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华北风情教案之丑末寅初.docx
《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华北风情教案之丑末寅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华北风情教案之丑末寅初.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教学目标1 .学科目标:聆听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初步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2 .同时目标:通过聆听与赏析,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同时了解相关历史、艺术家 等曲艺文化,感受和体验唱段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并对我国说唱音乐产生兴趣。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京韵大鼓知识点定义: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键词:京韵大鼓、顶真、加垛2 .相关知识:京韵大鼓、顶真、加垛3 .技能点:京韵大鼓的特点技能定义:京韵大鼓的特点一人站唱。自己打鼓击板伴奏。伴奏乐器:三弦、四胡。 题材是说故事的。技能分解:跟随录音哼唱、分析伴奏
2、特点4 .相关技能:聆听、模唱、分析等,以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5 .审美点或者审美词:曲调、唱腔等京韵大鼓的韵味。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 .导入师:(播放相声旧曲新歌片段,)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想一想这是哪种艺术形式? 生:(观看录像片段,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走进说唱音乐,激发学习兴趣。)观看 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相声属于说唱音乐。这一单元,我们来深入的了解我国的说唱音乐。2 .知识点揭示,指向教学目标师:认真聆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曲种?(播放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的片段)生:京韵大鼓。师:京韵大鼓原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
3、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我国幅员辽阔,说唱音乐在南方的代表是弹词;北方的代表是鼓词,而鼓词中最为 人们熟悉的就是京韵大鼓。3 .知识点强化,接近教学目标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唱丑末寅初的一个小片段。(幻灯片播放丑末寅初的第一个段落上下句谱例。即谱例1o先视唱;然后播放这段演 唱的录音,再随录音学唱。)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丑末寅初的片段。谱例1: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自己的演唱。生:(讨论后自我评价)韵味不足,风格欠佳。师:京韵大鼓的韵味应该是怎样的呢?它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完整欣赏京韵大鼓的代 表曲目丑末寅初,然后再来交流。(完整播放传统京韵大鼓曲目丑末寅初)生:京韵大鼓的特点有一人站唱。自
4、己打鼓击板伴奏。伴奏乐器:三弦、四胡。题材是说故事的。描写了一些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师:同学们觉得刚才难以唱出京韵大鼓的韵味,是我们对它还了解不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 看一看它的结构,进一步了解一下。(大屏幕展示丑末寅初的唱词)首先,想一想这部作 品分为几个段落?速度是怎样的?生:分成九个段落。(思考并讨论后回答问题)速度比较慢。师:全曲共九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是由上下两句构成的,这种结构叫做板腔体。以对称的上 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速度属于慢板,即一板三眼。(相当于慢速的4/4拍)再想一想,这九对上下句中运用了哪种典型的修辞手法,请将这些句子找出来。生:唱词中运用了“顶真”的手法。例如:我猛抬头
5、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遥望见,山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古寺、寺里隐着 山僧,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师:唱词中运用了“顶真”这一修辞手法。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或用前段 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上递下接,环环相扣。句中重复“星”、“斗”、“云”、“松”、“寺”、 “僧”,衔接自然,语气连贯,表意清晰。说唱音乐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艺术,同学们注意这段句子的旋律,在音乐上也有 这种类似于“顶真”手法的运用,用前句最末的音作为后句开头的音,这种音乐发展手法常常 叫做“鱼咬尾”。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这些音乐片段,体验一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华北风情教案之丑末寅初 年级 下册 音乐 第三 单元 华北 风情 教案 丑末寅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