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双减”以其系统性的布局谋划,超越了原有的改革措施,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 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正是这一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改革优势,帮助回应了创 新型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挑战一一学段衔接问题和措施联动问题,从而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人 才培养提供了变革契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实践, 其实质是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双减”作为一场基础教育的系统
2、性改 革,其落脚点不再是课业负担治理本身,而在于引导基础教育的育人转向。“双减”改革中出台 的30条细则规范了校内题海战术、校外补习培训传达了对于重分数、重升学的应试教育的批判, 也引导了学校和社会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以“双减”落地为起点可以预见未来的基 础教育会更加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强化回应学生 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将为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发展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说系统性 的“双减”改革关注了基础教育的育人问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 的化解路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措施联动问题要求我们系统规划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
3、达成改革举措的关联和 内洽。“双减”改革实现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联合,围绕着教育生态优化这一主旨,在战 略布局上达成了课程教学改革、招生考试改革、质量评价改革等多项改革的同步推进。当我们在 “双减”时代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时,就可以充分借助“双减”带来的基础教育改革合力,为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整体性环境支持,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人 格塑造到专业发展的全过程的管理助力。(“双减”: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契机)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强化学校教育主
4、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今年7时出手,针对当前“盲盒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为行业发展划定相关底线、红线,相信像 “天价盲盒炒作”“借盲盒售假”等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22.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曲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要是认真想一想,就会知道这件事不是看到的这么简单。B.面对这样的失误,他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对事业的追求非常执着,他的那种奋进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在9月1日前完成这份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C、A、
5、D、【解析】(1) A. “双减不仅,而且”曲解文意。据材料一第1段,“推动减负改革 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 关系。B. “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表现”偷换概念。据材料一第2段,基础教育应当培养 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实质,不是“表现”。D. “就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表述绝对。据材料二第2段,“完善家校协同 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选项将“才能”变成 了 “就能”。故选Co(2) A. “未来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为本”错误,材料一第
6、2段说的是“未来的基础教育会更加以学 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2段可知,原文强调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Ao(3)材料二主要观点是“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ABC都体现了各地各部门推进“双减”落地。D.是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故选Do(4)引用论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 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论证 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双减的必要性。举例论证。”比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升
7、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提出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列 举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论证了完善家校协同 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5)政府方面:结合材料二“今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北京市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9个全国试点地区之一”“试 点地区细化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先行先试,做好探索,有助于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开展”和材料一 “充分借助双减带来的基础教育改革合力,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发
8、展提 供全过程的管理助力”可知,国家制定“双减”政策,政府要加强政策落实及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学校方面:结合材料二“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关键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从教学实际出发, 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要求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都表明作业改革要坚 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导向” “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 平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可知,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有效课 堂教学和课后服务。培训机构方面:结合材料二“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利于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 子”可知,培训机构要向素质教育转型。加强校外机构监管,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9、。家长方面:结合材料二“提出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学 习生活习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可知,家长要提升自我育人能力,理性规划 孩子发展方向。答案:(1) C(2) A(3) D(4)引用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论证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双减的必要性。举例论证。列举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的意见,论证了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 好环境。(5)政府:政府加强政策落实及创新
10、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素质 教育质量,提供有效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转型。加强校外机构监管, 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家长:提升自我育人能力,理性规划孩子发展方向。(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 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 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点论据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 观点进行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方法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论证方法的特点,联系原
11、文内容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 概括作答。信息判断类题目的方法: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69.【答案】A、C、【解析】(1) A.给整篇文章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错误。文章后半部分充满着感动和希望。 故选Ao(2) C “作者直抒胸臆有了清晰的认识”错误。应该是朦胧的认识,结尾部分借景抒情,没 有直抒胸臆。故选C。(3)由“在过去20年的冬季里,玉麦通往外界的
12、公路总会被积雪覆盖,车辆无法驶入。向高原 牵着他的马,沿着30多公里通向外面的山路走了无数个来回” “向高原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以 这样的方式离开人间,虽然他很早就想到了献身高原,甚至连名字都叫了 向高原”“汉族老 师田永涛强调:我目睹了他的死亡,他是在救藏族老乡时被滚石砸中”可知,向高原是无数的修 路工人的一员,为了救藏族老乡而牺牲;由“汉族老师田永涛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他希望更多的 藏族儿童说汉语”可知,田永涛老师是藏区的汉族老师,希望更多的藏族儿童说汉语;他们都是 高原上的先行者,正是因为他们在平凡日子里的坚守和奉献,才更好地促进了汉藏的融和、民族 的团结,故本文讲述汉藏融合、民族团结的美
13、好当代中国故事。由“向高原的马,一匹叫做白龙马的蒙古马,在他的主人去世后,成为你们父亲的坐骑。常 常,你们的父亲不是坐在它的背上,而是牵着它并排着走,就像挽着他的好兄弟向高原在散 步”“一个道班站工人死亡的故事,此刻弟弟泽仁朗追心里滋生了一颗平静如莲的心,清澈而满 足,他想以后如果爸爸想打我们,那就打我一个人吧,爸爸打人的手掌是温暖的安抚”可知,藏 汉民族的交融在孩子们的心底留下了涟漪,孩子们虽没有概念,但有了一种朦胧认识,眼前的世 界已经变得大不一样了。本文让人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4)由“塌方像黄河水一样裹挟着泥沙来了 ”“突然,一声巨响,被洪水裹挟的巨石一下子向山 脚奔来”“山崩地裂,真
14、是太恐怖了”分析可知,雪崩和塌方的来势之猛、破坏性大的描写,以 及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地势地貌的描写,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由“汉族老师田永涛手里的口琴是一件遗物”“遗物的主人向高原去年今日因为道路塌方去世 了” “些山谷不一定是水冲而成,但水冲一定会形成山谷,“此刻弟弟泽仁朗追心里滋生了一颗 平静如莲的心,清澈而满足,他想以后如果爸爸想打我们,那就打我一个人吧,爸爸打人的手掌 是温暖的安抚”等分析可知,小说主要采用简单句式,文字简洁,言简意赅,精警隽永,透露着 诗歌的韵味,极具张力。答案:(1) A(2) C(3)本文讲述汉藏融合、民族团结的美好当代中国故事。田永涛老师是藏区的汉族老师,希
15、望 更多的藏族儿童说汉语;向高原是无数的修路工人的一员,他们都是高原上的先行者,正是因为 他们在平凡日子里的坚守和奉献,才更好地促进了汉藏的融和、民族的团结。教育让人更好地 认识这个世界。藏汉民族的交融与影响,孩子们虽没有概念,但有了一种朦胧认识,眼前的世界 已经变得大不一样了。(4)环境描写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比如“一声巨响,被洪水裹挟的巨石一下子向山脚奔来”“山 崩地裂,真是太恐怖了”等句子对雪崩和塌方的来势之猛、破坏性大的描写,以及对青藏高原自 然环境和地势地貌的描写,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语言简洁明快,诗意隽永。小说主要采 用简单句式,文字简洁,言简意赅,精警隽永,透露着诗歌的韵味,极
16、具张力。比如“那些山谷 不一定是水冲而成,但水冲一定会形成山谷”富有哲理;再如“此刻弟弟泽仁朗追心里滋生了一 颗平静如莲的心,清澈而满足”引人无限遐想。(1)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本相关内容,把握其主 题,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同时注 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小说意蕴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 对其进行分析概括。(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语言
17、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从文本中找出富有诗性特点的句子, 然后对其进行理解赏析。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 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 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1014.【答案】A、A、C、【解析】(1)句意:倘若楚国没有打败鲁国的季武子,那么您用蛮夷的军队讨伐季武子不成,再 想返回鲁国的话,一定不会获准。与其这样,不如把卞城赐给季武子。季武子出于感恩侍奉国君, 也不敢不改过。一个人喝醉时常常会发怒,酒
18、醒后也就回嗔为喜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国君还是 回国吧!“鲁,作克”的宾语,后面断开;“君”作“以蛮夷伐之”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C。“君 其入也”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面断开。排除D。故选:Ao(2) A. 伯是老大错误。古代以“伯仲叔季”排行,“伯”是老大。但文中“伯”,是古 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三等。比如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伯”,孔子著春秋, 称郑庄公为“郑伯”,降级称谓,含有对郑庄公的批评贬斥之意。故选:Ao(3) C “鲁襄公是考虑周详后才采取行动”错误,原文“且夫君子计成而后行,二三子计乎?有 御楚之术而有守国之备,则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其中的“君子”是泛
19、指有智慧的人,不 是特指鲁襄公。故选:Co(4)“从,听从;“患”,遭到祸患;“避难”,避免灾难。译文:倘若听从国君的话中途 回国而遭致祸患,那还不如违背国书的意见以避免灾难。“反”,回国;“及”,至U; “伐”,讨伐。译文:访问完毕回国的路上,到方城山时,听说 季武子袭占了卞城,襄公打算返回楚国,请求楚国出兵讨伐季武子。(5) “君之来也,非为一人也,为其名与其众也。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国 君这次来楚国,并不是为了楚康王一个人,而是慑于它的大国盟主的身份和强大的军队。如今楚 康王虽然已死,但是它大国的身份并没有变,军队也没有衰败,为什么要返回呢?由此可知,楚 国是大国盟主,
20、拥有强大的军队。“子之来也,非欲安身也,为国家之利也闻畏而往,闻丧而还,苟芈姓实嗣,其谁代之任丧? 王太子又长矣,执政未改,予为先君来,死而去之,其谁曰不如先君? ”这次出行,是为了国家 的利益,因为畏惧楚国而来,听闻楚君去世又要返回,如果楚国有了新君,又会有谁代替他主办 丧事呢?楚国的王太子现已成年,当政的显贵也未改变,我们为先君而来,他一死就回去,显然 是看不起新君,谁能说新君的德行不如先君呢?由此可知,到楚国去可安抚楚国君臣之心有利于 国家利益。“将为丧举,闻丧而还,其谁曰非侮也?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谁由己贰?求说其侮,而亟于前之 人,其仇不滋大乎?说侮不懦,执政不贰,帅大仇以惮小国,其谁
21、云待之”,即使在国内听到楚 国有丧也应前去吊慰,现在听到有丧反而要回去,谁能说这不是对楚国的侮辱呢?楚国的卿大夫 侍奉自己的新君,负责本国的政事,谁会愿意在新君当政时别国怀有二心呢?楚国的君臣要除去 那些轻侮他们的人,一定会比以前的人更迫切,这样楚国对我国的仇恨不就更大了吗?楚国为免 去侮辱就不会示弱,君臣上下一心,怀着深仇大恨来威胁我们,谁能抵御得了它呢?由此可知, 到楚国去可不让楚国觉得受到侮辱,不使两国结仇。答案:(1) A(2) A(3) C(4)倘若听从国君的话中途回国而遭致祸患,那还不如违背国君的意见以避免灾难。访问完毕回国的路上,到方城山时,听说季武子袭占了卞城,襄公打算返回楚国
22、,请求楚国出 兵讨伐季武子。(5)楚国是大国盟主,拥有强大的军队。安抚楚国君臣之心有利于国家利益。不让楚国觉得受到 侮辱,不使两国结仇。译文:鲁襄公去楚国,到汉水时,听说楚康王死了,打算返回。大夫叔仲昭伯说:“国君这次来楚 国,不是为了楚康王一个人,而是慑于它的大国盟主的身份和强大的军队。如今楚康王虽然已死, 但它的大国身份没有改变,它的军队没有衰败,为什么要返回? ”众大夫还是希望回国。大夫子 服惠伯说:“既然不知如何是好,就姑且听从国君的吧!”叔仲昭伯说:“你们这次出行,不是 为求个人安身立命,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所以才不怕路遥辛劳来向楚国表示尊崇。你们不是服 膺于楚国的正义,而是畏惧它的
23、地位和实力。服膺于别人的正义,固然要庆贺其喜而吊慰其丧, 何况是畏惧而慑服于人呢?畏惧楚国而来,听说楚君死了又要返回,如果楚国有了新君,又会有 谁代替他主办丧事呢?楚国的王太子现已成年,当政的显贵也未改变,我们为先君而来,他一死 就回去,显然是看不起新君,谁能说新君的德行不如先君呢?即使在国内听到楚国有丧也应前去 吊慰,现在听到有丧反要回去,谁能说这不是对楚国的侮辱呢?楚国的卿大夫臣事自己的新君, 负责本国的政事,谁会愿意在新君当政时别国怀有二心呢?楚国的君臣要除去那些轻侮他们的人, 一定会比以前更迫切,这样楚国对我国的仇恨不就更大了吗?楚国为免去耽辱就不会示弱,君臣 上下一心,怀着深仇大恨来
24、威胁我们,谁能抵御得了它呢?倘若听从国君的话中途回国而遭致祸 患,那还不如违背国君的意见以避免灾难。况且君子凡事考虑周详然后才采取行动,你们大家都 认真考虑了吗?有抗御楚国的办法和守护国家的准备,就可以回去,如果没有,不如到楚国去。” 于是大家继续前行。访问完毕回国的路上,到方城山时,听说季武子袭占了卞城,襄公打算返回楚国,请求楚国 出兵讨伐季武子。大夫荣成伯说:“不行。君对于臣,他的权威是很大的。国君的命令不能在本 国被执行,却要依靠别国诸侯的力量,诸侯谁还会亲近你?倘若请到楚国的军队来攻打季武子, 而鲁国人当时并未反对季武子夺取卞城的举动,他们一定会听从他的命令,防守一定会牢固。倘 若楚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河北省 沧州市 部分 学校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