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与反思.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与反思.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 (其一)。2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 感。3 .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 .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 达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浪淘沙(其一)这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词。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浪淘沙(其一)。2 .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重 难点)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 渺小、资源
2、有限、不能移居、保护地球)(3)思考: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三、研读“美丽”“渺小”,感受对比L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广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地球“美丽”的句子, 用画出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2 .交流反馈。(1)出示句子,交流:从哪里发现了地球的“美丽”?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预设:颜色、形态等,结合图片展示地球的迷人面貌。指导书写“莹、裹” 2个字。(2)出示句子,交流:从哪里发现了地球的“渺小”?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引导发现作者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表现地球的“渺小”。3 .对比朗读,激发情感
3、。如此美丽壮观的地球,只有这么大,而且只有一个。此时此刻, 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母亲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 易破碎了!)四、研读“资源有限”,深化对比1 .自主学习。默读第34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资源的“有限”?圈 画出关键词,在旁边作上自己的批注。2 .交流反馈,联系生活,形成对比。(1)从数字体会资源的有限。预设:“几百万年”“几亿年”等,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矿产资源 形成的时间很漫长。(2)从人类的行为体会资源的有限。预设: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等,体会人类对资 源的破坏行为。(3)从资源的现状体会资源的有限。预设:加速枯竭、不能再生、生态灾难、严重威胁等
4、,体会资源 现状的严重危机。3 .联读相关资料,补充介绍地球资源的各种类型与丰富储量,发现地 球“慷慨地提供” “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特点,与当前地球面临的 资源危机形成对比。4 .朗读交流,采访心情。引导关注“但是”一词,体会其产生的转折 与对比效果。5 .提升认识,形成共识: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 了!五、指导书写,小结延伸.重点学习“蔼、资、慷、慨、贡、滥”等字,指导书写词语。1 .小结延伸: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2 .布置作业:查找关于地球现状的资料,和同学交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是怎样
5、一步步表达“要保护地球” 这个观点的。(难点).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并与同学交流。一、领悟“要保护地球”的结论1 .播放草原、海洋、森林、河流等资源受保护时和受破坏时的画 面。2 .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出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3 .启发学生思考: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 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默 读第57自然段,找出不能移居的理由,并简要概括,小组交流。4 .交流指导。提炼不能移居的两个原因:目前,没有适合人类居 住的第二个星球,建造移民基地只是遥远的设想。5 .联系第三单元中宇宙生命之谜一文,复习太阳系
6、的其他行 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从温度、水分、大气、光热等方面,补充 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上的其他原因。6 .激活学生体验,引导学生抒发情感。作为这个宝贵地球上的一 员,你是幸运的。此时此刻,有什么话想对这个太可爱,同时又太容 易破碎的地球母亲倾诉呢?7 .交流反馈,得出结论。学生齐读句子:“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 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二、梳理得出结论的步骤1 .启发思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是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呢?2 .借助图示,梳理内容。(1)结合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段落的意思,完成 下图:(2)小组交流,相互补充。3 .交
7、流指导。(1)第12自然段:从“美丽而渺小”感悟“保护地球”。根据 内容,进一步提取关键信息“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书写在词 卡上。(2)第34自然段:从“自然资源有限”感悟“保护地球”。根 据内容,进一步提取关键信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 “可再生资源 遭受毁坏”,书写在词卡上。(3)第57自然段: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保护地球”。 根据内容,进一步提取关键信息“目前,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 星球”“建造移民基地只是遥远的设想”,书写在词卡上。4 .构建思维导图,让得出结论的过程直观化。(1)师生合作,整理摆放词卡,在黑板上形成思维导图。(即教学板书)(2)对照思维导图,发现关键
8、信息之间的联系,说说“要保护 地球”的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5 .梳理过程,小结方法。文章中的结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 严谨清晰的论述表达出来的。在阅读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梳理文章的 脉络,理清线索,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三、发出“保护地球”的号召1 .发出号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 的生态环境。这是我们的心声,更是我们的行动。2 .启发思考:读读课后第三题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 象?预设1:想到生活中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遭 到的毁坏预设2:想到生活中滥用的化学品预设3:想到新闻报道中的生态灾难3.设计宣传标语。(1)
9、出示宣传标语,朗读积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2)学生针对想到的现象写宣传标语。(3)交流反馈,评选出“最有吸引力的宣传标语”,推荐“地球形象代言人二(4)拓展阅读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4.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地球现状的资料,结合同学们设计的宣传标语 编成一期主题小报,在班级里展出。教学板书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自认为有三处亮点: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 阅读经验,通过抓住关键句理清课文各部分的内容,遵循文路、步步 深入,在把握课文大意的同时,发现课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梳理并提 炼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二是打通了课文与
10、课文之间的联 系,激活教材的活力,提出观点,找出依据,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 提取、重整、评价等能力,将学生的认识与表达、语言与思维融为一 体;三是利用图式梳理得出结论,将理性的说理过程变得可视化。在 互动中,简单的图式逐渐丰富完整,呈现出有效的导向性和层次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日趋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19*青山不老教学目标.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 .关注课题,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语文要素】2 .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
11、样的奇迹。1 .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课件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1 .师:同学们,瞧,参天的杨柳,劲挺在山洼、山腰;绿色的波 浪,此起彼伏。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的老 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 学们,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青山不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L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并圈出自己认为最 关键的词语。2 .课件出示重点词,指名读、齐读。3 .师: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用这五个词来说说课文主要 讲了什么内容。
12、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 .抓“奇迹”。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着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感“奇迹”。课件出示: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 机。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找出相关句 子,齐读)2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学生之间交流相关 内容。(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自由读课文并 进行概括。(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学习第2自然段) 联系课文,结合资料和图片,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出示:
1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引导学生关注老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俭朴、单调 的生活。关注三个典型事例,即“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4.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I,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 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莽莽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 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四、对比阅读,理解“青山不老”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1 .看今日之青山: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 谈谈自己的体会。你眼前仿佛出
14、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2 .想昔日之青山:这条山沟以前是怎样一番景象?想象画面。3.悟“青山不老”之含义:经过刚才对“青山不老”的对比学习, 现在说说你对“青山不老”是怎么理解的。预设(1):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预设(2):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永 存。(板书:精神永存)教学板书19*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 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够理解老人身 上执着的精神。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深刻地理解老人身上 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 结合关键
15、语句,逐层深入探究,感悟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 命意义,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不足之处在于,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我应适当放手,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 教学中要多运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充分放开学生手脚。20*三黑和土地教学目标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相关词句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 的。【语文要素】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教学重难点1 .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三黑是怎样看待土 地的。2 .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指名交流自己喜欢和珍爱的东西。1 .认识农民,走近三黑,看看他内心最珍惜的东西。(板书课
16、题).交流苏金伞资料,学生相互补充资料。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 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读题,教师提醒“浪淘 沙”是唐代曲名。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1 .学生反复读诗,把诗歌读正确,读出节奏。(1)重点指导读“曲”和“簸”,出示字义,根据字义选择正确 的读音。(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2 .学生自由读诗歌,思考:这是一首描写的诗。(黄河).简介作者刘禹锡。(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习第1、2句。(1)(出示第1、2句诗)指名读、齐读诗句。(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
17、机解疑 释惑,总结。)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 黄沙。(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4)结合注释,理解“九曲”“万里”“浪淘风簸”。学生想象说 话:我听到了的声音,这真是一条的黄河啊!预设:震耳欲聋雄伟壮丽预设:苏金伞(1906年-1997年),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 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 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 地层下窗外入伍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一)初读识字词.自
18、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1 .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二)再读知文意.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互读互评。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 相评价。1 .自读课文,梳理思路,适当批注。(1)出示自读提示: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 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第一部分为第13节,写了 “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 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为第415节,写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49节,写三黑把地耙得细致平整,想象着 麦籽儿躺在里面的舒适,以及在地里茁壮成长的情景;第1012节, 写三黑回忆起逮蛔嵋儿
19、的情景;第1314节,表达了三黑对未来的 展望;第15节,写三黑内心感到的幸福一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2)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批注和小标题,合作互评。预设:喜获土地;细致耙地;忆逮嵋嵋儿;展望未来。三、再读课文,深入人物.整体把握,感悟人物内心。交流思考:你眼中的三黑是怎样的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 多读几遍。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出你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 些语句好在哪儿?预设(一):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预设(二):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 像妇女们刚梳的头。1 .聚焦细节,走近人物形象。(1)交流思考:“简直是一张软床”是什么意思?(这
20、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软;三黑热爱土地, 把耙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舒适的软床。)(2)交流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想想“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这句诗表达了什么?(“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 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 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辛勤, 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今更胜于 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 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嵋嵋儿也因
21、为甜叫得更欢了。)2 .总结全诗,体会人物情感。启发式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 受?四、创设情境,做个保护环境推广人.出示推广人征集令。保护环境推广人征集令三黑对土地的挚爱体现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体现着人与自然相 互依存的关系,号召我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家园。请你运用本单元或 本课所学,作为保护环境的推广人,写一段宣传语。(1)说一说,推广人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 )仿照本单元或本课语言表达的特点,作为保护环境推广人, 写一段宣传语。(3)组织汇报,交流分享。1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引入在希望的田野上,对比拓展阅读。无比热爱三黑土地相互依存教学反思个体阅读和合作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第六 单元 教案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