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行”这种诗体特点,掌握诗中重点词句等的意义和用法。2 .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和对比、衬托等手法的使用。3 .通过分析诗人和琵琶女的形象特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教学重难点】1 .欣赏诗中音乐描写的精妙之处。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课前安排】提前安排预习,疏通生字词读音,熟读课文。预习导与练作者简介,背景介 绍,文体知识等。【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落实情况。二、朗诵指导,揣摩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琵琶行是一首七言歌行体诗,在诵读时,其音步节奏可分为“二二三”或“四三”式,如“潺阳江头
2、夜送客”句可读成)寻阳/江头/夜送客”或“潺阳江头/夜送客”。“音韵”的“音”是指诗句的平仄,“韵”是指诗句的押韵。琵琶行是一首转韵七 古,全篇平仄韵相间,如诗的第一节共三联,一、三联的“瑟”和“月”用仄声韵中的入 声音,要读得短促而压抑。第二联用平声韵“弦”,要读得平缓而凄凉。平仄相间用韵, 形成抑扬顿挫的效果。三、自读诗前小序,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提示重点字词句式等。思考:诗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1 .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2 .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3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注意“恬然自安”:
3、从字面上看是平静安适,其实不过是强自安慰的话,正是由 于诗人始终不能忘怀降职外调的苦恼,所以当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触动诗人内心痛苦时, 久经压抑的苦恼才又翻腾起来。二、梳理文章结构、疏通段落大意(特别提示文言知识点)诗歌共分5个自然段,每一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尝试着用七字短语概括。第一段:济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琵琶女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1 .第一段:潺阳江头夜送客思考:第一段交待了哪些内容?作者“夜送客”时的心情怎样?这一段与文章主 体内容有何关系?(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2)心情沉重、悲伤。(3)为下文琵琶女的
4、出场设置了背景,也奠定了全诗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2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1)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几次琵琶女的演奏?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的特点。两次。第一次是暗写、略写,只写诗人江边送客听到琵琶声,没有进行具体描写, 但从“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描写,烘托音乐高妙。第二次是明写、详写,琵琶女出场并演奏,诗人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她演奏的内容、 演奏的技艺。(2)思考:诗人对琵琶女出场后的演奏有哪些动作和神态描写?作者听后有何感 受?表现了琵琶女的什么特点?动作:“转轴拨弦”、“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神态: 低眉。表现了动作娴熟、技艺精湛。作者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
5、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 心中无限事”表现了: a.曲中含情,说明技艺高超b.无限心酸,“不得志”,内心苦 闷失意。(3)找出描写琵琶女弹奏出的音乐的句子,读一读(“大弦嘈嘈如急雨唯 见江心秋月白”)思考问题:音乐是抽象无形的,诗人是如何将这种虚无缥缈的存在表现出来的?请大家看这 一段对原文改写的句子,它表达的意思跟原文基本一致,为何原文的表达更好?(自 行思考后,与同桌讨论交换意见)“大弦粗浊急骤,小弦细腻柔美;大弦小弦交错变换,或婉转流利,或低沉冷涩。 冷涩至极,倏然而止。(座中之人?),无不幽情暗生。忽而弦声又起,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末了四弦一声,曲终收拨,夜深矣!” (大修辞)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 教案 统编 2019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