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大宋职业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大宋职业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大宋职业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大宋职业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水稻起源的专题片,下列选项中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文化遗址D.仰韶文化遗址2 .据祭祀坑与甲骨卜辞中的用牲记载,商朝用于各种仪式的牲畜往往少则数头、数十头,多则二三百头,甚至经常准备着上千头牛。这反映了()A.商朝与方国间的战争频繁B.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高超C.商朝时牛耕技术得到推广D.商代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3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自禹
2、、启以来,中国古史上已有中央共主传世相承千年之久。虽王朝有夏商之别,政治演进,则仍是一脉相承。这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C.分封制成熟于夏商时期4.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A.各国争相变法图强C.铁犁牛耕出现并得以推广A.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C.分封制成熟于夏商时期4.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A.各国争相变法图强C.铁犁牛耕出现并得以推广B.早期国家发展呈连续性D.夏商周帝王系一脉相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出现了百家争鸣D. 土地私有变为国有5 .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3、()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6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 B.快速革除陈规陋习C强化对社会的控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墨子强调“兼相爱、交相利”。造成两者观点 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 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本题主要考
4、查分封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 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9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春秋时期,楚庄王将诗等典籍用于楚贵族的教育中,并积极参与诸侯 争霸的伟业;战国时期,楚国成为七雄之一,既积极北上中原,又将五帝之一的颛顼奉为自 己的先祖”可知,春秋战国以来,楚国积极参与兼并战争,学习中原文化,并将华夏族五帝之一 的“颛顼”奉为自己的先祖,反映了楚国“华夏认同”的程度日益加深,故C正确;春秋战国以来,楚国对华夏族认同不断加深,“恪守华夷之辩的文化传统”与材料不符,故 排除A;材料未涉及“宗法体系”,
5、故排除B;材料主要论述华夏认同,并非“民族融合”,故排除D。故选:Co本题考查中华民族演变,依据材料“春秋时期,楚庄王将诗等典籍用于楚贵族的教育中,并 积极参与诸侯争霸的伟业”等信息并结合中华民族演变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形成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 度适中。10 .【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的“奖励军功”“举贤人” “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 位”“选贤任能”等信息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普遍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故D正确。 实行土地私有制和重建伦理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
6、富国强兵,故排除C;故选:D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1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推广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 经济基础的变动使得上层建筑发生变化,原先作为西周时期贵族中的最后一个等级的士在战国时 期成为了地主阶级的代表。由此可知,导致“士”阶层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型牛耕的使用, 故C项正确;A项是土阶层变化的政治因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是土阶层变化的文化教育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当时实行的都是世卿世禄制,选官制度没
7、有发生变化,故D项排除。故选:Co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百家争鸣的背景从经济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2 .【答案】C【解析】材料中“仁义不施” “暴众”“用刑太极”“在政不在制”等观点,共同体现了秦推行 暴政,没有推行仁政,故选择C项;秦朝统治者中秦始皇并不昏庸,故排除A项;BD两项均与 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故选:Co本题考查秦亡汉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仁义不施” “暴众”“用刑太极”“在政不在制”。 本题主要通过古代人对秦亡汉立原因的探讨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 知识等能力和史
8、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3 .【答案】C【解析】根据“秦朝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表明秦朝创建的中央官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建立的中央官制,故C正确。A明显错误,故排除。皇帝制度是中央官制,排除B。郡县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故选:Co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关键信息是: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偏低。14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 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可知,钱穆先生认为,郡县制并不是秦朝开始推行
9、的,早在春 秋时期就已经存在,秦朝只是在春秋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晚上和推广,由此可知,秦郡县制度推行 有其历史基础,D项正确;秦以后也有分封,如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排除A项;在秦朝之前郡县制就已经存在,B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完全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而且材料强调秦朝郡县制的历史渊源,并没有评价分封制, 排除C项。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了郡县制,要求学生结合郡县制的演变历程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郡县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5 .【答案】B【解析】A.材料中并未体现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排除;B.据材料“元元黎民,得免予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
10、更生。”可知,秦朝的统一,结束 了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社会生产环境,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正确;C.材料中并未体现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排除;D.材料中并未体现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排除。故选:Bo本题考查秦朝统一,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出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使人民从事生 产有了安定的环境。本题以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秦朝统一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16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战乱是因为有诸侯王,统一六国后如 果重新设立诸侯国,那就难以保持天下安定。结合所学,秦始皇为“求其宁息”,在地方彻底废 除分封制
11、,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 央任免和考核,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B项正确; 创设皇帝制度不是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焚书坑儒是为了强化思想控制,排除D项。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郡县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郡县制相关知识的把握。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郡县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17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其中避讳制度体现的 皇帝独尊,故
12、C正确;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之一,故排除A;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说法与皇帝制度无关,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独断性和随意性,故排除D。故选:Co本题考查皇帝制度,依据材料“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等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8 .【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是刺史,故C正确;知州是地方长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北宋在地方上设通判,用以牵制监督知州,故排除B;御史大夫秦朝代中央的监察机构,故排除。故选:Co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
13、措施,依据题干要求“西汉设置的官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演进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难度适中。19 .【答案】C【解析】从材料及所学可知,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加之治国人才的缺失,所以选择分封 同姓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制度,C项正确;休养生息与“以刘氏宗族代为统治各地”无关,排除A项;B、D项是汉武帝的举措,排除。故选:Co本题考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需要考生掌握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本题考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4、。20 .【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机构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张骞出使西域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设置机构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没有涉及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故D项错误。故选:Co本题考查丝绸之路。需要掌握汉代丝绸之路的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汉代丝绸之路的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21 .【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为民父母”、“爱民如子”可知,反映了家国同构思想,即“家天下”观念 的政治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员考核与官民
15、政治诉求的相关信息,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官员和人民的关系,与宗族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故选:D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关键信息“为民父母”、“爱民如子”分析得 出反映了家国同构思想,进而分析得出反映了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2 .【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西周到春秋时期,山东地区商业繁荣;但汉中期以后,山东地区的商业活 动开始步入低谷;结合所学,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挤压了盐铁商人的利润获取空间,同时 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推动了大商人将资金投入农业,成为大地主,由此可见西汉
16、政府强化了 经济控制,B项正确;A项是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A项;C项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联系,排除C项;D项是均输平准,排除D项。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汉朝时期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汉朝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 的能力。23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B项,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瓦解了封国制度,排除。C项,题干与削弱宰相权力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边患,排除。故选:Ao本题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
17、汉武帝推恩令的目的。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本题应掌握推恩令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24 .【答案】A【解析】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 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 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礼”是儒家思想十分重视的内容, 再依据“援礼入法是基本原则”信息结合汉代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可知A正确。汉代重视儒家思想,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o本题考查汉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关键信息是:“援礼入法”与“亲亲得
18、相首匿”。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5 .【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丞相更换频繁,任职时间短,而且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都说明相权被 削弱,从本质上说明皇帝权力至高无上,D正确;A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过分贬低汉代相权的作用,排除;正是因为相权制约了皇权,才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排除C。故选:Do本题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需要考生掌握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本题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
19、6 .【答案】【小题1(1)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2)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西周的宗法制,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3)分封制和宗法制之间的关系和积极作用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分封制。【小题【小题(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23(3)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 系和积极作用。本题
20、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27 .【答案】【小题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小题2】推行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小题3】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为 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 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第(1)问,需要考生掌握皇帝制度的内涵; 第(2)问,需要考生掌握郡县制的影响;第(3)问,需要考生掌握秦统一的意义。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侧重考查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山西省 晋中市 祁县 职业 高级中学 月考 历史 试卷 月份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699840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