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技术指南.docx





《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技术指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技术指南一、目的任务(一)目的充分发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在国土空间 管理中的“统一底版”作用,依据“三调”成果,厘清林地、草地、湿地的 现状范围界线,解决地类交叉重叠问题,融合林地、草地、湿地等资源 信息,优化国家级公益林范围,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到山头地块,形成与 “三调”无缝衔接的林草资源图(含湿地,下同),支撑森林生态效益补 偿制度,为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开展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监测 ,加强林草资源科学保护、系统修复和合理利用,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二)任务1 .落实林地草地湿地现状范围界线。以“三
2、调”数据为底版,落实行 政界线以及林地、草地、湿地图斑现状范围界线;利用森林资源管理“一 张图”(以下简称“一张图”)及草地、湿地专项调查监测成果,落实森林 经营单位界线,修正小班界线。2 .构建林草资源数据库。以“三调”数据为基础,补充完善林地、草 地、湿地资源信息;核实各类土地上的林、草等植被覆盖状况,客观记 录植被覆盖、起源类型信息,全面掌握各类土地上的森林和草原分布。4 .不一致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对接融合后地类不一致情况,产出地类不一致面积统计 表(见附录C15) o四、工作成果对接融合成果应保证“图数表一致”,统计表内、表间逻辑关系正确 ,以省为单位提交2份纸质统计表和报告,并以电子版
3、提交数据库、 统计表和报告。(一)数据库1 .林草资源图现状数据库(shp或gdb格式)。命名规则:F_LC_ 省代码_LCZ YXZ_调查年度。2 .行政界线数据库(shp或gdb格式)。命名规则:F_LC_ 省代码_XZJX_调查年度。3 .地类不一致图斑数据库(shp或gdb格式)。命名规则:F_LC_ 省代码_B YZTB_调查年度。4 .数据库字典(含三调数据字典、林草资源数据库字典,EXCEL表 格式)o命名规则:F_LC_省代码_GTSJZD_调查年度、F_LC_省代码 _LCSJZD_调查年度。(二)统计表除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技术规定中要求 的统计表外,增
4、加对接融合情况有关统计表,具体如下:1 .各地类面积按权属统计表;.各类林地面积按权属统计表;2 .各类草地面积按权属统计表;.各类湿地面积按权属统计表;3 .各类植被覆盖类型和地类面积统计表;.不同草地类面积统计表;4 .原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地类与对接融合细划地类转移矩阵统 计表;.国家级公益林按权属、保护等级、地类统计表;5 .国家级公益林按权属、天保工程区内外、地类统计表;.国家级公益林按权属、地类和起源统计表;6 .国家级公益林面积按生态区位、地类统计表;.国家级公益林调出面积按权属和植被覆盖类型统计表;7 .国家级公益林补进面积按权属和植被覆盖类型统计表;.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动态变
5、化统计表;8 .地类不一致面积统计表。表格(xls/xlsx格式)命名规则:省名+县名(省直林局)_表名。(三)成果报告.对接融合成果报告分县级(省直林局)编写对接融合成果报告。主要包括:工作开展 情况简述、林地草地湿地及植被覆盖等现状分析、对接融合前后变化分 析、国家级公益林变化分析、需要说明的相关情况等。县级(省直林局)报告(doc/docx),命名规则:县名(省直林局 ).三调对接融合成果报告调查年度;全国三调对接融合成果报告.调 查年度。1 .国家级公益林优化成果报告分省级、国家级编写国家级公益林优化成果报告。主要包括:原国 家级公益林地类、生态区位、保护等级、天保工程区内外、起源等情
6、况 ;优化后,国家级公益林地类、生态区位、保护等级、天保工程区内外 、起源等情况;国家级公益林动态变化情况,调出面积按林地内、林地 外(“三调”林地)的情况,按植被覆盖类型的情况,补进面积按植被覆 盖类型的情况。县级(省直林局)报告(doc/docx),命名规则:县名(省直林局 ).国家级公益林优化成果报告。五、质量管理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及技术支撑单位参照森林督查暨森林资 源管理“一张图”更新技术规定全国草原监测评价技术指南(试行) 等有关规定,统筹质量管理,实行“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 ,加强对接融合工作全过程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强化对接融合工作各 阶段的质量监管,严把成果质量关
7、。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对本省对 接融合成果负总责,县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对本县成果负责。成果质量检查主要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和计算机自动检查方式开展。 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充分利用“三调数据、一张图数据、森林督查数 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遥感影像等相关基础资料,对成果中 行政界线、地类、属性信息、不一致标注等进行检查,主要核对成果中 林地、草地、湿地与三调数据的吻合性,国家级公益林优化的合理性 ;并对成果数据库、统计表、报告的完整性,面积计算正确性等进行检 查。利用质量检查软件对成果数据库逻辑正确性等进行计算机自动检查 ,控制成果质量。2 .优化落实国家级公益林范围。执行森林法的相关规定,
8、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1734号)要求 ,根据“三调”划定的林地范围,同步优化落实国家级公益林范围界线, 核定保护等级,并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程序审定。3 .产出对接成果。统计分析、审核修正、验收入库,编制林草资 源对接融合成果报告和国家级公益林优化落界成果专题报告。二、原则要求(一)管理界线1 .行政界线。省、市、县、乡、村各级行政界线采用“三调”界线 ,不作修改;开发区、园区等界线,根据属地管理需要落实。2 .经营界线。省直林局、国有林场界,采用“一张图”界线或参 考有关资料进行落实。(二)图斑、小班界线.在“三调”图斑区划基础上,向下增加一级区划小班区划。1 .图斑界线。
9、采用“三调”地类的图斑界线。2 .小班界线。按照“一张图”林地小班,草地和湿地专项调查斑块界 线,在“三调”图斑内细划、修正小班界线或合并小班,小班界线区划应 符合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调查区划基本要求。(三)属性填写.图斑属性。保留“三调”图斑的属性信息。1 .小班属性。按照“一张图”或草地、湿地专项调查监测成果,确定小班属性信息;“三调”为林地、草地,“一张图”为非林地、非草地的 ,属性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填写。2 .植被覆盖类型。采用遥感判读、资料核实或现地调查等方式, 确定并填写小班植被覆盖类型。3 .细划地类。林地、草地、湿地应在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 制用地分类(以下简称“用地分
10、类”)二级类基础上,续分细划到三级类 ,细划地类应与用地分类二级类相衔接。其他地类如无需细划的可按用 地分类一级类归并。(四)面积求算小班面积以“三调”图斑面积作为控制面积进行求算。(五)国家级公益林优化优化落实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范围、核定保护等级工作与对接融合同 步开展,共同形成一个数据库,避免“两张皮优化落实技术要求、程 序要求如下:1 .技术要求“三调为林地,符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条件,且细划地类为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的原国家级公益林不得调整。细划地类为苗益林不得调整。细划地类为苗地的,予以剔除。(1) “三调”为非林地的原国家级公益林,予以剔除;“三调”为 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草湿 数据 第三次 全国 国土 调查 对接 融合 技术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