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docx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未成年人刑舞件和解制朝在的问题与完善8径刑事案件和解制度是指在关于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通过第三人或组织的协调,双方 之间直接沟通和协商达成的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司法机关根据和解协议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后,作出对犯罪 嫌疑人不再追究或从轻追究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 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中,专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标志着刑事和解正式纳入了刑事诉讼立 法中1。值得一提的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也是此次修改增加的一个特别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未 成年人刑事犯罪的规定是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
2、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和解制度的程序设计与一般刑事和解制 度的程序设计在内容的规定上并没有特别之处。刑事诉讼法缺乏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犯罪主体的应有注意,没有解 决实务中未成年人审判程序中对刑事和解的制度需求2。所以,必须在和解过程中把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政策充分考虑进去,解决在和解过程 中容易产生的一系列弄虚作假或法律引用不当等问题,这几项都是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的地方。一、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实施作用(一)保障被害人正当权益,充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公诉机关在对未成年犯罪行为人提起公诉时,维护了国家权威和社会关系,但往往对未成年被害人生理、心理、 经济等方面的弥补很少,有些未
3、成年被害人甚至没有独立的上诉权,达不到完全保障被害人正当权益的社会效果。这些 缺陷可以用和解制度来得到有效弥补,刑事和解必须得到被害人的同意才能达成,这一成立要件充分尊重了未成年被害 人的意愿和处置权3 o达成和解协议过程中的和谈,能使加害人充分认识到其犯罪行为给被害人带来的痛楚,自愿 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有了刑事和解制度,被害人可以得到加害人充分的民事赔偿,有助于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判决 赔偿额少和有效执行率低的缺点。被害人得到补偿,可以弥补一部分身心伤害,有利于减少被害人信访、上诉情形的发 生,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二)引导未成年犯罪人回归社会未成年犯罪人
4、因其年龄鲜明特点,决定了他们基本以中学生和留守少年为主,他们都处于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 父母离异或长年在外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贫困经济条件的不足,甚至交友不慎等原因,都会使他们的性格不稳定 造成叛逆,如果将这些未成年犯罪人不加区分地都以一个标准处理,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彻底放弃自我,再次走上犯罪的 道路。有了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未成年犯罪人与被害人及其家属就可以在刑事和解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让未 成年犯罪人感知被害人及其家属的痛苦从而真心悔过,并且能够对被害人给予更多经济上的弥补。和解协议的达成,使 司法机关可以从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或者处以缓刑,有助于未成年犯罪人尽早重新融入社会,使其
5、不会产生已被社会 抛弃的愤懑感,减少未成年犯罪人对社会的不满和报复心理4。总之,被害人刑事和解所取得的效果,比起监禁刑 的过程能更好地整合司法资源,并引导未成年犯罪人回归社会。二、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实施现状(一)现行和解规范的不足1 .参与主体上的不足。我国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参与人和第三方主导人,对参与人是不是未 成年犯罪没有规定,也就是说,并没有专门以未成年人犯罪为主体的刑事和解制度。另外,在第三方主导人方面,除了 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这三方外没有其他第三家主体来承担主导人的角色,但这三方也可以是办案人,就存在着模糊 的边界,导致因参与的主体没有具体的规定而显得太笼统。2
6、 .适用范围上的不足。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刑事和解制度适用范围不足,只对侵犯 他人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的未成年刑事犯罪来进行和解,没有把性质严重的犯罪如惯犯、恶犯等考虑进去。对于这部分 未成年犯罪人,也应给予刑事和解的挽救机会。另外,法律中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和“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 起诉”这两者的内容界限比较混淆,在适用范围上存在着很多的雷同。但其实,相比较“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的内容,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的条件更严格,所以在适用范围上还需进一步完善。3 .适用司法程序上的不足。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一种社会常态观点是“孩子小不懂事”,导致很多轻微的刑事案
7、件并 未引起当事人的重视,有时存在不报案直接私了的情况,或者报案了未自诉就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私了。这类案件往往存 在着用私权利进行经济补偿或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以解决纠纷的形式来保障受害人权益的解决方式,司法程序上存在 着严重的不足。而这一过程中,调解人员往往过分看重经济赔偿与和解效果,较少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感化教育, 也缺少对被害人精神上的安抚。家庭经济能力好的和解起来就简单,无形中助长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家庭 经济差的往往达不到和解的效果,或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容易使他们再度产生对社会的不满 情绪,与刑事和解制度设立的出发点背道而驰。(二)程序配套机制的不足1
8、 .反悔应对机制上的不足。一些自愿达成的和解协议案件中,有可能不是案件的受害者的真实谅解意思,而只是 双方父母或监护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这种刑事和解协议明显不合法。如能仅凭这样的协议就能把案子和解了,那会 让大众对案件的公平性、权威性产生质疑和不满。也有极个别的案件,在未成年犯罪人与受害人双方已经达成了刑事和 解协议之后,有一方当事人后来又反悔了。对于这种反悔情况,刑事和解制度中没有规定相对应的配套机制,但这又确 实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所以必须对当事人的反悔有相应的完善的机制来执行。2 .社区矫正制度上的不足。未成年人年纪还小,意志不够坚定,仅靠未成年人自己的意志力,很难达成刑事和解 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 和解 制度 存在 问题 完善 路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