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枢多支的现代化机场群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一枢多支的现代化机场群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打造一枢多支的现代化机场群实施方案一、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 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 加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深刻调整。总四次亲 临河南视察,赋予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在中部 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把黄河建设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等重大使命。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 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构 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多项战略机遇叠加效应逐
2、步显现,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建设快速推进,助推河南全 面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省第十一次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 施十大战略,开启了建设现代化河南新征程。国内国际新形势对河南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提 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围绕当好建设现代化河南开路先锋使命定位, 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 能、降低循环成本、保障循环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河南提供有力支撑。更加突出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提升海陆空大重要支线机场为支撑,信阳、商丘、平顶山、周口、潢川、三门峡等其他支线机场为节点的1+3+N民用运输机场布局。参考资料:河南省综合立
3、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立体统筹、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网络,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更加突出区域互联互通,加快推动中原融入全国综合交通骨架网络, 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作用;更加突出协调共享发展,推进城 市群、都市圈、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和协调发展,满足全省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突出统筹融合发展,推动各种运输方 式融合发展,提升交通系统整体效率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更加突出 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加安全、绿色、智慧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 通网,主动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等发展要求。坚持以加快交通强省建设 为统领,为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作出中原示范、贡献河南力量。二、构建覆
4、盖全域的中原畅行网打造中原新格局,加强城际和市域(郊)铁路、普通干线公路、 农村公路、通用机场、邮政快递建设,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便 捷多样的中原畅行网,促进基础交通服务普惠化、品质化。(一)打造轨道上的中原城市群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以支撑中原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优化 城镇和产业空间布局为目标,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 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按照强心、聚轴、融合的发展理念,以郑州 都市圈为重点,完善全省市域(郊)铁路网布局。加强城际铁路、市 域(郊)铁路与机场、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衔接,充分利用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富余能力提供城际列车服务。到2035年,形成四纵四横 城际铁路网和
5、三主两联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1500 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充分发挥大、中运量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支 撑引领作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强化与高铁、城际、市域(郊)铁路等其他轨道交通方式的衔接。重点推进郑州都市圈和洛阳、 南阳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启动城市轨道规划建设。(二)完善广覆深达的普通公路网普通干线公路,以存量优化提升为重点,推动主要交通运输走廊 内普通干线公路提级改造,延伸贯通省、市际通道,优化普通干线公 路与城镇空间布局关系,加强对重要产业经济走廊沿线节点及交通枢 纽的衔接覆盖,构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覆盖广泛、衔接顺畅的普 通干线公路网。到203
6、5年,普通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3. 05万公里。农村公路,以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城乡互联互通,推动提档升级 为主线,完善农村骨干路网,促进农村公路联网成片,建设乡村旅游 路、资源路、产业路,打造便捷舒适、安全可靠、智慧高效、优质多 样的四好农村路。到2035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万公里。(三)建设各具特色的通用机场群以保障国家,我省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建设、航空消 费、公共服务等需求为目标,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实际及空域条件,构 建层次分明、规模适当、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通用机场体系。积极 拓展运输机场的通用航空保障服务功能,加快完善通用航空配套设施, 促进运输航空与通航短途运输服务一体衔
7、接。到2035年,全省通用机 场及兼顾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总数达到55个左右,形成一主 五副六群通用机场体系,实现通用航空服务辐射所有县级行政单元。(四)建设普惠高效的邮政快递网邮政快递枢纽体系,共建武汉(鄂州)一郑州一长沙全球性国际 邮政快递枢纽集群,打造洛阳、源河2个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和商丘、 南阳、信阳、新乡一鹤壁一安阳4个区域性邮政快递枢纽,完善省内 其他地方性邮政快递枢纽和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布局。到2035年, 形成1+2+4+N邮政快递枢纽体系。邮政快递寄递网络,以郑州、洛阳双城为引领,形成空中丝绸之 路和陆上丝绸之路2条国际寄递通道。以郑州、瀑河、洛阳、南阳、 商丘、信阳
8、、安阳7个枢纽城市为中心,形成联通京津冀、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以及天山北坡城市群6 个方向的寄递通道。到2035年,形成国际双城双路、省际七城六向寄 递通道和省内市县镇村高效寄递网络。三、构建联动全国的九州通豫网建设全国新支点,加快运输机场、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高速公 路、内河水运建设,构建通达全国、高效快速、绿色集约的九州通豫 网,拓展对外辐射联动发展新空间。(一)打造一枢多支的现代化机场群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协同互补、运行高效的现代化中原机 场群,高标准建设四型机场。打造郑州国际航空枢纽,适时启动郑州 第二机场规划研究,提升洛阳、南阳、安阳等重要支线机场
9、区域航空 服务功能,完善其他支线机场布局。到2035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达 到10个以上,形成以郑州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洛阳、南阳、安阳三 大重要支线机场为支撑,信阳、商丘、平顶山、周口、潢川、三门峡 等其他支线机场为节点的1+3+N民用运输机场布局。(二)完善四通八达的高速与普速铁路网高速铁路,贯通呼南、京港(台)等国家高铁主通道,完善综合 运输通道高铁客运功能,强化与长三角、成渝、关中平原、山东半岛 等城市群便捷联系。优化区域性高速铁路布局,实现中原城市群更高 水平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新型轨道交通方式建设,远景规划研究至 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高速磁悬浮铁路。 到2
10、035年,建成五纵五横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3500 公里,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等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双高铁通道连通,与周边省份省会城 市2小时高铁通达。普速铁路,聚焦货运服务能力强化和国土开发带动,构建覆盖广 泛、内联外通的普速铁路网。规划三洋铁路,构筑陆桥通道分流线路, 强化铁路出海功能。规划濮阳至潢川铁路,带动沿线地区粮食等大宗 商品外销外运。规划洛阳至西峡国土开发性铁路,促进伏牛山旅游资 源联动开发。到2035年,建成六纵六横普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 5000公里。(三)建设多向互联的高速公路网以密切联通其他城市群为主线,按照拓展省际
11、出口、提升通道能 力、完善路网覆盖、强化枢纽功能基本思路,构建安全、便捷、高效、 绿色、智慧的高速公路网。加密高速公路出省通道,推动京港澳、连 霍、宁洛等高速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和分流路线建设,优化郑州都市圈、 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等重点区域高速公路网结构,加强机场、港 口等交通枢纽的集疏运高速公路建设。到2035年,建成16纵16横6 联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3800公里,省际出口达到68个,平均 间距缩短至39公里。(四)建设通江达海的水运基础设施内河航道,按照通江达海,河海联运,干支联动,交旅融合总体 规划思路,强化沙颍河、淮河、沱泠河、唐白河等高等级航道建设, 延伸拓展水运服务,高标
12、准打造黄河、大运河河南段和库湖区等旅游 航道。到2035年,规划构建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的总体航道布局, 总里程3200公里。内河港口,打造布局合理、保障有力、量能匹配的港口体系,围 绕港口货运功能,规划周口港、信阳港2个主要港口,规划郑州、洛 阳、南阳、商丘、平顶山、许昌、瀑河、驻马店港等8个服务水陆物 资集散转运的地区性重要港口。依托黄河、大运河河南段适宜河段和 库湖区航道,在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三门峡、济 源等地规划建设客运码头。到2035年,形成2+8分层次港口布局,港 口吞吐量达到3亿吨(含集装箱150万标箱以上)。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13、信、做到两个维护,重大决策部署落 到实处。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在推进河南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发展中的 作用,加强交通行业高素质专业化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不断提 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本规 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二)加强组织协调按照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协调推进交通高质量发展全局性工作。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财政、生态 环境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重点 抓好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落实。注重加强省际协调和对接, 加强在跨省项目路线、建设标准、建设时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推进 项目实施,力争实现同步建设。(三)
14、加强资源支撑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将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纳入 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筹考虑,加强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 空间预控,规划战略性空间储备用地,切实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强化 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用地控制,突出立体、集约、节约思维,提高交 通设施用地复合程度,盘活闲置交通用地资源,完善公共交通引导土 地开发相关政策。(四)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与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资金保障制度,明确省以 下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创新 投融资政策,健全与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长期资金筹措渠道, 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构建效益增长 与
15、风险防控并重的投融资机制,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探索土地收 益补偿支持政策,推动交通项目与旅游、产业等经营性项目一体化开 发。对于长期收益稳定的建设项目,探索通过适宜金融产品进行融资, 扩大项目资金来源。(五)加强实施管理加强规划协调和衔接,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加强交通与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有关规划、战略的衔接。加强各地、 各类型交通运输规划编制与本规划的衔接,确保在主要目标、发展方 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等方面协调一致。加强规划实施跟踪,完善 交通运输统计监测体系,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适时调整优化,增强指导性、操作性和时效性。五、打造一枢多支的现代化机场群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协同互补、运行高效的现代化中原机 场群,高标准建设四型机场。打造郑州国际航空枢纽,适时启动郑州 第二机场规划研究,提升洛阳、南阳、安阳等重要支线机场区域航空 服务功能,完善其他支线机场布局。到2035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达 到10个以上,形成以郑州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洛阳、南阳、安阳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