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平台环境开展学校德育工作.docx
《利用网络平台环境开展学校德育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网络平台环境开展学校德育工作.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 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 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 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 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 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 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德育 的人本回归。德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 为本,构建人性化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全面、 生动、自由的发展,应
2、是网络教育功能的真实凸显和网络教育的真实 追求。一、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德育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里的 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各自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 精神平等和沟通。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师道尊严和教师中心等传 统思想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致使德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不对 称、不平等的地位,师生间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关系,平 等“对话”缺乏应有的思想基础。此种师生关系反映到网络德育中, 就会造成传统德育的“人灌”演变为网络环境下的“网灌”,网络资 源建设和网络德育实施只是传统德育简单说教、强行灌输的翻版,网 络技术的支撑难以产生
3、应有的效果。有不少德育工作者认为网络德育更多地表现为学生与计算机的 人机对话,师生双方处于准分离状态,实际上这并非网络本身所固有 的缺陷,而是传统的物性化、非人性化德育理念在进入网络时代条件 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可以为 师生提供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进行心灵对话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 通过QQ、Ema i 1、网上心理咨询室等多种私密性较强的方式, 在师生互不见面的情况下把自己在公开场合难以表露的心里话告诉 老师,使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德育活动中透过学生表面的道德行为分析其隐藏于背后的深层的 心理原因,包括学生正常的和正当的心理
4、需求,从而使自己的德育工 作更具有人情味、人性化,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也可以登陆班级博 客、校园BBS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通 过与学生网上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心理隔阂,了解大多数学生思 想动向和精神需求,从而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德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德育的目的应该是人,是需要关心、需要 呵护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 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在德育工作中, 应彰显人文精神,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真情、充 满温暖的德育氛围。网络德育中,教师虽然不能直接面
5、对学生,但由于网络的远程 性、非线性及其交互的随机性,可以使得人文关怀变得更为亲切、周 到,含义变得更为广泛,网络给学生的不再是空幻的虚无的感觉,而 是变得温馨,富有人性化,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的载体。网络在对学生人文关怀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德育手段和工具的 独特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破时空限制。教育场所 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得到教师的指导 和帮助;二是贴近学生生活。方针政策和道德规范宣传、心理健康教 育知识的普及,都可以与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并以文字、 图像、动画、声音等数字化信息呈现在网页上,具有较强的情境性、 趣味性,使师生双方都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用 网络 平台 环境 开展 学校德育 工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