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docx
《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2020. 09修订一、病名中医病名:中风病(BNG080)西医病名:脑出血(161.900)二、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9-2008)。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 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 等。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 症状的高峰,而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 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
2、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 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 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 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六)护理调摄要点1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饮食,宜富含营养及粗纤维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忌肥甘厚腻之
3、品。戒烟忌酒,限制茶、咖啡等饮品。2 .情志调护:重视情志调护,避免情志刺激。3 .二便调护:注意观察大便性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4 .精神调护:注意观察患者“神”的变化,包括瞳神、神态、神智、情绪等。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1.改良Rankin量表0-1分为临床完全恢复或基本完全恢复,临床结局良好。1分为临床结局不良。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治疗后NIHSS评分减分257分为有效。或治疗后NIHSS总积分1分为临 床恢复良好。3 . Barthel 指数10095分为临床完
4、全恢复或基本完全恢复,临床结局良好。95分为临床结局不良。(二)评价方法1 .神志状态:通过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价,E3V4M5表明神志清醒。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NIHSS评价。3 .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lhel指数评价。4 .病残程度: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价。5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必要时针对患者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 状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通过简短精神 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脑电图评价癫痫,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 等。中风(脑出血)治疗方法分析、总结2020年09月一、疗效评价、分析:辨证分型:20
5、19. 10至2020. 09共收治出血性中风病人610例,其中风痰阻 络型217例,风火上扰型142例,痰热腑实型127例,痰蒙清窍型36例,痰热 内闭型25例,气虚血瘀型21例,元气败脱型17例,阴虚风动型15例,痰瘀阻 络型10例。中医治疗方法:610例病例中,使用中药汤剂598例,使用中药自制剂573 例,使用中药静脉制剂586例;例针596例,耳尖放血459例,穴位贴敷301 例,针刺、电针243例,耳穴压豆89例,灸法85例,中药热奄包654例,穴位 注射38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中成药及自制剂应用比例明显增高,其中汤剂达 到98.1%,中成药达95. 4幅 辩证使用自制剂比
6、例88. 9%;中医特色疗法临床广 泛开展,使用率99. 2%,其中揪针、耳尖放血、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针刺及 电针治疗使用较为广泛,灸法、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等外治法应用较上年明显 增多,下一步进一步加强特色疗法的使用。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95. 6%;治疗周期:平均住院日:20. 9天;实施临床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8. 9乐 好转率92. 1%,无效率、恶化 率、死亡率均为0机二、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 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脑 出血上具有
7、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等方面。但临床中在脑出血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 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1 .脑出血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再次脑出血、脑水肿、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肺水肿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 方法。2 .由于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中风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遵循 西医的脑卒中防治指南,在此基础上服用中成药的患者居多,而这种治疗方案的 效果尚缺乏科学的评价。3 .针对脑出血造成的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采用单一的中药治疗难 以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康复训练与中药、针灸结合的方法,可以明显
8、提高疗效。4 .出血性中风患者后遗症期易形成肩手综合征、褥疮等,因患者长期卧床, 难取得较好的疗效。5 .临床中脑出血急性期极易遇到呃逆、呕血等变证,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6 .辩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为病人减轻痛苦。三、解决措施和思路: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脑出血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 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 .中风病昏迷病人的治疗-直是个难题,我们在2016年治疗中风病(脑出 血)痰热内闭证共22例,其中应用麝香四黄汤20例,可促进患者意识的早日恢 复,疗效显著,故临床中增加了该方药在痰热内闭证中的应用。2 .这一年中临床发现,痰蒙清窍证共32例,占中风病(脑出血)
9、病人总数 的6.1%,给予增补;痰热腑实证往往与风痰阻络证同时出现,新方案中给予合 并为一个证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风火上扰证合并肝阳暴亢,新方案中证 型修改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3 .对临床较少见的证型如痰瘀阻络型,在新方案中给予剔除。4 .开展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中医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将其作为辨证论治的常规治疗项目 纳入长期医嘱,体现在临床路径的电子表单中,提高了临床疗效,病人对治疗效 果的满意度增加。5 .开展脑出血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以往的临床研究均侧重于选择轻中度病情的脑出血患者,但对重症患者的救 治,中医药的介入将在对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
10、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 因此,提高中医脑病专科对脑出血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将 从整体上提高脑出血的疗效、降低病死率。进一步继续在重点专科协作组内重点 开展脑出血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6 .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方案的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脑卒中患者用药较多、中西药物混用的现状,进一步规范防 治方案,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合理使用中药的脑卒中二 级预防方案。并在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进行临床观察。7 .开展脑出血康复技术及康复方案的研究。挖掘整理与脑卒中康复相关的中医药传统治疗方法,正确运用现代康复理论 与技术,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技术与方法,
11、优化康复方窠,在重点专科协 作组内开展临床验证研究。8 .开展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并发症的研究。进一步挖掘整理中医药在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优化方案, 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技术及方法,为临床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持。(3)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二)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 .痰热内闭证:神昏,半身不遂,鼻鼾痰鸣,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 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 数。2 .痰蒙清窍证:神昏,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痰鸣漉漉, 面白唇暗,肢体
12、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 沉滑缓。3 .元气败脱证:神昏,肢体瘫软,目合口张,呼吸微弱,手撒肢冷,汗多, 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不伸,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4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麻 木,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 苔薄黄,脉弦有力。5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麻 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 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6 .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麻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风 脑出血 中医 诊疗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