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
《内阁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阁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内阁专题训练1、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 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 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2、明初,内阁开始拥有票拟权,一般由阁臣商议而行;弘治年间, 阁臣中“居首者始秉笔”;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首辅的权力 更大,形成了首辅专票的局面。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内阁成为正式行政机构B.皇帝权力逐步衰落C.明朝政治统治危机四伏D.君主集权得到加强3、明朝名臣张璃,温州府永嘉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 士,在明世宗初年三度位
2、居首辅,张为首辅时,“事取独裁”,次 辅李时“不敢有所评议”,并“随孚敬(张璃)后,拱手唯诺而 已”。这主要反映了明朝内阁()A.分割了宰相的权力B.有效制约了皇权C.成为法定决策机构D.阁权有所强化4、以下关于明朝内阁地位和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负责统领百官B.专门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的政府部门C.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咨询机构D.可以限制君权的宗室贵族议政会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枢体制演变的影响。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的特点。张居正主持内阁期间多次驳 回明神宗的命令与诉求,说明当时内阁权势强大,故A项正确;张 居正主持内阁期间
3、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但内阁本质上是皇帝的 秘书咨询机构,并不能严重制约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 出当时社会经济凋敝,故C项错误;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明神宗 时已经不存在相权,故D项错误。2、答案:D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在明世宗初年三度位居首辅,张为首辅时,事 取独裁,次辅李时不敢有所评议,并随孚敬(张璃)后, 拱手唯诺而已”可知,明世宗时,张理位居内阁首辅,权力很 大,这主要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权力有所强化,故D 项正确;明朝初年就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故A项错误;内阁首辅权 力上升是君权强化结果,并不能制约皇权,故B项错误;明朝内阁 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而且没有决策权
4、,故C项错误。故选:Do 4、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 书咨询机构,C项正确;内阁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排除A项; 内阁只是内侍机构,排除B项;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 D项。故选:Co5、答案:A解析:本题以明朝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作为切入点,考查这 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政治问题。明初,朱元璋为防止宦官参政威胁皇 权,规定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利用宦官来制衡外廷官 员,宦官开始参与中枢决策过程。这就对宦官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才会出现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的现象。据此分析,这是明 中后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导致的,故A项正确。皇
5、帝权力至高 无上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当时内阁尚有一定的议政功能, 故C项错误。当时掌握决策权力的依然是皇帝,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A.秦朝的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的职能。B.汉朝的刺史,有 监察地方郡县的职能。C.明清的都察院,有监察百官的职能。D.明 代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监察的职能。故选:Do 7、答案:B8、答案:C解析:材料中明朝官员认为内阁首辅张居正虽没有宰相之名,但在 权威上却有宰相之实,这说明张居正时期,内阁的权势有所扩大, 故选C;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行政机构,其首辅的 权职并不等同于宰相,故排除A;材料反映出张居正执政时会影响 人事进退,
6、但人事大权掌控在皇帝手中,故排除B;明朝内阁只是 皇帝的顾问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故排除D。故选:Co 9、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不是内阁简单的责任,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 内阁的地位等同于翰林学士,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 “明朝内阁拥有专用印信,但只是用于上呈皇帝的密疏,与六部等 部门的公文需用翰林院印。明神宗时,翰林院掌院学士王图辞职, 院印被封存,于是内阁所有行文不能对外发送”及所学知识可得, 明朝废除宰相,设置内阁,内阁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始终不是法定 的一级行政中枢,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内阁与六部之间地位与等级比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o10、答案:B解析
7、:题干材料包含两方面信息:在中央,议政权和行政权分立; 地方设三司,对六部负责。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均实行分权体 制,这有利于加强皇权。故答案为B。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宰相制 度在明初已被废除,排除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 机构,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注意本题的设问词是“本质”,解题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 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司礼监的权力都来自皇帝, 所以,内阁、司礼监权力扩大的本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C项正 确,A项错误;B项并不是材料内容的本质反映,排除;D项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排除。12、答案:C解析:据“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
8、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可知,内阁与宰相不同,只 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为皇帝服务,本身没有决策权,C项正确, A项错误;废丞相,设内阁弱化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皇权得到加 强,B项排除;据材料可知,明代内阁中个别权势大的人会侵害六部 职权,但这并非材料主旨,D项排除。13、答案:B解析:据“内阁大臣多次通过拒绝草拟诏令劝阻皇帝”可知,皇权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阁的制约,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对皇权 的限制而非君主专制的程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对 皇权的限制是有限的,“阁臣推动政治清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排除C项;内阁行使的并非监察权,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所
9、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皇 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正确;明成祖设立内阁,辅 佐皇帝处理政务,正确;明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明朝独有 的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逐渐凌驾于内阁之上,正确。正 确,故选D。15、答案:B16、答案:B17、答案:A18、答案:D19、答案:C20、答案:B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根据材料可知,阁臣的选定有一套程 序,但还是由皇帝选出最终入选,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原则,故B项正 确,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皇权而非阁臣的行政能力,排除A项;D 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排除。2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材料信息反映了文渊阁内人
10、员的变 动,可知内阁大学士在宫廷里办公,地位要高于其他翰林学士,故 选A项;材料体现出内阁大学士可以在宫中的文渊阁办公,并不能 体现出其性质,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内阁成员的来源变化, 故排除C项;材料变化体现的是翰林院学士与内阁大学士分别在不 同的地点办公,并不能体现出中枢机构膨胀,故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主对臣下的控制力, 其均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C符合题意;行省制是中央集权 加强的产物,错误,ABD排除。故选C。24、答案:D解析:明太祖颁布官员到任须知,明确了地方官员的责任和注意事 项,这说明当时朝廷注重管理吏治,以巩固政权,D项正确。2
11、5、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内阁权力的变化,阁权是皇权的体现,材料中 “部权尽归内阁”表明阁权不断加强,其实质是皇权的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C项错误;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 是法定的中枢机构或决策机构,故排除A、B两项。2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废丞 相,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确立了内阁制度,但是为了防止内阁权 力过大,其必须受到宦官的牵制。清朝为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形 成了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面,军机处成立 后,虽进一步削弱了内阁的权力,但军机处完全在皇帝的控制之 下,这说明明清时期实行君主高度集权下的有限分权,故A项
12、正 确;B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B项;这种有限分权在一定 程度上有利于国家机构的稳定性,排除C项;内阁的辅助作用在清 朝时期特别是军机处成立以后,只负责一般性政务,辅助作用弱 化,排除D项。故选A项。27、答案:(1)原因:汉代经济发展,国库充实;政治统一;董仲 舒和公孙弘的推动;汉武帝的支持;培养大一统的儒家人才的需 要。特点:官学由中央兴办;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皇帝、政府 高度重视;教师选拔严格、政治地位高;以经师讲学为主要教学 形式。不同:私人创办;私学自从创办以来从未中断;学生数量较 大;兼启蒙儿童教育;教授儒家知识以及儒家以外的各家知识。 意义:有利于诸子百家知识的继承与发展;
13、有利于促进各派各类 知识的相互碰撞及各学派知识相互吸引和融合;有利于地方文化知 识的普及;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一般来 说品级很低”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 最终取决于皇帝”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君主专制、 制约皇权以及内阁专权等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内阁不仅要对国王负责,亦必须对下议院 负责,获得下议院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责任制从阁臣个人负责制发展 到内阁集体负责制;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 问依据材料二“成为独
14、立的行政部门,内阁不再对国王负责。,内阁 作为政党角逐权力的目标,日益成为议会的附属机构,内阁完全对下 议院负责”的角度归纳回答。28、(1)答案:创新:明太祖废除丞相,分权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权 力变化:由仅备顾问到获得票拟权。(2)答案:积极作用: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构 正常运行。原因:明中期阁臣大多具进土资格,文化素养较高;熟 悉政令,政治素养较高;立场比较客观,办事公允。29、答案:(1)变化:提升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完善内阁机构;实行 “票拟”,强化内阁干预政治的力度;实行“批红”,重用太监。特点:内阁形成时期长;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内阁与六部矛盾重重。影响:强化了君主
15、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 因为内阁与皇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皇权高度集中时,内阁的权利地 位也随之增高,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出现了很多只手遮天的 宦官。解析:(1)变化:根据“将内阁大学士的官秩提升至正二品”、“宣 德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内阁制度”可知,提升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完善 内阁机构;根据“票拟”、“命翰林学士陈山等教授小宦官读书”可 知,实行“票拟”,强化内阁干预政治的力度;根据“御笔亲批数本外, 皆众太监分批”可知,实行“批红”,重用太监。特点:根据“永乐时 期的内阁大学士虽参与对国家机务的处理,但品秩低微,仅正五 品”、“洪熙皇帝即位后,将内阁大学士的官秩提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阁 专题 训练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