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区域卫生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实施方案.docx





《提升区域卫生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区域卫生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实施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提升区域卫生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实施方案一、面临形势国内环境,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 机遇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 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劲,社会 大局稳定,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 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全方位全生命周期 保障人民健康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提出新期望,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鼠疫、炭疽等传统烈性传染病威胁仍然存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我市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 变,加快构建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
2、机遇,一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 的三区两城发展定位,为十四五时期我市全面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提供发展方向与强大动力。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承 德高铁新时代的到来,将有效破解承德长期以来交通瓶颈制约,实现 与北京同城化,打通承德对接高端市场、高端科技、高端人才的大通 道,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流动。三是创建国家卫生 城镇全面推进,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有效破解健 议,设立诊所、医务室等,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期医疗巡诊、健 康管理、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各县(市、区)打造村
3、幸福院或日间 照料中心与村卫生室开展协议服务的基层医养结合试点,实现资源共 享。(四)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以康复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中心为主体,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因疾病、损伤导致 的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者提供有效的康复医 疗服务。1、推进康复机构建设科学统筹区域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资源,新建或改造 一批康复医疗机构(含中医康复医院),合理增加康复医院数量。我 市至少要建设1个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支持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 型为康复医院。加强康复中心建设,以康复医疗、中医药服务、医养 结合等为特色,各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康复
4、中心。鼓励有条件 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康复医疗门诊和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床 位。支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中心。鼓励建立康 复专业医联体。2、优化康复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医疗机构按照分级诊疗要求,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康复医 疗服务。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三级中医类医院康复科和三级康 复医院重点为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二级综合 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级中医类医院康复科、二级康复医院、康复中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或需要长期康复的患 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鼓励开展社区和 居家康复医疗服务。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应具备
5、为妇女儿童提供 康复服务的能力。(五)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立以各级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精神专科医院和有精 神专科特长的综合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病康复机构 等为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心理健康 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精神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和心理行为问 题干预、心理健康促进能力。1、健全精神疾病防治体系精神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精神科重点收治重大,疑难复杂疾 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开展精神疾病稳定期患 者的基本医疗服务。推进精神专业临床重点专科和疑难病症诊治中心 建设,加强精神亚专科建设。完善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
6、复机构、社会组织、家庭组成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网络,70%以上的县(市、区)通过建设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康复工作。2、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 理健康辅导人员;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在县乡村综治中心或 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鼓励基层 医疗机构及社会力量开设精神心理门诊,面向基层开展心理咨询、心 理康复等服务;充分发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引领示范作用,对各临床 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医疗机心理健康服 务能力;依托精神卫生中心成立各级公共卫生应急心理救援中心,组 建心理救援专业队伍。(
7、六)提升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健全由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健康教育服务基地、各类医疗卫生机 构以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职能科室等组成的 健康教育网络,为健康促进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推进各级各类医院、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科(室)建设,提升 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动员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 位、卫生健康行业学(协)会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七)提升职业健康技术支撑能力健全由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职业病诊断救治 三类技术支撑机构及相关专业机构组成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提 升职业病防治能力。推进各级各类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基础
8、设施、 技术、装备、人才队伍和信息化等达标建设,强化质量控制,提升监 测评估、工程防护、诊断救治等技术支撑能力。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职业病防治院(所、中心)为主干,完善市、县(市、区)职业病及 危害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支撑网络;充分利用卫生健康系统内技 术资源,依托条件较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在矿山、化 工、冶金、建材、机械等重点行业领域设立工程防护技术指导中心, 构建行业(领域)、市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支撑网络;充分发挥 职业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作用,构建市级并向重点县(市、区)、 乡镇延伸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救治康复技术支撑网络。建设 市职业病防治院。(A)提升血液
9、供应保障能力加强血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确保血站服务体系与本区域 医疗卫生发展趋势相适应。建立血液安全管理体系,探索利用信息化 手段开展血液安全监管。继续加大血液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投入力度, 推进集中化检测工作,依托中心血站开展血液集中化检测工作,提高 检测质量,降低检测成本。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等工作,将无偿献血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城市创建等结合。推进 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血液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血液质量安全 和调配管理。开展血液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工作,建立监测报告和专 家研判工作制度,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最大程度 降低血液安全风险。提高突发公共事件血
10、液应急保障能力。加强血站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提升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统一领导、指挥调度、 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协同联动的应急指挥机制。动态调整公共卫生应 急预案和技术指南,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 制,提升区域协同应急处置能力。分级分类组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 置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加强重大疫情应对和处置能力培训演练。明 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建立专项储 备、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储备、动态更新、统筹调配、分级保障的物资 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转换为应急设施预案,依法可征用 公共建筑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
11、医院。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 宣教。推进社会救援组织、民间救援等社会力量参与卫生应急。五、规划背景(一)基础现状1、资源总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525个(不含医院),较2015年增长21%,其中医院9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93个、专业 公共卫生机构38个;实有床位25493张,较2015年增长39. 9%,其 中医院18273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82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38 张;卫生人员27147人,较2015年增长50. 21%,其中医院16344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742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053人;每千常住人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
12、注册护士数,与2015 年相比,分别从5.16张、2. 31人、1. 65人增长至7. 6张、3. 48 人、3. 3人;每万人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从2015年的1. 08人增长至 2020年的3.1人,居全省领先。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万元以上设备 23689台,总价值34. 73亿元,较2015年增长70%。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十余个专项预案,组建紧 急医学救援等5个类别21支应急队伍(260人),构建省市县三级监 测预警指挥系统,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重大疫情防控 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进一步增强。全市203个乡镇卫生 院、2474个村卫生
13、室全部完成乡村一体化法人、财务、药械、业务等 十四统一管理。9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 求,能够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全市31个二级以上医院与51个京 津医院开展合作,16个医院纳入京津冀三地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 点,16个医院纳入三地临床检验结果互任试点,4个医院建立软硬镜 微创医疗中心。京津冀医疗卫生协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多次得到省 市领导肯定。创建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个 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区)、1个国家级优秀健康促进县(区)、1 个省级优秀健康促进县(区)、1个省级健康促进县(区)、2个省级 健康促进示范医院、5个省级健康促进优秀医院
14、。3、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召开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巩固9个县市区全国基层中 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新建国医堂106个,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和乡镇卫生院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适宜 技术服务能力,以9个市县中医院为龙头,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3个乡镇卫生院、10个县级综合医院、6个 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枢纽、2452个村卫生 室为网底、342个社会办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的中医 药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4、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
15、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 资金提高至人均74元。健康扶贫深入开展,大病集中救治、重病兜底 救治率达到100%,实现村卫生室村医全覆盖,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得到 根本保障。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 2015 年的 12. 45/10 万、3. 86%。、4. 76%。降至 2020 年的 8. 34/10 万、2. 08%。、3. 25%。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实施计生家庭奖励扶 助两项制度,提高计生特困家庭扶助金标准。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 化实施方案,全市医养结合覆盖率达80%。1个医院获河北省医养结合 优质服务单位,4个单位成为安宁疗护省级试点,工商银行、滦平县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提升 区域 卫生 应急 响应 快速 处置 能力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