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文字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5.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如图所示为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其特点有“距今约70万-20万年” “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能打制石器”等。这一远古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 .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B.遗址C.传说A.化石3 .如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遗址复原的房屋复原图,据考证他们生活在距今6000年左右,
2、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4 .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黄帝。其原因是()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 .【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
3、与西周,东周分两 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三国),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 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与图中 对应的朝代是夏朝、西周。故选:Bo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朝代更替的相关史实。9 .【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当时的晋国主要统治今今天的山西省,鲁国主要 统治今天的山东省,秦国主要统治今天的陕西省,故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的简称与周朝分封 制有渊源。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o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4、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 .【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选:Bo本题考查春秋五霸。本题考查春秋五霸,掌握过程和影响。11 .【答案】C【解析】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反映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之间争霸与兼并战争连绵的特征,C符合题干的要求;ABD选项内容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春秋时代的特点来
5、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春秋战国时代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2 .【答案】C【解析】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ABD不符合 题意。故选:Co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 .【答案】C【解析】展示的汉字字形出现最早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 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故选:Co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 .【答案】
6、A【解析】根据图示以及题干文字“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水利工程都江 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 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 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 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故A符合题意;郑国渠、灵渠与大运河与“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无 关,排除。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史实,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期、位置、
7、人物及其作用。15 .【答案】C【解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 和易、长和短、老和少,是我国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 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正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体现。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明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本题以老子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6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同时还是一位大教育
8、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 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后人称他为“孔圣人”。根据图片,杏坛设教,体现的就是孔子行教时的画面,c符合题意。 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是大教育家,后人称他为“孔圣人”。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注意对图片的识读,抓住关键文字“杏坛设教”。17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 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
9、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 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题干材料叙述的是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D符合题意;题干材 料没有涉及百家争鸣的原因、主要学说和具体内容,排除ABC。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8 .【答案】A【解析】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o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9 .【答案】A【解析】由
10、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峰(yi)山刻 石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故选A.本题以峰山刻石为依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知识.本题以峰山刻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20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 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故秦朝的“铜权”,其上面文字的字体是小篆,B符合题 意;ACD错误,排除。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秦朝的统一文字,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铜权”。 本题重点掌握秦朝的统一文字,注
11、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1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 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 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秦朝统一货币。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2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高呼“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12、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故B正确。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3 .【答案】D【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 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 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 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故选:Do本题考查西汉初期的富民政策,掌握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
13、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4 .【答案】B【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 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 德化民”。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西汉初年,刘邦之后的统治者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西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史称文景之治。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25 .【答案】D【解析】汉书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
14、愚臣以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的学术的,都 一律禁止,不许它们齐头并进。法家、道家等各学说都受到排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D是正确的选项。故选:Do本题以汉书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知识点。26 .【答案】【小题1】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了铁制农具和牛耕。【小题2】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的内容对农业生产有促进作 用。【小题3】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 统一全国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