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各县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合作社模式.docx
《亳州各县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合作社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亳州各县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合作社模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亳州各县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合作社模式亳州各县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组织农业互助 组、组建初级合作社和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三个阶段。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劳动,计工取酬,按 劳分红,并有一定的公共财产,仍保持农民的土地、农具和 牲畜的私有制,农民把土地、农具和牲畜入股,可以取得一 定的收益。初级社分配原则:以劳为主,土地和劳动力按比 例分红,土地分红比例最高不得超过五成。分红方法:估产 摸底,预支试分,边收边支,最后结算。生产管理的形式有 常年包工、季节包工、划片包工、临时包工四种。收益分配 有三种形式,一是按常年产量定出劳力和土地占分配的比 例,如劳六地四或劳五地五。二是以实际产量
2、为对象,按劳 地比例分配。三是包产定租,除所包产量外,超产全部归劳 力所得。1956年起,亳州各县初级农民合作社合并升级为高级农 业合作社。社员参加高级社,土地取消分红;牲畜及大型农 具折价入社,折价款抵交农民入社应缴纳的公有化基金,尚 有多余者由社在3年内分6期返还,并计息;入社土地并成 整块,统一安排使用;社员在靠近宅基地处留少量土地自种 蔬菜,一般占总地数的5%,最多每户不超过3分;高级社 生产管理实行包产到组或到队,收益分配实行夏秋两季预支 和年终决分的方式;粮食分配的方法是先扣除公粮、种子、 饲料,然后对各队组统一分配。到1956年底,亳州各县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 90%以上,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0%以上,基本上 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 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正是这样的变革,激发了广大农 民发展农业生产的活力,结束了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兵荒马 乱、农业衰退萧条,农村哀鸿遍野的局面,首次出现欣欣向 荣的形势。亳县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速为4.6%O农产品商品 率由1949年的7.05%提高到1957年的28.65%,提高了 21.6 个百分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亳州 各县 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 农业 合作社 模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