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波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期,某国际大牌推出了一款黑色中长半身裙,售价高达29000元人民币,但有网友发现,这款裙子 神似中国的马面裙。该品牌强调其采用了 “标志性的廓形,是一款全新的优雅时尚的单品“,却只字未提“马 面裙尽管国内质疑该品牌文化抄袭的声音四起,但品牌官方至今没有表态,只是在中国市场内默默下架 了这款新品,国外的网站上这款裙子在继续售卖。有媒体认为,这波操作难以被界定为抄袭,只能冠以“文 化挪用在这一事件中,不少人被科普了马面裙的概念:马面裙,前后里外共
2、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 祠,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马面裙的风格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 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其结构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此前,也有不少国际大牌借鉴中国元素,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出现在巴黎、米兰、伦敦的时尚舞台上, 1981年戴安娜王妃曾经穿过红色的马面裙,当时的新闻稿写的是中式刺绣裙。这些借鉴参考,在文化领域 并不少见,是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喜爱和推广,为国人所乐见。要想让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需要主动去发现。在此之前,许多国人并不了解马面裙。争议事 件发生后,众人才知道,这种款式不仅凝结了古人的实用智慧和审美情趣,更具有十足的现代感,只需稍
3、 加改良点缀,便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时尚单品。文化交流与元素借鉴本来就是一种双向奔赴,“韩国端午祭申遗”等文化抢注事件一直让国人耿耿于怀, 此次“被挪用”则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不过,与其停留在口头的“抗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投入到民 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摘编自张晓涵文化挪用,应让公众更关注传统文化守护)材料二:文化挪用是指处于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将其他不属于自己文化中的元素进行符号特征挪用的行为。根 据内涵的不同,文化挪用可被归为“实物挪用”与“非实物挪用“,前者通常是指对有形物体的占有,而后 者更为抽象,通常表现为内容挪用和主题挪用。内容挪用指某文化中的文化成果
4、被其他文化中的创作者借 鉴、利用,又可具体分为风格挪用和母题挪用,两者都指异文化对本文化中文化成果的挪用,只不过前者 会主动地表明挪用对象的出处并以此进行自我标记,而后者则是利用异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来创造性地再现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张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 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巡遂椎牛,大给士卒,尽军出战。贼望见兵少,笑之。巡执旗, 帅诸将直冲贼阵。贼乃大溃,斩将三十馀人,杀士卒三千馀人,逐之数十里。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 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
5、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馀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 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馀人,杀士卒五千馀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划蒿为 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至是食尽,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 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贼为云梯,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巡预于城潜凿三穴, 候梯将至,于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铁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木,拄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 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其梯中折,梯上卒尽烧死。贼又以钩车钩城上棚阁,钩之所及,莫不崩陷。巡以 大木,末置连锁,锁末置大
6、镶,拓其钩头,以革车拔之入城,截其钩头而纵车令去。贼又于城西北隅以土 囊积柴为磴道,欲登城。巡不与争利,每夜,潜以松明、干蒿投之于中,积十馀日。贼不之觉,因出军大 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贼不能救,经二十馀日,火方灭。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贼伏其智,不敢复 攻。(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郑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B.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刻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C.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物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
7、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D.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物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儿获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节度使”,是古代的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元朝时 废除。B. “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馀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中的“突出”,与“铁骑突出刀枪鸣” 的“突出”的意思不同。C “解甲”的意思是脱下铠甲,“甲”是古代战士穿的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的护身服,与“王于兴师,修 我甲兵”中“甲”意思相同。D. “守具”,即守卫用的战具,主要是为了
8、防御敌人爬城、破坏城墙等攻击行为,其主要器械有叉竿、飞 钩、擂木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睢阳告急,张巡入睢阳时,带兵三千,加上许远的兵力才六千八百人,曾与敌人交战十六日,杀敌二万 多人。B.尹子奇帅领军队攻打睢阳时,因远远看到迎战的士兵甚少而嘲笑他们,结果被张巡率领的守军打得大败 而逃。C.叛军再次围困睢阳,张巡让士兵在晚上鸣鼓整队,使得叛军整夜戒备,白天停止敲鼓,使敌人放松警惕, 然后带领部下直入敌营,大败叛军。D.尹子奇再次调集几万士兵围困睢阳城,用云梯、钩车等各种工具攻城,张巡都一一化解了,但 睢阳守 军也损失至一千六百多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9、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2)贼不之觉,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14 .张巡为何能多次以少胜多战胜叛军?请简要概括原因。【答案】10.A11. B 12. D. (1)(我)只是想到各位捐弃身躯,做了野草的肥料,可是赏赐与功劳不相称,因此痛心不已!(2)敌人没有发觉这件事,(张巡)趁机派军大战,并且让人顺着风向拿火点燃焚烧。13 .善于激励将士;身先士卒;有谋略;随机应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张巡准备射击尹子奇,但不认识,于是用削尖了的蒿草作为箭矢,被射中的叛军大喜,认为张巡的 箭已用尽,跑去报告尹子奇
10、,于是张巡就认清了尹子奇的面貌。张巡命南霁云向他射箭,射伤了尹子奇的 左眼,几乎擒住他。“物蒿”是“为”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矢”后断开,所以排除B、D;“谓”的宾语为“巡矢尽”,所以应在“尽”后断开,排除C。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 “突出”,突然出击;句意:张巡和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名将领各自率领五十多名骑兵,打开 城门,突然出击。“突然”,突然出击;句意:又像一队铁骑突然出击,刀枪齐鸣。两句中“突出”的意思相同。C “甲。铠甲;“王于兴师,修我甲兵”句意: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我的铠甲和兵器。所以“甲”的用法 相同
11、。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但是睢阳守军也损失至一千六百多人”错误。由原文“睢阳城至是食尽,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 六百人”可知,睢阳守军也损失至一千六百多人发生在围攻前。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但”,只是;“膏”,使肥沃,做肥料;“赏不酬勋”,赏赐与功劳不相称;“以此”,因此。(2) “贼不之觉”,宾语前置句,敌人没有发觉这件事;“因”,趁机;“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 省略主语“张巡”。【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可知,张巡督促鼓励士
12、兵,日夜苦战。张巡善于激励将士,所以能够战 胜叛军。由原文“巡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阵”可知,张巡举着旗帜,率领各位将领冲入敌人的阵营。张巡能身先士 卒,所以能够战胜叛军。由原文“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可知,尹子奇 增加军队加紧围攻睢阳,张巡夜里在城中敲击战鼓整顿队伍,好像要出城攻击,城外的叛军得知后,彻夜 戒备。天亮后,张巡让士兵休息,停止击鼓。张巡有谋略,所以能够战胜叛军。由原文“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贼伏其智,不敢复攻”可知,张巡的做法,都是抓住时机立刻执行,敌 人为他的智慧说服,不敢再攻。张巡能随机应变,所以能够战胜叛军。参考译文:庆绪任命
13、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日(二十五日),尹子奇率士卒十三万人进逼睢阳。许 远向张巡告急,张巡从宁陵率兵攻入睢阳。张巡拥有士兵三千人,和许远会合成六千八百人。敌人率领全 部士兵逼近睢阳,张巡督促鼓励将士,日夜苦战。共过了十六天,擒获六十多名叛军将领,杀死二万多士 兵,士气倍增。尹子奇又率领军队围攻睢阳。张巡对将士们说:“我蒙受国恩,所坚守的是为正义而死罢了。只是念诸 君捐躯,以身肥沃了野草,得到的赏赐不能回报功勋,因此痛心罢了。”将士们皆激励请奋战。张巡于是杀 牛犒劳士兵,所有人都出战。敌人望见张巡的士兵很少,因而嘲笑他们。张巡举着旗帜,率领各位将领冲 入敌人的阵营。敌军大败,将领三十
14、多人,士卒被杀三千多人,被驱逐到几十里外。尹子奇增加军队加紧围攻睢阳,张巡夜里在城中敲击战鼓整顿队伍,好像要出城攻击,城外的叛军得 知后,彻夜戒备。天亮后,张巡让士兵休息,停止击鼓。叛军在飞楼上察看城内,什么也没有看到,于是 脱掉铠甲休息。张巡和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名将领各自率领五十多名骑兵,打开城门,突然出 击,直冲叛军营阵。冲到尹子奇军旗下面,叛军营中大乱,斩杀了叛军将领五十多人,杀掉了士兵五千多 人。张巡准备射击尹子奇,但不认识,于是用削尖了的蒿草作为箭矢,被射中的叛军大喜,认为张巡的箭 已用尽,跑去报告尹子奇,于是张巡就认清了尹子奇的面貌。张巡命南霁云向他射箭,射伤了尹子奇的左
15、 眼,几乎擒住他。壬子日(初六),尹子奇再次调集几万士兵,进攻睢阳。睢阳城中到这时粮食已经吃完,补救不达,士 兵仅剩下一千六百人,都是饥饿生病不能战斗的,于是被敌军围困,张巡于是修整守卫的战具来抵抗敌人。 敌人制造云梯,安置精兵二百人在云梯上,推着它靠近城墙。张巡事先在城墙上暗暗地凿下了三个洞,等 梯子快到时,在一个洞穴中推出大木头,末端安装铁钩,钩住敌人使其无法后退;一个洞穴中推出一根木 头,扶着使敌人不能前进;一个洞穴中推出一根木头,末端放铁笼,笼里盛放火来焚烧,云梯从中间烧断, 梯子上的敌兵全都被烧死。敌军又用钩车钩住城墙上的棚阁,钩子所到的地方,没有不坍塌的。张巡就利 用巨木,末端置放
16、连锁,锁的末端有大环,套住敌人的钩头,用革车攻敌军的钩车入城,截断钩头逼得敌 车离去。敌军又在城西北角用土袋积柴作为登城之径,想要登城。张巡不和他们争利,每到夜里,暗地里 把松明、干蒿放到里面,共有十多天。敌人没有发觉这件事,(张巡)趁机派军大战,并且让人顺着风向拿 火点燃焚烧。敌人无法救火,过了二十多天,火才熄灭。张巡的做法,都是抓住时机立刻执行,敌人为他 的智慧说服,不敢再攻。(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七月一日晚入太行山【唐】李贺一夕绕山秋,香露灌蒙蓑。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石气何凄凄,老莎如
17、短镁。题落星寺(其三) 【宋】黄庭坚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注】潞(ke):依傍;蒙:指女萝;箓(lu):草名,叶近似竹。开士:和尚。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首联写诗人整个傍晚绕山而行,感受到浓浓的秋意,颔联写出了阪际生云、朴 间凝露的景色。B.题落星寺颔联是警句,“小雨藏山”的“藏”字将雨和山都写活了,那远接天涯的长江上时有星星 点点的风帆慢慢驶近,但终因相距太远,像是永远也驶不到跟前。C.这两首诗的题目详略有别,“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18、”时间、地点、行为俱全,俨然一句精洁的日记文字; “题落星寺”则较为简短,留下了更多待填补的空白。D.两首诗歌都善用比喻,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中将莎草比作“短镶”以表现时令变化;题落星寺将 开着窗户的僧房比作“蜂房”,以表现寺院之大、僧房之密。16 .这两首诗歌都流露出了 “孤独”之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试作分析。【答案】15.A 16.“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J 一句写自己离家己远,晚上只能独自拥“越衾”而 眠的孤独。“宴寝清香与世隔” 一句,写自己入住佛寺便室,主动选择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画图 妙绝无人知” 一句,借着寺僧画作无人欣赏,来表达知音难觅的孤独。【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
19、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 “整个傍晚绕山而行”“浓浓的秋意”理解错误。“一夕绕山秋,香露溢蒙葺”是写诗人早晨进入太行山, 发现仅仅过了一个晚上,太行山就已披上秋色。“整个傍晚绕山而行”明显是不懂诗家语;“浓浓的秋意” 不合诗题,与“七月一日”初秋的季令不符合。故选A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在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的颈联“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一句,“越衾”的意思越地的棉被,诗句意 思是自己离开洛阳南部的家乡已经很远,晚上只能独自拥“越衾”而眠的孤独。此处作者通过“越衾”表 明自己离开熟悉的环境而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之感。而在题落星寺一
20、诗中,颈联“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中“宴寝清香与世隔” 一句,写自 己入住佛寺便室,主动选择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既写出了寺院的偏僻,也写出了作者内心追求孤独,主 动与世隔绝的态度;而“画图妙绝无人知” 一句中,作者表面写寺僧画作非常绝妙,但却不为人所知,所 以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其实作者是借着寺僧画作无人欣赏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知音难觅的孤独。所谓借他 人之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羁个性的句子是: a, o(2)李密陈情表结尾部分“, ”两句,作者对举自己在 生与
21、死两种不同境况下的做法,以表达对当朝皇帝的忠心不贰。(3) “夕阳”与“斜阳”都指傍晚的太阳,但是在诗人笔下,它们的意境差别很大:“夕阳”侧重迟暮之感, 而“斜阳”多有萧条之意。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写两句用“斜阳”来表达萧条之意的诗词句子:【答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偶村行)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范仲淹苏幕遮怀旧)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 弃疾摸鱼儿)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张可久折桂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
22、的写法,如“事” “陨首”“壑”“巷陌” “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工装制造车间机器轰鸣,火花飞溅。“刀具要磨削得极其锋利,车工具时要(1),微量 地观察和进刀J洪家光 (2) ,正在加工用于航空发动机零件的工装工具。1979年出生的洪家光,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在洪家光看来,车工 的一项关键技能便是磨车刀,许多高精度的零部件没有现成的刀具,他就从最基础的技术做起。白天工作 之余,他上手练磨刀;晚上回家,他看书琢磨。为了研究不同刀具的特性,他曾花3个月时间跟不同师
23、傅 学习,练习磨出上百把质量好、精度高、不同功能和材质的刀具,边实践边总结,积累的心得笔记已有几万字。“真正的工匠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能 (3) ,巧思创新。”洪家光说。航空发 动机是航空器的心脏,其高速运转时,不能有任何偏差,近千片不同的叶片必须做到与叶盘完全精准对接。经过5年1500多次探索尝试,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洪家光和同事一次次记录、比对、观察、 调整二终于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研发出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 等奖。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 (2) (3)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经过5
24、年1500多次探索尝试,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洪家光和同事一次次记录、比对、观察、调 整,终于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研发出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 奖。B.经过5年1500多次探索尝试,洪家光和同事一次次观察、记录、比对、调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 熬,终于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研发出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 奖。C.经过5年1500多次探索尝试,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洪家光和同事一次次记录、比对、观察、调 整,终于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研发出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 奖。D.经过5年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浙江省 宁波市 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