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5篇).docx
《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精选5篇)发布时间:2022-09-01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精选5篇)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篇1一、公益性岗位呈现的特点据调研,全区公益性岗位呈现三多特点。一是开发的部门多。 全区6个街道,24个乡镇和62个机关事业单位均开发有公益性 岗位。二是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多。公益性岗位安排了工作人员 1627名,其中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478名,占开发公益性岗位的 90. 8%o三是从业人员涉及工种多。主要有保洁员520名、保安 840名、城市治安巡防员86名、交通协勤50名、文明交通劝导 员50名、社区综治员21名、其他工种60名。二、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一是缺乏统一管理部
2、门。目前公益 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录用主要是各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自行 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二是事权财权分离。公益性岗位大 多在机关事业单位、街道(镇乡)、社区,而财政部门对各单位开 发的公益性岗位没有专门安排经费,导致公益性岗位开发困难。 三是部分单位安排非就业困难群体在公益岗位上工作,挤占了部 分公益性岗位。(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公益 性岗位从业人员没有实行统一、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无法实现岗 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二是缺乏激励机制,滋 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假现象。目前公 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由用人单位自行确定,多数没有
3、建立奖 实际情况,从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开展教 育培训I,加强业务技能教育,坚持一岗多能原则,结合社区计划 生育、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服务项目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使工 作人员熟知社区服务内容,提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和服务水平,同时借助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引导有 创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员通过创业改变生活现状。(四)建立弹性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设置科学化一方面立足实际创新开发管理方式,对公益性岗位进行科学 细致的设置,细化残疾人服务、助老服务、信访服务、志愿者服 务等多个板块,按需设岗,尽量整合公益性岗位职能,确保有岗 有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公益
4、性岗位工作人员的 思想状况、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扬 长避短,将其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1 .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没有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有的用 人单位人为设置条件,在工作技能、工作时间、工作纪律等方面 要求苛刻,而有的用人单位又放弃标准,过严和过松同时并存; 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岗人员怠慢松散,用人单位疏于管 理,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未能得到规范实施。2 .缺乏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基本都是按固定标 准发放,单位补贴大部分没有落实,有部分单位制定了处罚措施, 却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导致从业人员
5、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 率较低,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思 想。(二)管理体制不够顺畅1 .缺乏明确有效的管理办法。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 动保障工作站公益性岗位人员身份尴尬,业务上受市、城区两级 劳动保障部门直接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安排,行政上隶属街道办 事处和社区。目前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有劳动保障管理员、医 保专管员和其他部门(系统)设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存在着条、块 分割,劳动保障协管员除做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城区政府、街 道办、社区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甚至占用了较多的休息时间, 但相应的补休、加班费等福利却得不到保障。2 .导致新的失业问题。按目前政策规定,公益
6、性岗位补贴的 发放期限一般为3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5年), 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都是就业困难人员,3年期满后年龄增大、 再就业更加困难,解聘后再次登记失业,成为新增的就业困难人 员,出现了周期性失业问题。(三)工资待遇不太合理1 .工资待遇整体偏低。由于用人单位效益不同,单位补贴难 以统一标准,补贴发放缺乏政策约束,大部分地区由用人单位自 行规定,随意性较强,时发时停、时多时少,额度都不高,且不 能按月发放;岗位补贴一般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也有部分地区 适当提高了标准,但额度不大),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整 体上比较低,平均水平略高(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 .从业人员待遇
7、不合理。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 差异,同类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存在待遇不均衡和工作量不平衡 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往往工作量不大,强度不 高,而环卫、护工等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甚至比部分其 他岗位待遇差,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相互攀比、在岗不在心 的现象严重。3 .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 工资待遇基本由政策约束,时效长,缺乏灵活性,在岗人员缺乏 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工作积极性受挫。随着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 高,物价持续上涨,一成不变的工资水平难以维系开支,部分困 难家庭依靠这点收入维持生活显得尤为吃力。(四)从业队伍不够优化1 .人员素质偏低。公
8、益性岗位招聘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大龄就 业困难人员为主,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偏低,随着公 共就业服务基本平台网络建设的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逐步 淘汰复杂、低效的人工办公方式,在岗人员大多因历史原因和自 身条件,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传真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越 来越不适应业务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服务水平也跟不上时代的 需要。2 .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由于公益性岗位数量多、分布散、涉 及面广,管理部门缺乏与用人单位经常性的有效沟通,使得公益 性岗位人员缺乏监督,公益性岗位在用人单位又属于不占编制的 服务人员,用人单位往往疏于管理,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缺勤、 脱岗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有部分从业人员
9、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一种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目的是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不做事 无所谓。3.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取 消,收入起色不大,工作却增加不少,认为还不如安心在家吃低 保;环卫工、敬老院护工等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岗位,由 于工作量大,而待遇与其他岗位相差无几,导致从业人员工作不 安心,人员流失严重;有些素质较高、有专业特长的从业人员, 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跳槽现象多。四、对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的建议(一)健全管理机制加大基础性工作力度,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实行实 名制联网管理,动态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增减变动和劳动报酬、 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
10、补贴发放等情况;进一步明确职责, 并细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促进公益 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二)完善管理制度1 .扩大公益性岗位设置范围。将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纳入 公益性岗位管理范畴,扩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渠道,由政府被 动开发岗位,转变到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上来。企业 吸纳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参照公益性岗位的标准给予补 贴,由政府、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2 .研究制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就业期满3年后的政策衔 接。3 .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指导 线的调控作用,通过定期发布地区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行业人 工成本信息
11、指导制度等措施,合理确定工资增长目标,建立工资 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使从业人员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探索 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 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工人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对取 得人社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工资总额内按技术等 级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公益性岗 位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提高人员素质1 .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 向、技能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使其在 岗会工作、退岗能就业。2 .以岗定薪,留住人才。对一些技能要求高、技术性强的岗 位,适当提高岗位人员工资待遇,
12、留住有技术、工作能力强的人(四)加大资金扶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对贫困地区、民族 地区、边境地区及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地区给予适当的照顾,支 持各项就业政策特别是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落实,促进就业稳 定和经济发展。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篇3根据市人社局20xx年开展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 位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通过座谈、电话咨 询等方式,对全乡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报 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自20xx年起,开展了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工作,从20xx年至 20xx年有30人享受了公益性岗位补贴(含各村劳动保障协管员), 主要岗位有劳动保障、坪镇保洁、计生、
13、公共卫生服务、基层民 政、基层财政等,安置对象为: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家庭困 难的残疾人等。20xx年有18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均在岗。二、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我乡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乡政府提出,经市就业局审 核同意后,我乡再进行公开招聘,乡劳保所与受聘人签订劳动合 同,建立工作人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三、公益性岗位工作取得的成效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后,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心珏镇脏乱 差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多数新农保协管员发挥了作用,能够积极 宣传新农保政策,征收新农保资金。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公益 性岗位没有实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无法实现岗位人
14、员有 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2、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偏低,工资主要是由就业局支出, 每人每月给予300元至700元的岗位补贴,仅凭这一点补贴解决 其工资是远远不够的,而乡镇财力有限,无法保障公益性岗位工 作人员能够同劳同酬。二是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物价不 断上涨的情况下,何时能涨工资、涨多少都没有一个预期。3、从业队伍不够优化。一是素质偏低,缺乏工作技能;二是 工作积极性不太高,主要表现在:有的认为公益性岗位反正是一 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只是为了安置他们,做不做事无所谓; 三是队伍不够稳定,因为每三年就要换人,导致有些人工作不安 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尤其是村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
15、具有一 定的连续性,三年时间刚刚熟悉工作又马上到期,会影响新农保 的征收。4、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较多,而公益性岗位有限, 供需存在矛盾。五、建议与对策1、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使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 再就业;2、加大公益性岗位考核机制,加强考核。比如对新农保的 征收,每年年初农保局就要与协管员签订协议,按工作成效发放 工资,而不是等到征收工作进入尾声,进展不大再来停发工资。 而且各村征收进度不一,如果搞一刀切,很容易挫伤积极性。3、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从业人员树 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并不是一种福利待遇 和救济手段,而是政府开发的就业岗位,是服务
16、社会公众的一种 劳动岗位,只有通过劳动付出才能获取劳动报酬;引导从业人员 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只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岗位,其工作待遇不可 能很高,不要出现攀比等现象。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篇4(1)调查目的: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社会效果 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了解同学们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做法,从 中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此寻求改变这一原因的措施。(2)调查对象:红河学院抽样调查(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话为辅。(4)调查内容:了解公益事业的渠道和程度。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途径。影响参与公益事业的因素。对周围公益行为、氛围的认识。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总体评价。通过以上调查,进行全面归纳整
17、理,写成调查报告,并提出 建议。捐赠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 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公益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 责任。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 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目前周边的公益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何评价呢? 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公益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 参与到公益中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河学院100多位各领域发放问 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社会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 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益事业, 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一、红河学院
18、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观念行为.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笔者在对100位红河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支持参加公益 活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 所谓的占8%。另外,在对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 每周参与公益活动的占60%,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的占 51%,节假日参与公益活动的占30%,而只要需要,任何时间 都参与的占11%。在对表示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调查以 后是否会参加公益活动的问题中发现,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 会积极参加,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 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在调查如果学校组织公 益募捐
19、活动,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动的问题上,有79. 2%的同 学表示会参与,有20. 8%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参与。从这些数据中, 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红河学院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只 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公益活动不热衷。但是,从关注公益活动的积 极度上看,现今的红河学院大学生仍缺乏热情,只有极少数的同 学表示经常关注公益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这一点反映了当今 大学生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度不足。1 .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力笔者在对上述100位同学的调查中还发现:红河学院参与社 会公益活动调查中男生占43 %,女生占57%,而且大多数女生 对公益活动更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调查中按照
20、年级来比较, 大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占4% ,大二参与公益调查的占28% ,大 三占公益调查的41%,大四占公益调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学 参加过现场捐资和捐物活动,其数量和捐款金额只在同学们的能 力范围之内。2 .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有71. 5%的表示曾 经通过由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组织参加,有27. 7% 的通过同辈群体及其他志愿者参与活动。,有13. 8%的加入红十 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 等公益活动,7. 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而在对没有参加 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6%左右
21、的同学表示以后会 现场捐赠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高达90%左右 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 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在询问参与公益活动遇到的阻碍因素时,76.9%的同学表示 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 表示主要是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的占53%,而有 35. 4%的同学以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为主要因素, 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当今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 参加。而从大学生选择公益方式的考虑因素也看出了当
22、今大部分 大学生还是能够以接受帮助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选择最优公益 形式帮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学是为了个人的方便或受外界 影响而选择的方式,不能够做到真切帮助他人。在调查能让大学生最便捷地参与到公益中的渠道一一校园 组织公益活动,发现:22. 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 动,75. 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 3%的同学则 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 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方面做得不足够,让大学生 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少。3 .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与态度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 很一般,少部分同学,
23、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 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 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公益事 业的风气和现状存在着不满。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 帮助者和积极参加公益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在对大学生对中 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上41%的人认为有重大作用,55 %认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会其他力量,4%的人则觉得 不太清楚。在对参与公益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上当作锻炼自己,更 加振奋的同学占43%。接受教训,继续训练的占53%,受到打 击退出活动的占3%。感到委屈,再不参加活动1%。这说明大 部分同学
24、对社会公益事业态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热情。二、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通过调查,笔者认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 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个人因素(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 响。红河学院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 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与观念,有 稳定充裕生活费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捐赠的方式帮助别人,因为 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且能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相反,生活 费来自打工兼职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参与公益捐赠,但他们也 愿意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接受者提供实际 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益性 岗位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