坏的治理方面的作用)(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导致生物
9、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要根据材料中”而这些原因往往又是各种不同因子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句话来概括,找出“这些”指 代的具体内容。7. 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表明她缺乏主见”错,文中没有此屈、O8. 这种“角力”是一种互不服输的体现,有助于促进她们对艺术的追求;这种“角力” 虽然“刀光剑影”明争暗斗,但这正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失去了对手,生活便会了无趣味; 这也是一代人与一代人的角力,促进了戏曲人的新老交替,是传统戏曲得以延续的推动力。(每 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情节的能力。找出小说中杜文灯和梅如烟两人“角力”的有关 情节,并结合小
10、说的主旨来谈自己的看法。9. 是指戏曲梁祝中的经典情节;希望梁祝创新改编能产生“蝶变”的效果; 是指传统戏曲要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时代要素,走出没落,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新的经典;是指传统戏 曲人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意蕴的能力。理解标题意蕴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关键词的本义、 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出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10. 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 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行之,无所敢疑。11.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
11、力。两个“绝”字含义不同,前者意 思是“断绝”,后者意思是“横渡”。12. 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劝说秦王不要伤了叶阳君、泾阳君的 心”说法错误,应是劝说秦王放弃杀害赵豹、平原君的想法。13. (1)我们前往祝贺却得不到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得分点: “通”“加”“奈何”各1分,句意2分)(2)大王扩大土地得到宁邑,诸侯都来祝贺,我国君王也暗自高兴。(得分点:“广” “敝” “窃”各1分,句意2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 解,翻译时要注意抓住得分点。【参考译文】秦国攻打魏国,夺取宁邑,诸侯都去祝
12、贺。赵惠文王也派使者前去祝贺,使者往返三次没 有通报接见。赵惠文王很忧愁,对左右的人说:“凭借秦国的强大,夺取宁邑以后,就将制裁齐 国、赵国。诸侯都去祝贺,我们前往祝贺却得不到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 办? ”左右的人说:“使者多次往返不能得到通报接见,一定是所派出的人不是适当的人选。有 一个叫谅毅的,是能言善辩的人,大王可以派他去试试。”谅毅亲自接受赵王的命令前往。到了 秦国,向秦王献上文书说:“大王扩大土地得到宁邑,诸侯都来祝贺,我国君王也暗自高兴,不 敢安闲住着,派臣下捧着礼物三次来到大王的宫廷,可是使者没能得到通报接见。使臣如果没 有罪过,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的机会;
13、如果使臣有罪,愿意得到大王的惩处。”秦王派使 者告诉谅毅说:“我所要求赵国的,大事小情都要听我的话,那么我就接受送来的书信财物。如 果不听从我的话,那么使者就回去吧。谅毅回答说:“臣下这次来,本来希望接受大国的旨意, 怎么敢难为大王?大王如果有什么命令,请允许我们奉命实行,不敢有什么怀疑的地方。”这时 秦昭王才接见赵国使者,说:“赵豹、平原君几次欺骗愚弄寡人,如果赵国能杀掉这两个人,那 是可以的。如果不能杀,请让我现在率领诸侯在邯郸城下接受你们的命令。”谅毅说:“赵豹、 平原君,是我们君王的亲兄弟,就像大王有叶阳君、泾阳君两个弟弟一样。大王用孝友之情治 国闻名天下,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膳食使兄
14、弟满意合口,没曾有什么不分给叶阳君、泾阳君 的。叶阳君、泾阳君的车马衣服,没有不和大王相同的。臣下听说过这样的话:“鸟巢倾覆毁坏 了鸟蛋,凤凰就不再飞到这里;剖开兽胎焚烧小兽,麒麟就不再来到这里。如今使臣接受大王 的命令回国向我国君主报告,我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 ” 秦昭王说:“好,不要让他们从事国家政事。”谅毅说:“我国的君主,有亲弟不能教诲,惹恼了大国,请让我们贬黜他们,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以称大国的心愿。” 秦王这才高兴,接受了谅毅带来的礼物,并且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14.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江山有情
15、、 花柳无私来衬托人世间的有情、无私”说法错误,从写作背景来看,是以江山有情、花柳无私 来反衬人世间的无情与偏私。15. 尾联诗人说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 儿去呢?表面看来好像这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忧愁难解,强作豁 达之语。面对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的时局,再美好的景色也无法排解 诗人满腔的愁愤。(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先要阐述诗句的含义,然后 结合写作背景、具体内容阐述诗句所蕴含的情感。16. (1)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16、(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如第(2)题“说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的语境提示。17. 波澜壮阔万人空巷耳熟能详风华正茂(每处1分,其他成语符合语境亦可 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填写成语一般可以从语境角度入手,如第处, 形容观看电影的境况,因此对应成语应为“万人空巷”。18. 参考示例:(1)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愤忧思(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慷慨豪迈(每句2分)【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既要考虑句式特点,同时 也要注
17、意前后句意的衔接。19. 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是夸张,B项“管弦”是借代,C项是 设问,D项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是比喻,“流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阳光。20. 误食变质芒果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头痛等症状。(只修改了一处 给1分,两处都修改正确给满分,如有其他修改方法,修改后无语病、符合要求即可给满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引起”与“发生”杂糅,“出 现腹泻、腹痛、呕吐、头痛等”成分残缺。21. 它还是一个“潜伏者”“炭疽病”很常见一些生理性病害也会引起黑斑(每处 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补写句子应注意前后语境
18、,如第处,根据前文“它 是一个“破坏家”及后文“常在采后贮藏期发病”进行推断。22. 【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呈现了老手艺的两种状况,一方面“许多老手艺已无处可觅”,另一方面“也有些老手 艺焕发新生机”,焕发新生机老手艺有的借助理念创新,有的借助现代科技,与互联网相融合, 同时给予了写作情境“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时代的节拍,才不会被时代淘 汰”与写作任务“以”跟上时代的节拍,为主题”,写作时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参考立意: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紧 跟时代节拍,主动担当作为;等等。【题意评分解说】题意题意评分等级文章特征符合题意一类文5460 分A.明确回答了引导
19、语中的问题,立意准确,体现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B.写作重点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二类文4853分A.明确回答了引导语中的问题,立意准确,体现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B.写作重点较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流畅, 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三类文4247分A.回答了引导语中的问题,围绕材料立意,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不够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不够鲜明。基本符合题意四类文3641分A.没有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些感悟,扣题
20、不紧。B.写作重 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 明。偏离题意五类文35分及以下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分)。B.完全离题的,酌情给分(0 20分)。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体意识,仅选取 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补充说明】(一)错别字等扣分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二)字数等扣分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2 .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 . 200字以下的
21、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分。5 .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 内容,可以打。分。6 .完全空白的,评。分。一是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中继承和发展,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民族生存智慧、 价值取向、内生发展精神动力等共同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二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不断创新中华民族发展所需的积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规则规范。在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培育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 系,这就需要发
22、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作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精神得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而要从实践层面不断坚持和铸牢。一方面,各族人 民要不断加强交往、交流、交融。铸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 长城,汇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另一方面,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把国家的奋斗目标、民族的向往追求、人民的美好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伟大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 人民情怀,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智慧。(摘编自权麟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搞
23、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就必须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的客观反映。C.各民族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形成国家凝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 匙”。D.以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为凝聚力量,关注各族人民的生存价值,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规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从理论依据、培育路径等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一些基本道理。B.文中引用梁漱溟的话,论证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中继承。C.文
24、章侧重于从“实践”层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探讨分析,思路清晰。D.文章末段,从各族人民加强交往、交流、交融等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指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两者密不可分,一体是主线、动力和根 本,多元是形态、要素和方向,两者辩证统一。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是共同体意识的应有内涵。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评价、认同的过程中具 有决定性作用。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名校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