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校长在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致辞.docx
《2022年校长在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致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校长在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致辞.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校友们、朋友们:从秋天的约定,到初冬的相聚,欣逢盛世, 弦歌此时。今天,我们跨越百廿时空,连接历史与未来,在 线下、云端相聚,共同庆祝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在 这隆重热烈的欢庆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各位 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 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 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 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伟蓝图,在全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今天的创新 发展大
2、会也被赋予了一份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特殊意义。 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南京农业大学的办学史诗纵横两 个甲子,以兴华夏农事、育天下英才为己任,无论在内忧外 患、箪路拓荒的来时之路,还是在新中国成立,自力更生的 创业之路,无论在改革开放,发愤图强的探索之路,还是在 进入新时代,步履铿锵的奋进之路,南农的每一步都见证了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上下求索,都彰显了为农业农村现代 化建设和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书写的浓墨重彩。双甲子,耕读传家,兴农报国来宾们、老师们、同学们、仁”的精神底色。我们还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农业文明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当好文明交流的使者,架设文明互鉴的桥梁, 为走向世界的
3、中国知识体系贡献南农智慧。面向未来,我们 要办既遵循一流大学建设共性规律,又保持和彰显自身鲜明 特色的一流大学!我们要办既能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 又能胜任未来发展挑战的一流大学!我们要办既能产生新思 想、新知识,又能创造新理论、新技术的一流大学!来宾们、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 高。在这校庆的美好时刻,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 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国家“双一流” 建设的战略部署,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 新优势,阔步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在服务江苏和国家建设、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共创人类 美好未来的新征
4、程中,创造新的历史!谢谢大家!校友们,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120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在时代 的浪潮中躬耕前行,亲历、推动、引领了我国教育改革、农 业发展、社会变迁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改变和每一次进步, 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百廿南农,始终传承着农科教育的文脉根流。1902年的 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有着南京农业大学最初的形态, 1914年春,私立金陵大学农科创设,中国第一个四年制农业 本科从这里发端。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先驱,南 京农业大学的前身引领与示范了近代农务学堂教育模式向 现代农业教育模式的转型,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 科首任主任和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主任的邹秉文先
5、生,创造性 地提出“农科教相结合”的理念,为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带来 了 “一剂良方二办学历程中,南农开创了诸多的历史“第一”: 中国第一个生物系、第一个病虫害系、第一个园艺系、第一 个农经系;中国第一本大学植物学、大学生物学教科书;中 国第一个农业学术团体-中华农学会,等等。一代代南农人康续血脉、薪火相传。1904年,三江师范 学堂招收学生46人;1936年,金陵大学农学院招收全国首 批农科研究生3人;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农学院成 立,踏上了独立办学的道路;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更名南京农业大学,走出单科 性农学院的思维藩篱,迈开了多学科协调发展
6、的奋进脚步;199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 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作为新农科教育的 主要倡导者,与全国农林高校一起,唱响了中国高等农林教 育改革的“三部曲”;同年,学校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 了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阶段。百廿南农,始终高举着现代农业的科学火炬。中国科学 社是我国最早的以科学救国为理想的现代学术团体。作为其 发起人和早期骨干成员的邹秉文、秉志、过探先,分别在南 农三个办学起点金陵大学农科、南高师农业专修科和江 苏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将现代农业科学火种传播到中国, 立志改造传统农业。此后,南农人前仆后继,为“国之安
7、全”“民之温饱”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战时期,樊庆笙研发出中国第一支青霉 素;王酉亭带着千头良畜,冒着炮火西迁重庆,保护了当时 中国最珍贵的动物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小麦 科学奠基人金善宝院士培育的小麦良种,养活了亿万中国人; 盛彤笙院士怀揣着“改变国民食物结构,强壮一个民族”的 梦想,远牧昆仑。改革开放后,以大豆遗传育种学家马育华、 植物病理学家方中达、土壤肥料学家史瑞和、农业经济学家 刘松生、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刘大钧院士等领衔的一大批南农 科学家、教育家,有力推动了国家农业科技进步。新时代以 来,盖钧镒院士领衔实施“大豆南下行动计划”,为大豆产业 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万建民院士团队发
8、掘水稻抗条纹叶枯病 优异种质和基因,有效破解“水稻癌症”的病害难题;沈其 荣院士团队通过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让良田育好苗,让老 树冒新枝;曹卫星教授团队开展作物生长预测与精确管理技 术研究,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遍布全国的30多个“菊 花海”,以一朵菊花,带活一方天地、富裕八方百姓。南农人 扎根大地,耕耘不辍,将科学星火燎原成炬!百廿南农,始终坚守着诚朴勤仁的精神内核。120年的 历史是南农对“诚朴勤仁”校训的注解。每一个字里,都蕴 涵着深深的力量:诚,既是诚恳、诚信,更是强农报国的赤 诚;朴,既是朴实、朴素,更是艰苦奋斗的意志;勤,既是 勤奋、勤勉,更是敢为人先的斗志;仁,既是仁爱、仁义,
9、 更是人民至上的胸怀。南农人怀揣理想,走出了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紧紧相连 的壮阔道路。60多年前的春天,7名毕业生主动奔赴北大荒, 将荒地变粮仓,被称为“北大荒七君子”。新时代,习近平总 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指出, 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二南农人应时立 命,奋力赶考:陈希校友,现为耶鲁大学副教授,作为国际 知名的公共卫生政策专家,积极投身应对新冠疫情的政策研 究与建议;西藏籍学生小索顿,毕业后放弃安稳舒适的工作, 带领乡亲们在高原生产青棵产品,誓做“青棵使者”;校友蔡 韬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实现 “空气变馒头”的“诺奖级”突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校长 南京农业大学 建校 120 周年 创新 发展 大会 致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