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9分)1. (6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晴然而至,在(zhan)放的晚霞里飘然 归去。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遨游书海,闻着文字间流淌着的水墨香,吟唱婉转的曲子, 时而A在碧绿的菜(qi),时而流连于深邃的天空。心灵如清泉般港澈,酝(ni*ng)青 春最芬芳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1)看拼音写汉字。zhan 放菜qi 酝niang (2)给加点字注音。俏然而至澄澈(3)填入文中A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徘徊B.徜徉C.逗留2. (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
2、全球新冠危机,中美两国所展现的立场获得了世界完全薪旗东间的评价。B.这两本成语词典容落其诉,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C.教师节,小兰送给李老师一大束鲜花,李老师欢喜地说:“多漂亮哪,令人美木涯 收!”D.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人来人往,这古迹如今已变成人施率主的沙漠。3. (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 -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古人常言“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
3、现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 B.C. D.4. (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h6ng(3) B(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全球新冠危机,中美两国所展现的立场获得了世界完全藕碳木向的评价。B.这两本成语词典容湾箕麻,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C.教师节,小兰送给李老师一大束鲜花,李老师欢喜地说:“多漂亮哪,令人类木旌 收! ”D.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人来人往,这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奉主的沙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 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
4、正确选 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 境不符等。【解答】A.使用有误,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该成语和“完全”意思 重复。B.使用有误,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件事都得到很好的安顿。此处应该使用各有千秋, 该成语和句意不符。c.使用有误,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句中仅仅是一 束鲜花,使用该成语不合语境。D.使用正确,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故选:Do(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 -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 么? o ,
5、, , O 古人常言“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B.C.D.【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 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 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 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有为什么,可接因为,排除AB;比较,可以看出是对的总结,而
6、是对整个语段的总结,排除D;故选:Co(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古体四言诗,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虚实结合,写出了大海磅礴的 气势,表现了诗人曹操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B.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描写对象,从不同 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C. “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 “古稀”分别指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六十岁、七十岁。D. “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令 堂”这样的称呼。【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 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
7、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 格、流派等。【解答】ACD.正确。D.有误,“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故选:Do(9分)诗文名句默写。(1)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3)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丫述而)(6)明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但同一个诗人面对一轮明月,境遇不同,情感也
8、会有不 同。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 西”的诗句中,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但是在峨眉山 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的诗句中,去|借“青山吐月”的 优美意境抒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不舍之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遥怜故园菊(注意“遥”的书写)(2)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3)不知何处吹芦管(注意“芦”的书写)(4)正是江南好风景(5
9、)其不善者而改之(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6分)名著阅读。(1)下面是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名。从百草园到一: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琐记(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 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 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 到他所受的一切。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 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
10、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 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 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画面内容和文字提示可知:雪地捕鸟的情节出现在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中;买来山海经是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衍氏冰块细节在 琐记一文中。(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对画线句子的理解要结合 两篇文章中有关孩子受伤害的事,如:五猖会中鲁迅非常喜欢迎神赛会,但是父亲 强迫他背诵鉴略的事,和二十四孝图
11、写到鲁迅先生小时候,一位长辈送他一本 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到的伤害理解及可以结合作者阅读“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等故事后的感受回答即可。如:二十四孝图写到鲁迅先生小时候,一位长辈送他一本二十四孝图。当幼年的鲁迅请人讲了这二十四个故事之后,内心充 满了恐惧、担忧,再也不想做孝子了。鲁迅认为那种虚假的“孝道”伤害了孩子纯洁的 心灵。因此,他也不会用这种虚假的故事去伤害海婴的天性。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琐记。(2)示例一: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 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 兴趣全消
12、。这种痛苦的经历,直至鲁迅成年,记忆犹新。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这样的 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不愿意幼年的海婴再尝到他这种痛苦,不愿去戕害海婴的天 性。示例二:二十四孝图写到鲁迅先生小时候,一位长辈送他一本二十四孝图。当 幼年的鲁迅请人讲了这二十四个故事之后,内心充满了恐惧、担忧,再也不想做孝子 了。鲁迅认为那种虚假的“孝道”伤害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因此,他也不会用这种虚假 的故事去伤害海婴的天性。7. (3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是()A.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他用富有诗情的笔调赋予白洋淀以 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B.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生无法释怀的事
13、是没有能够最后见父亲一 面。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 子”予以辛辣的嘲讽。D.湘西是沈从文的“文学原点”,湘行散记这部小说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 界的一块重要拼图。【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 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 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有误,是“我”在父亲临死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喊父亲,让父亲走得不安生。C.有误,五猖会中,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却因被父亲 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展示了旧式
14、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并不并借此对“正人 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D.有误,沈从文创作的湘行散记是散文集。故选:Ao(6分)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类似“脑残”“矮攵坐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 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 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 粗放得多。(摘自光明日报)【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 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材料三】2月21日
15、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 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2) “点赞” 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 提一条建议。【分析】本题共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指出网络新词的传播速度很快;材料二,作家 池莉表达自己对网络新词的看法;材料三,指出“国际母语日”的具体时间,以及设定 的意义。【解答】(1
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能力。解答此题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 可从材料一中筛选出答案。材料一中表述:“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 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可见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归纳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可知,“点赞”这一种现象和 材料二中池莉遇到的状况一样,不管对方的身份和年龄,所以破坏了材料三中提到的 “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据此整理出答案。(3)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 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此题不设统一答案,根 据题干要求,“对社会和个人
17、各提一条建议”即可。答案:(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意思对即可)(3) “点赞” 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意思对即可)(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社会: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新媒体对新 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建议合理即可)个人: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 语。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建议合理即可)二、阅读理解(48分)(5分)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景定境(1
18、)诗歌中的杨花、子规等暗示时节,奠定全诗情感基调。一字着情“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字用得好,李白将愁绪寄予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巴陵送李十二唐王昌龄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兼葭空水云。一景定境诗歌中清澈的江水、连绵的山峰等灵动而又含情,使画面更为美妙。一字着情(2) “日暮兼葭空水云”中,“空”字用得好,既营造了一种旷远而孤 寂的意境,也反映出友人离开后,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 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
19、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 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巴陵送李十二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词作品,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 一位诗人。他们乘着船在江上航行。船来到一块陆地,水就一分为二了。水流虽然分开 了,隔着水流还能听到彼此说话。诗人安慰李白,分分合合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人生 也是如此,聚散两依依,你不要太过悲伤。【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一开头,“杨花落尽”和“子规”既写 景又点明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 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
20、,叫声凄凉哀 婉。因此,“杨花”“子规”,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日暮兼葭空水云”所展现的画面是:太阳西下,我 目送着你远去的身影,直到一片苍茫的芦苇遮住了我的视线。再也找寻不到你的踪迹 了,只余下悠远的天空,以及寂寞的河水中倒影着的云彩。诗人首先化用诗经秦风兼 葭中“兼葭苍苍”的诗意,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然后再用一 “空”字,借以营造一种旷远而孤寂的意境,“空”是“空旷”之意,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及友人离开后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答案:(1)杨花子规。(2) “空”字用得好,既营造了一种
21、旷远而孤寂的意境,也反映出友人离开后,作者内 心的孤独感。译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 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亮,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巴陵送李十二在巴陵地区江.水和小洲界限分明,清晰可辨,在江上水流虽然分开了,隔着两岸还能彼 此听到对方说话。山长水阔、路途遥远,见不到都城长安。太阳西下,我目送着你远去 的身影,直到一片苍茫的芦苇遮住了我的视线。再也找寻不到你的踪迹了,只余下悠远 的天空,以及寂寞的河水中倒影着的云彩。8. (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
22、其家。值顾方集宾友 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 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伦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 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选自世说新语)(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径往其家顾勃然不堪曰(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向顾辟疆有名园说宿顾方集宾友酣燕正赶上顾勃然不建曰能忍受怡我不屑的样子(3)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傲主人,非礼也。(4)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 魏晋间一些名土的言行与轶事。本册教材中的咏
23、雪选自言语篇,陈太丘与友 期行出自方正篇,上文则出自哪一篇?请你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并说明 理由。A.言语B.方正C.简傲D.轻诋我选:C理由: 简傲是高傲;傲慢的意思,文中王子敬不识主人却“径往”;游赏完毕还要旁 若无人地随意指点评论,看出了他的傲慢无礼。【分析】译文: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昊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 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 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 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做视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 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