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docx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 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目前我国主要 是参考国际足病工作者与美国糖尿病足病学组制定的指南。但 是,由于我国糖尿病足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中国医疗保健 国际交流促进会组织全国足病相关专家起草了糖尿病足诊治指 南。一、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 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高危足: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 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 (趾)史。二、糖尿病足与
2、下肢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国外资料显示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 患者占40%60%,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 是发生在足部溃疡后。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 4%10%。国内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 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5%1O单中心研究显示60岁以4级: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 已形成假关节,Charcot关节病,部分足或趾发生湿性或干性 严重坏疽或坏死。5级:足的大部分或足的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 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尸干,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一般 多采取大截肢。六、糖尿病足预后糖尿病足的最终结局是:溃疡愈合
3、、截肢和死亡。七、糖尿病足的治疗(一)糖尿病足的治疗目标及治疗策略糖尿病足的治疗目标: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 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死亡率;预防 缺血导致的溃疡和肢端坏疽,预防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 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下肢肢体功能状态。糖尿病足的治疗策略:一级预防防止或延缓神经病变、 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二级预防缓解症状,延缓神经病变、 周围血管病变的进展;三级预防血运重建,溃疡综合治疗, 降低截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二)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在糖尿病足的药物治疗中,要重视综合治疗。糖尿病足常 分为3种类型,即神经型、缺血型和神经缺血型(也叫混合型)。研究发现,我
4、国糖尿病足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缺血型,而单 纯神经型比较少见9。对于神经病变型,目前除治疗神经病 变外,重要的是患肢减压,局部清创可促进溃疡愈合10;而 对于缺血型病变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和重建下肢血 流的方法,取得一定疗效11,12;即使混合型病变,如果血流 得到改善,其神经病变也可得到部分缓解。1 .良好的代谢管理: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糖控制,首选胰岛素控 制血糖9,同时对患者进行充分地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 (HbAlc)7%,同时尽可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以降低足溃疡和 感染的发生率,继而降低患者的截肢风险13。但由于糖尿病 足患者常常年龄较大,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因此不能
5、一味地 强调将患者的HbAlc控制在7%以下,此时应该参照中华医学 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lc控制目 标的专家共识推荐的个体化控制目标14。2 .下肢运动康复治疗:对于足部皮肤完整的缺血型或神经缺血型患者,运动锻炼 能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步行距离及行走时间16。与安慰剂 或常规护理相比较,监督下的运动康复锻炼可显著提高下肢动 脉病变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加权均数差(WMD) = 218.01 m, 95%CI : 161.54 274.48 m, P0.000 01.无痛行走距离 (WMD= 174.19 m, 95%CI: 130.25218.13 m, P0.00001)
6、, 6min 步 行距离(WMD = 42.91m, 95%CI : 25.41 59.41m, P0.00001)17o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运 动功能指标,如行走受损问卷(WIQ)距离评分、WIQ速度评分、 WIQ爬梯评分。提示强化步行运动可以提高足部皮肤完整的 缺血型或神经缺血型患者的运动耐受性,改善运动功能,且不 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17。3 .药物治疗(1)扩张血管药物治疗:目前临床所用的血管扩张药包括脂微球前列地尔注射液、 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嗖、盐酸沙格雷酯、蔡吠胺、丁咯地尔和 己酮可可碱等。西洛他嗖是一种强效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2007年
7、被泛 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II指南推荐作为治疗间歇性跛行的一 线药物18。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西洛他哇既可以抑制血小 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扩张血管的 作用,增加狭窄动脉的血流量,改善患肢取血状态19。西洛 他嗖的应用可以大幅延迟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发生17,并且改 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的情况20。一般来讲,24周的 西洛他嗖(100 mg, 2次/d)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患者发 生溃疡21;经8周的西洛他嗖(100 mg, 2次/d)治疗,2型糖 尿病下肢缺血患者的经皮氧分压、间歇性跛行、肢体冷感以及 疼痛感等显著改善且优于阿司匹林22。给予西洛他嗖100
8、mg 与50 mg, 2次/d,其无痛性跛行距离均有较好的改善(WMD = 31.41 m, 95%CI: 22.3840.45 m, P 0.000 01; WMD = 19.89 m, 95%CI: 9.4430.34 m, P = 0.000 2),最大跛行距 离也有明显改善(WMD = 43.12m, 95%CI: 18.2867.96m, P =0.0007; WMD = 32.00 m, 95%CI: 14.1749.83 m, P = 0.000 4),提示西洛他哇能够改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LEAD)患者的步行距离,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服用西 洛他嗖能够降低全因病死率
9、和心血管事件或者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23。此外,经血管腔内微创治疗(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 的LEAD患者,西洛他嗖治疗较嘎氯匹味有更少的再闭塞发 生(OR=0.32,95%。: 0.130.76, P=0.01),且西洛他喔治疗 是预防血管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西洛他哇的不良反应主要 有头痛、腹泻、大便异常、头晕以及心悸,但症状轻微可以忍 受,严重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与安慰剂相比并没 有增加,但长期有效性尚不明确24。西洛他嘎的推荐剂量为 50100 mg/次,2 次/d。盐酸沙格雷酯是一种多靶点循环改善剂,对血小板以及血 管平滑肌的5 羟色胺(5HT)2受体具有特异性拮抗作用,从
10、而抑制5HT2导致的血小板凝聚,抑制血管收缩和平滑肌细 胞增殖;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侧支循环及微循环障碍。一项系统评价纳入了 9个RCT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盐酸沙格雷酯治疗下肢血管病变,能减小患者溃疡面积,增加 ABL足背动脉血流量,无痛行走距离增加200.87 m25o 一 项RCT研究显示,盐酸沙格雷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能有效增加患者最大行走距离和无痛行走距离,部分改善足背 动脉和胫后动脉的流速、阻力指数和ABI指标26。因此,盐 酸沙格雷酯被推荐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所引起的溃疡、疼痛以 及冷感等缺血性诸症状,尤其对静息痛的疗效显著。盐酸沙格 雷酯的推荐剂量为100mg/
11、次,2次/d。在前列腺素类药物中,脂微球前列地尔注射液的疗效和耐 受性最好。荟萃分析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前列腺素 El(PGEl)能够显著增加步行距离,即使停止治疗后其步行能 力仍然保持增加27。脂微球前列地尔注射液的剂量根据患者 病变程度推荐为lOg/次,12次/d,静脉推注或滴注,疗程 1421d。贝前列素钠治疗能改善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患者 下肢的主观症状,如烧灼样感觉、冷感觉、水肿、劳力性疼痛、 针刺样疼痛及感觉异常28。与安慰剂相比,每日口服贝前列 素钠40年,3次/d,治疗6个月,无痛性行走距离改善超过50% 的LEAD患者在两组分别为43.5%与33.3%,两组间无痛性行 走距离
12、分别增加81.5%和52.5%,最大步行距离分别增加60.1% 和35.0%,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8%和8.9%O因 此,贝前列素钠能有效地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症状29。贝 前列腺素钠的剂量根据患者病变程度推荐为2040陷/次, 23次/d。目前临床应用较多还有其他一些扩张血管药物,比如己酮 可可碱,中药通塞脉片等。(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在糖尿病足患者,氯此格雷是有 适应证的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相比,氯比格雷联合阿司 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全因死亡率(RR = 0.73, 95%CI: 0.580.93)和心血管事件(RR = 0.81, 95%CI: 0.67 0.
13、98)发生,但严重出血的风险轻度增加30。此外,氯嗽格雷 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下肢血管重建术 后的大截肢事件与单纯的阿司匹林治疗相比,RR = 0.68, 95%CI: 0.460.99,需治疗人数(NNT) = 9431。因此,目 前推荐氯比格雷为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或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 的另一种治疗选择。此外,在行血管旁路手术的糖尿病足患者,阿司匹林或阿 司匹林联合双密达莫(ASA/DIP)治疗能显著改善移植人工血管 的血管通畅率(OR = 0.42, 95%CI: 0.220.83, P = 0.01)o 但 在自体静脉移植血管中任何时间点均未发现这种效果,而在人 造血
14、管移植中的各个时间点都能发现这种益处,包括在移植 12 个月后(OR = 0.19, 95%CI: 0.100.36, P0.00001)24o 阿司匹林联合氯叱格雷与阿司匹林比较,所有血管移植物的通 畅率在24个月时均无明显差异,组间的截肢或死亡发生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虽然不增加大出血 或致死性出血风险,但增加总的出血风险(OR = 2.65, 95%CI: 1.694.15),包括轻度出血(OR=2.34, 95%CI: 1.374.00)和 中度出血(OR=4.13, 95%CI: 1.37-12.45)32O(3)抗凝血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口服抗凝血药物):
15、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在糖尿病足前期的间歇性跛行阶 段应用抗凝血治疗33。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34,在严重肢 体缺血患者,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血管腔内微 创治疗(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管闭塞/再狭 窄(高达 85%)(OR=0.15, 95%CI: 0.060.42, P=0.000 3); 而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再狭窄(OR = 0.28, 95%CI: 0.130.60),不伴出血和其他消化道不良事件 的显著增加。在急性肢体缺血的初期治疗中,起始手术或者溶 栓治疗对于30 d、6个月或1年的保肢或死亡发生,两者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但起始溶栓治疗组
16、(1.3%)30d的卒中发生率较 起始手术治疗组(0%)显著增加(OR = 6.41, 95%CI: 1.57 26.22); 30d的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8%与3.3%(OR=2.80, 95%CI: 1.70-4.60)35;病灶远端的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2.4% 与 0%(OR = 8.35, 95%CI: 4.4715.58);因此,在急性肢体 缺血患者,起始手术治疗或者溶栓治疗对于保肢或死亡均无明 显差异,但起始溶栓治疗会使肢体缺血与出血并发症风险增加。从某种程度上讲,上述药物治疗方法仅仅是对于轻至中度 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患者延缓其病变的发展,是糖尿病足 治疗的基础;但对于严重下
17、肢缺血(CLI)患者多数并不能达到 改善症状、保肢的目的。因此,对于缺血严重而内科常规治疗 无效者,需行经皮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三)手术干预治 疗对于缺血严重,系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手术血 流重建则是必要的措施。手术血流重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主要具体方法包括经皮穿刺动脉内成形(主要指普通/药物 涂层球囊扩张术)和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支架成形术或直接的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以及目前常用的各种减容手术。作为一种 微创手段,可以作为首选,尤其是当患者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 疾病无法耐受动脉旁路手术时36,37。(1)下肢动脉腔内介入 治疗适应证:Rutherfor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糖尿病足 诊治 指南 全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