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市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部分市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部分市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练习八年低弱德的过吆(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作答。 每题2分,共50分。)L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J这说明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B.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关系D.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2 .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子女,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社区的居民。我们拥有多重身份表明社会关系是通过人的身份确定的 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A. B.社会关系是通过人的身份确定的 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A. B.在社会中,我们具
2、有相同的身份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C. D.3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情境中体现业缘关 系的是A.小明和妈妈一起看电影长津湖B.小慧和老师讨论数学难题C.小丽的爸爸和邻居一起下象棋D.小伟跟舅舅一起去公园踢球4“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J坚持在实践中学习说明书本知识的学习已逐渐被社会发展所淘汰要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有利于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A.B. C.D.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作出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这一规定能杜绝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3、游戏 限制了互联网服务业飞速发展 A. B.能杜绝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限制了互联网服务业飞速发展 A. B.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C. D.5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社会规则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划定了自由的边界A.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划定了自由的边界A.B.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C.D.序号微行为微点评出入公共场所主动扫安康码和行程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去打新冠疫苗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聚餐时,提议使用公勺公筷主动维护社会公平乘电梯,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信守对他人的承诺7.表中对小明同学“微行为
4、”的“微点评”,正确的有A.B.C.D.8 .现在,网络诈骗形形色色,让人防不慎防,预防电信诈骗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我们应该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辨别能力我们要拒绝使用手机、网络,不给电信诈骗以机会对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等要求进行转账、汇款操作的,切记不相信、不转账如实在不能辨别真伪,要拨打110核实和了解情况A.B. C.D.网上流传的一些名人名言并非真的出自名人。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上线,鲁 迅是否说过相关词句,输入关键词一查便知,还能检索到其对应的文章出处。该查询系统 的推出有助于保护鲁迅的名誉权能够扩大社会上的名人效应可以克服社会的浮躁心态有利于减少“
5、伪名言”对公众的误导A.B.C.D.下列行为属于积极改进规则的是为改善我国人口结构,全面放开三孩政策为保护未成年人,刑法修正案降低刑责年龄全国儿童票身高限制从1. 1米至1. 4米调整为1. 2米至1. 5米周某在小区公共绿化地内种植蔬菜瓜果等A.B. C.D.吉林某学院瞒报疫情,导致学生大面积感染;南京禄口机场工作人员未按规定落实防疫措 施,导致疫情外溢扩散;南充孙某某感染后仍隐瞒真实行程和活动轨迹,被依法判刑 面对疫情防控,任何一个人不遵守规则,都有可能导致疫情的扩散。这警示我们 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刑罚处罚自觉遵守规则,放弃个人自由做好自我约束,遵守防疫规定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A.B
6、.C.D.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一对冲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应该正 确把握二者的关系。下列对这两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要诚实就把自己的事全部如实告诉他人 B.要尊重个人隐私,就无法与他人坦诚交流C.应该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到人尊重。这句话告诉我们A.应该尊重他人人格B.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C.尊重是文明社会的标志D.尊重是双向的、相互的.小明到医院眼科就诊,由于医生误诊,导致小明视力下降。小明在父母的支持下,依法维 权,他们寻求法律服务。以下机构可以提供法律服务的是法律服务所律
7、师事务所A.B.15.“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A. 一诺千金,一旦许诺绝不更改C.许诺后应不惜一切代价兑现诺言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C.D.时刻不易。”以下对承诺的理解正确的是B.要慎重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D.小事不守信不会产生不良影响16 . 2022年央视“315”晚会再度曝光了 “土坑”老坛酸菜、“造假”粉条等食品安全问题,而厂家缺乏道德底线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有专家认为,单纯依靠法律难解决 这一问题,要借助道德,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这一观点看到了 A.法律和道德都有约束力B.诚信文化需弘扬C.道德滋养法治精神D.遵守规则只需要自律.中国政府网开设的“我
8、向总理说句话”收到大量海内外网民留言。网民围绕“办事少跑 腿”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等话题,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网络问政这一 形式理解正确的是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网络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了作用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A.B.C.D.十一假期,2名男旅客因躲在高铁卫生间内吸烟,触发烟雾报警器突然报警致列车 降速,分别受到1000元罚款和限乘180天的处理。他们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A.B.C.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 对
9、应最不合理的是A.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B.“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道德与法治课上,褚老师展示了如下判决书。判决书本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鉴于李某某到案后能够如实 供述自己的罪行,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贿事实,对被告人李某 某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下列对判决书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有:没收财产属于行政处罚判处无期徒刑属于主刑被告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判决依据是中华人
10、民共和国刑法A.B. C.D.同学们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严重不良行为是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A. B.严重不良行为是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A. B.严重不良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不良行为就是严重不良行为 C. D.20 .下列法律知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刑事违法性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刑事违法性管制和没收财产属于刑罚当中的主刑诉讼是处理纠纷最正规、最权威手段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A.B.C.D.论语 季氏中指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扬雄的法言问道中也提出“人而无 礼,焉以为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部分 市县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上学 期中考试 道德 法治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