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实施大纲.docx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实施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实施大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实施大纲1 .教学理念12 .课程介绍1.1课程的性质11 . 2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1. 3课程的历史与文化传统22 . 4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2. 5课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3 . 6课程内容可能涉及到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2. 7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24 .教师简介3教师的职称、学历错误!未定义书签。4.1 研究兴趣(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5 .先修课程36 .课程目标37 课程内容3. 1教学时数分配36 .2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48 课程教学实施7学单元一77. 1. 1教学日期77. 1.2教学目标77. 1.3教学内容7互信息端的计算;(4)失真量与
2、信道容量的关系换算;(5)信道容量与传输信息量的换 算;(6)建立实际信道模型。为将来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 3课程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端、通信系统、数据传输、 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所以数学知识的发展其实体现了信息技术与 信息论的发展,。2. 4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信息论发在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第一阶段:1948年贝尔研究所的香农在题为通 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论述,创立了信息论。第二阶段:20 世纪50年代,信息论向各门学科发起冲击;60年代信息论进入一个消化、理解的时期, 在已有的基础
3、上进行重大建设的时期.研究重点是信息和信源编码问题。第三阶段:到 70年代,由于数字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讯系统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 和处理信息,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可以作 为与材料和能源一样的资源而加以充分利用和共享。2. 5课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本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的概念和方法已广泛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它迫切 要求突破申农信息论的狭隘范围,以便使它能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中所碰到的信息问题的 基础理论,从而推动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进一步发展,有助于社会经济生活在信息技术方 面的快速发展。2. 6课程内容可能涉及到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本课程内
4、容本不涉及伦理和道德问题。2. 7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编码的基本技术,为以后深 入学习信息与通信类课程,为将来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教师简介.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4 .课程目标本课程从“概念、描述、度量、分析与计算”五个方面讨论无失真信源、信息熠、 端的基本性质与计算;以单个离散信息为主体,讨论各类信道及其容量的计算,从信息 的高效率、高可靠性传输的角度,讨论编码的理论和方法。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 到如下基本要求:(1)深入理解有关信息和信息度量的概念,重点掌握离散信源信息度量的计算
5、方 法,理解连续信源和离散信源信息度量的异同点。(2)理解香农信息论中信道和信道容量的概念,熟悉信道容量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信息端的计算方法、互信息与互信息焙的计算、失真量与信道容量的关系换 算、信道容量与传输信息量的换算及实际信道模型的建立。(3) 了解典型信源和信道的分析方法及其特性。(4)理解“无失真变长编码定理信源编码定理(香农第一定理)”、“有噪信道 编码定理(香农第二编码定理)”的结论和理论意义;了解“高保真准则下 的信源编码定理(香农第三定理)。(5) 了解和掌握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方法。6.课程内容6.1 教学时数分配表6. 1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授第1章绪论
6、2第2章信源及信源燃8第3章信道与信道容量4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2第5章信源编码6第6章信道编码8合计306.2 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1.1 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1.2 通信系统的模型基本要求:1. 了解这门课要讲什么;.区分信息、消息、信号这三个名词;2 .对于一个通信系统,有哪些性能指标需要我们优化,如何优化。第2章信源与信息烯2.1 信源的描述与分类2.2 离散信源端和互信息2.3 离散序列信源的燧2.4 连续信源的燧和互信息2.5 冗余度基本要求:1 .学会区分无记忆信源、有记忆信源、马尔可夫信源;.掌握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互信息量、条件互信息量、平均互信息量、 单符
7、号燧、随即序列燧、连续信源端的概念及各自计算方法;2 .掌握最大嫡定理;. 了解冗余度的由来及作用。第3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3.1 信道分类和表示参数3.2 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3.3 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3.4 连续信道及其容量基本要求:1 .掌握信道的分类及其参数;.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2 .会计算无干扰离散信道、对称DMC信道、准对称DMC信道的信道容量;. 了解离散序列信道、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2.1 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数4. 2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率失真函数计算基本要求:1 .掌握失真函数、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几种特殊情况下信息率失真
8、函数的表达式。第5章信源编码5. 1编码的定义5.2 无失真信源编码5.3 限失真信源编码5.4 常用信源编码方法简介基本要求:1 .掌握奇异码/非奇异码、唯一可译码、即时码的概念及由码树构造码字的方法;.掌握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和限失真编码定理;2 .掌握香农码、费诺码、哈夫曼码的编码方法;. 了解几种其它常见的信源编码方法。第6章信道编码6.1 有扰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6.2 纠错编译码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6.3 线性分组码6.4 卷积妈基本要求:1 .掌握信道编码定理,差错控制与信道编译码的基本原理;.掌握线性分组码的构造方法,会构造线性分组码的标准阵列译码表;2 .掌握最小码距与纠错能力、
9、码集中时非零码字的最小重量及校验矩阵秩的关 系;.掌握完备码的定义,了解汉明码和高莱码这两种完备码;3 .掌握循环码及两种特殊循环码(BCH、RS)的构造方法;. 了解分组码的扩展、缩短与循环冗余校验;4 .掌握卷积码的基本概念、描述方法,了解维比特译码方法;7.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单元一1 .1.1教学日期第一次课7 . 1.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要求,初步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掌握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了解信息论的形成和发 展趋势,以及目前信息论与编码的主要研究成果,激发学习信息论与编码的兴趣与热情。 7. 1.3教学内容本课程的特点
10、及学习方法、信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目的 和内容。7.1. 4教学过程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信息论的形成和发 展趋势,以及目前信息论与编码的主要研究成果。课程导入,本课程的学习目的、要求 及方法介绍,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信息论的形成 和发展趋势,以及目前信息论与编码的主要研究成果,本节课知识点总结。7. 1.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从某一举例中让学生知道信息、消息和信号的关系。7.1.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信息、信号、消息的定义是什么?三者的关系如何?2、寻找阅读和信息论与编码发展的有关资料。3、通信系统的
11、各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作业1-3题7. 1. 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预习7. 1. 8参考资料1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肖国镇,卿斯汉.编码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3孙丽华,陈荣伶.信息论与编码.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 2教学单元二7. 2.1教学日期第二次课7. 2.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信源描述和分类,掌握马尔科夫信源描述。7. 2. 3教学内容(1)信源的描述(2)信源的分类7. 2. 4教学过程讲解。重点:信源的分类,马尔可夫信源。难点:信源的描述,马尔可夫信源。7. 2. 5教学方法本堂课推导内容较多,枯燥平
12、淡,不易激发学生兴趣,要注意多讨论用途。另外, 注意,解题方法。多加一些内容丰富知识和理解。7. 2.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2-4题7. 2. 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预习相关章节。7. 2. 8参考资料1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肖国镇,卿斯汉.编码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3孙丽华,陈荣伶.信息论与编码.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 3教学单元三7. 3.1教学日期第三次课7. 3.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自信息量、离散信源嫡、互信息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了解数据处理 中信息的变化方式,熟悉并掌握熠的一些基本性质。7. 3. 3
13、教学内容自信息量、离散信源燃、互信息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数据处理中信息的变化方式、端的性质。7. 3. 4教学过程讲解离散信源端和互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自信息量概念及其求解方法介绍;2.离散信源熠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讲授;3.互信息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讲授;4.数据处 理中信息的变化方式讲授;5.熠的性质讲授;6.课堂练习及课后习题讲解;7.本节课知 识点总结。本次课主要对自信息量、离散信源嫡、互信息、数据处理中信息的变化与嫡的性质 进行讲解,最好对其中涉及到的重难点进行总结概括。7. 3.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7. 3.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2-4题7. 3.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
14、要求预习相关章节。7. 3. 8参考资料1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肖国镇,卿斯汉.编码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3孙丽华,陈荣伶.信息论与编码.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 4教学单元四7. 4.1教学日期第四次课7. 4.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离散序列信源端的概念与求解方法,掌握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序列熠与 离散有记忆信源的序列燧的概念、特点与求解方法。7. 4. 3教学内容离散序列信源端的概念与求解方法、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序列焙与离散有记忆信源的 序列熠的概念、特点与求解方法。7. 4. 4教学过程对上次课的重点进行复习,简单介绍本次课的基
15、本内容,问题的提出:a.如何描 述离散无记忆序列信源的序列端? bo如何描述离散有记忆序列信源(平稳序列和齐次 遍历马氏信源)的序列嫡?本次课主要对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序列燧、离散有记忆信源的 序列燧进行详细讲解,最好对其中涉及到的重难点进行总结概括。按顺序讲解,1.离散序列信源端的概念与求解方法介绍;2.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序列 炳的基本概念、特点与求解方法讲授;3.离散有记忆信源的序列端的概念、特点与求解 方法讲授;4.课堂练习及课后习题讲解;5.本次课知识点总结。7. 4. 5教学方法讲授7. 4.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1题4. 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预习相关章节。7. 4. 8参
16、考资料1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肖国镇,卿斯汉.编码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3孙丽华,陈荣伶.信息论与编码.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教学单元五8. 5.1教学日期第五次课9. 5.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连续信源嫡和互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幅度连续的单个符号信源燧的 求解方法,了解波形信源端的求解方法已经最大埔定理。10. 5. 3教学内容连续信源焙和互信息的基本概念、幅度连续的单个符号信源病的求解方法、波形信 源炳的求解方法已经最大炳定理。11. 5. 4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2.幅度连续的单个符号信源端概念及求解方法介绍;3.波形信
17、源端 的概念及求解方法讲授;4.最大燧定理的讲解;5.课堂练习及课后习题讲解,6.本节课 知识点总结。提出问题:如何来求解?先将连续信源在时间上离散化,再对连续变量进行量化分层,并用离散变量来逼近 连续变量。量化间隔越小,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越接近,当量化间隔趋近于零时,离散 变量就等于连续变量。提出问题:在连续信源中,当概率密度函数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连续信源相对燧 最大?峰值功率受限的最大相对端定理;对于定义域为有限的随机矢量X,当它是均匀分 布时,其熠最大。限平均功率最大相对端定理。7. 5. 5教学方法讲授7. 5.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2, 3题7. 5.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
18、殊要求预习相关章节。7. 5. 8参考资料1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肖国镇,卿斯汉.编码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3孙丽华,陈荣伶.信息论与编码.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 6教学单元六7. 6.1教学日期第六次课7. 6.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的基本概念,无干扰离散信道、对称DMC 信道、准对称DMC信道与一般DMC信道的信道容量定义及其求解方法。7. 6. 3教学内容无干扰离散信道、对称DMC信道、准对称DMC信道与一般DMC信道的信道容量定义 及其求解方法。7. 1.4教学过程77. 1.5教学方法77.
19、1.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77.1. 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77. 1.8参考资料72教学单元二81. 2. 1教学日期82. 2教学目标87. 2. 3教学内容82. 4教学过程88. 2. 5教学方法82.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89. 2. 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82. 8参考资料87. 3教学单元三83. 1教学日期81. 3.2教学目标83. 3教学内容87. 3. 4教学过程93. 5教学方法98. 3.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93. 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99. 3. 8参考资料97. 4教学单元四97. 4.1教学日期96. 4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2
20、.无干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阐述;3.对称DMC信道的信道容量讲授;4.准对称DMC信道的信道容量讲解;5. 一般DMC信道的信道容量定义及其求解方法讲授;6. 课堂练习及课后习题讲解;7.本节课知识点总结。信道中存在的干扰使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没有固定的函数关系,只有统计依赖 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分析输入输出信号的统计特性来研究信道。7. 6. 5教学方法讲授6.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3题6.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预习相关章节。8. 6. 8参考资料1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肖国镇,卿斯汉.编码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3孙丽
21、华,陈荣伶.信息论与编码.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教学单元七9. 7.1教学日期第七次课10. 7.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了解连续单符号加性信道、多维无记忆加性 连续信道、限时限频限功率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11. 7. 3教学内容主要内容:(1)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2)连续信道及其容量重点: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难点:连续单符号加性信道、多维无记忆加性连续信道、限时限频限功率的加性高 斯白噪声信道。12. 7. 4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2.离散序列信道的信道容量定义阐述;3.离散序列信道的信道容量 物理含义和计算方法讲授;4.连续单符号加性信道、多维无记忆
22、加性连续信道、限时限 频限功率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讲授;5课堂练习及课后习题讲解;6.本节课知识点总 结。信道中存在的干扰使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没有固定的函数关系,只有统计依赖 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分析输入输出信号的统计特性来研究信道。7. 7.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7. 7.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信息、信号、消息的定义是什么?三者的关系如何?2、寻找阅读和信息论与编码发展的有关资料。3、通信系统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作业1-3题7. 7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预习1. 8参考资料1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肖国镇,卿斯汉.编码理论.北京
23、: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3傅祖芸.信息理论与编码学习辅导及精选题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教学单元八7. 8.1教学日期第八次课8. 8. 2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失真函数的计算、平均失真 的计算、信息率失真函数R(D)的计算、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信息率失真函数与信道 容量的比较。9. 8. 3教学内容失真函数的计算、平均失真的计算、信息率失真函数R(D)的计算、信息率失真函数 的性质、信息率失真函数与信道容量的比较。10. 8. 4教学过程1 .失真函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讲解;2.平均失真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讲授;3.信息 率失真函数R(D)的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论与编码 信息论 编码 课程 实施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