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七语言知识与表达 能力突破四 句式表达题.docx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七语言知识与表达 能力突破四 句式表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七语言知识与表达 能力突破四 句式表达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211(单独成册)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秋是在海边。济 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 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 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 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 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 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地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 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
2、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舒适安全之 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可是清凉的天空把它开拓到很远,平日看不 见的小岛清楚地显现在帆外。”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用句式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从句式 上看,改句为“把”字句,主语为“清凉的天空”,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而原 句使用“被”字句,主语与前句保持一致。从语体上看,原句中“老远”的口语 化表达并不突兀,与前句“怪秀美”共同形成亲切自然的语体风格,而改句则显 得呆板。在用词上,原句使用“蓝空”一词,与前句的“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 形成对
3、比,更与语段对济南的秋天颜色的描写形成呼应,而改句则没有这种作用 和效果。此外,原句的“点”字也比改句的“显现”更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答案:原文“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与前句主语一致,衔接更通 畅;原文“蓝空”,突出了与前句“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的颜色上的蓝绿 对比,更与语段对济南秋天的颜色的描写相呼应;原文“老远” 口语化,娓娓 道来,自然亲切,并与前句“虽然怪秀美”的口语化表达语体协调,行文风格一 致;原文“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地点在帆外”句中,“点”字表现出小岛在 远处海面,小而可见的样子,比“显现”更生动形象。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是个什么地方!不长一棵树!就是
4、一大片大平地,碧绿的,长满了草。有 地。这地块真大。从这个小山包一匹布似的一直扯到了那个小山包。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这是他们的最后一站。一辆牛车来接他们。这 车的样子真可笑,车牯辘是两个木头饼子,还不怎么圆,骨碌碌,骨碌碌,往前 滚。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车粘辘是两个还不怎么圆的木头饼子, 骨碌碌地往前滚。”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答案:原文中“还不怎么圆”“骨碌碌”独立成句,分别突出了车轮辘的 简陋和行车的声音,更形象生动;原文中两个“骨碌碌”,重复使用拟声词, 更能突出行车声音的连续,增添行文音乐美;改句
5、不够简洁明快,与原文多使 用短句的风格不协调。3 . (2021 陕西铜川市高三一模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柴米油盐的纷杂里,你可以拣一个细雨霏霏的夜晚,熄灭灯烛,伏案面窗 听那斜风,听那细雨,听那窗板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或在风清月白的夜 晚,独卧阳台,把酒临风,面对灿烂的星空和皓月,吟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替东坡抒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请把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句改成一个长句,保持语意基本不变,词语可以略 有调整。答:答案:倾听斜风、细雨以及窗板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或:听那斜 风、那细雨、那窗梗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6、面小题。我应邀来种归参加祭祀屈原的活动。早上出店门,没多远,就是台阶;缘山 行,又没多远,就到了祭台。祭祀开始了,大家清一色地穿着马褂,系着黄丝带, 都尽力使步履庄重。一行诗人,写诗风格完全不同,甚至在诗歌写什么、如何写 上尖锐对立,但屈原,他们个个都服,个个都要拜。屈原已经超越了诗人的身份, 成为中国诸神之一,他是汉语创造的神灵。写诗的要服,不写诗的也要服。没有 权力的要服,大权在握的也要服。谁能不服?谁敢不服?在中国文坛,你如果不 服屈原、孔子、老子、李白、杜甫、苏东坡这些人,还能服谁呢?恐怕也没 有更值得佩服的人了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每个人内心里都很佩服他。”从语义上 看
7、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和变换句式的能力。从内容上看, 原句“写诗的,不写诗的。没有权力的,大权在握的”列举了 不同身份的人对屈原“要服”的态度,且点明了屈原诗人与政治家的双重身份, 有强调作用。从句式和效果上看,原句后面的句子“谁能不服?谁敢不服? ”是 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引人深思,而修改后的句子“每个人内 心里都很佩服他”仅仅是单纯的陈述,没有语气和意义上的强调,表达效果不如 原句。答案:原句从“写诗”与“不写诗”、“有权”与“没权”两个方面进行 对举,强调了不同身份的人对屈原相同的佩服的态度。“写诗”强调屈原的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七语言知识与表达 能力突破四句式表达题 2022 高考 语文 二轮 训练 专题 语言 知识 表达 能力 突破 句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