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饮酒(其五) 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docx
《26.1 饮酒(其五) 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1 饮酒(其五) 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6.1饮酒(其五)教案教学目标.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教学重难点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1 .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S导入新课陶渊明自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J【宋】陈师道评“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J【金】元好问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 节,世称靖节先生,潺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 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 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三、写作背景这
2、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 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四、检查字词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悠然:自得的样子。见:看见,动词。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相与还:结伴而归。五、研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1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 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 马客,看淡了权
3、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 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 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 现。3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望”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 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
4、悠然”的情趣, 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二这诗就变 得兴味索然了。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 人物描写有何关系?明确:(1)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 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2)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 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 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 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 还在规劝其他人,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6.1 饮酒其五 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饮酒 教案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