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殷周制度论记载:“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 畴以国邑。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姬姓之国四十故殷
2、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 异姓各半。”这反映了( )A.商朝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表现C.西周实行家国一体的制度D.分封制拱卫了周王朝的统治2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对外关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朝代都有管 理边疆民族和国外宾客的机构,下列朝代与机构对应正确的是()A.商朝一一小行人B.汉朝一一宾C.唐朝一一鸿胪寺D.清朝一一宣政院3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废诸郡监御史,始常设刺史。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 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以监察郡守和王国相。以下对刺史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削弱了郡国守相的权力B.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C.消除了诸侯王
3、国的威胁D.有利于保障政治运行4 .唐朝提倡礼治,颁行了大唐开元礼,该法典()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A.依据题干中材料“周人既立嫡长”可知,并未提及商朝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商朝并未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故排 除;C.根据题干中材料“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和“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姬姓之国四十”可知,西周实行家国一体的制度,将政治制度 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故此项正确;D.分封制拱卫了周王朝的统治说法正确,但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故选:
4、Co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应重点掌握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与分封制,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1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鸿胪寺是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C项正确;小行人是周代官名,掌接待宾客,排除A项;“宾”属于商朝,排除B项;宣政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 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D项。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耍掌握唐朝的统治措施。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的统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5、力。2 .【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以监察郡守和王 国相。”,可知汉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和巡视,设置了刺史制度,对地方行政进行规范,保障了政治运行,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刺史监察地方,与“削弱了郡国守相的权利”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排除B项;“消除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o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考生掌握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的内容及影响。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3 .【答案】A【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开元
6、礼分为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 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者,因此A正确; B.大唐开元礼体现的是礼仪制度,无关法律,排除;C.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者,因此C错误,排除;D.唐律疏议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故选:Ao本题侧重于考查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需要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侧重于考查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4 .【答案】D【解析】材料“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 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反映的是唐朝的科举制;材料“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7、;不察 廉,不胜任也,当免”反映的是汉朝的察举制;“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 正位第等级”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材料“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 贱以袭贱”反映的是夏商周时期的世官制,因此先后顺序是,故D项正确,排除ABC 三项。故选:D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选项中的史料,结合科举制、察举制、九 品中正制以及世官制的特点和时间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5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额若干,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额若 干,通为一条,总征而均支
8、之也”可知,通府州县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 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明朝的一条鞭法,该赋税制度征收银两,顺应了明 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一条鞭法,与北宋政府财政危机的缓解无关,故A项错误;唐朝的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故C项错误;清朝的摊丁入亩彻底废除长期存在的人头税,故D项错误。故选:B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额若 干,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额若干,通为一条,总征而均支之也”的主旨,结合明朝一条鞭 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一条鞭法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
9、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 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明代里甲制,C项正确; ABD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组织,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基层组织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 .【答案】C【解析】明朝法律中对“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的社会救助有专门律文规定,体现了当时政府对 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重视,C项正确;题干中体现的是政府对贫苦无依人群的救助,但不能体现
10、当时只有政府救助贫苦无依的人群,排 除A项;题干中为法律规定,不能提现政府的措施都能落实,排除B项;对“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的社会救济不能反映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明朝的生产力也达不到高 度发达的水平,排除D项。故选:Co本题考查的是明清的法律与教化,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明清的法律与教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的法律与教化,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8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行中书省、八思巴文、散曲、简仪”,可知是元朝时期;依据材料“直道 灵渠”,可知是秦朝时期;依据材料“三省六部制、三教并行”,可知是唐朝时期;依据材料“布 政使司、考满、南北分卷、内阁”
11、,可知是明朝时期,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o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综合,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朝时期加强统治的措施。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综合,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所条陈章奏众多皆主齐力并举,不能枝枝节节而为之”可知梁启超主 张变法的众多措施同时实行,正确,根据题干中“无如下有老耄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 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可知,变法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碍,正确,A选项正 确;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变法亡于改革家的急功近利,错误,排除B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1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梁启超认识到变法失败 的根源,错误,排除C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要求学生结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0 .【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了关税自主,并且和一系列国家签署新的关税条 约,说明中国在关税自主权方面取得进展,D项正确;我国是逐步收回关税自主权,而非逐步丧失,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经济军事并没有迅速发展,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侵略,排除BC项。故选:Do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期的措
13、施及作用。 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1 .【答案】B【解析】材料“文官考试,由钱叙局负责中华民国男子,凡年满21岁,有3年以上国内外公 /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由国务院派人甄录试验及格者,均可报考”指的是 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锭选制度,出自北洋政府统治时期,B正确; ACD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的选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选官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12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
14、后期,法币贬值,为了敛财从而支持其反人民的内战,1948年 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不就金圆券同法币一样,一文不值,C项正确; 宋朝主币依然是铜钱,排除A项;B发生在明中后期,排除;D是1948年,排除。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要求学生结合中国货币演进历程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符 合史实,正确;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作为民国政府的地方政府而存在的,因此B说法错误, 排除;C.
15、解放区行政区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实践基础,排除。故选:Ao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15 .【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中不同时期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 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外交上走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 交道路,C项正确;1972年,中国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国建交的又一个高潮,排除B项;新时期对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的原则,形成中
16、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 友好合作关系,排除D项。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我国外交发展的特征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外交,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6 .【答案】C【解析】“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制度设置 不科学问题,c项正确;AD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排除;B项“确保”的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
17、识,准确把握材 料主旨的能力。17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颁布顺应了 经济发展,A正确;民法主要是解决民事纠纷,排除B;CD说法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要求学生结合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18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为建设祖国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 带领科研团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是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18、值观的模范代表,C正确,排除ABD。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要求学生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19 .【答案】D【解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展,D正确;ABC说法均错误,排除。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0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君王们希望
19、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 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长老职位本身是对德性的一种奖励),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 入选的机会指的是斯巴达的寡头政治,掌握实权的是长老会,君主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 符合题意;材料“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体现了斯巴达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排除A; 结合所学可知,斯巴达为寡头政治,排除C;根据材料可知,斯巴达的君王、长老、平民都乐于其职位,有利于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排除 Do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
20、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1 .【答案】D【解析】根据“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 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可知,村社在自由民身份确认时起重要作用,故正 确;根据“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可知正确; 从材料不能看出村社自治是古希腊基层治理的主要形式,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村社大会由村社成员参加,而非全体希腊人,排除。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制,要求学生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2 .【答案】B【解析
21、】题干中大宪章强调任何自由人非经法律判决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 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强调了法律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了法律之上的原则, B项正确;中世纪英国建立了议会制君主制,并非等级君主制,排除A项;权力掌握在民众手中属于民主制度的范畴,此时英国仍属于君主专制,排除C项; 题干中并未体现封建贵族享有一定的政治特权,排除D项。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议会和国王的斗争,要求学生结合中世纪英国议会和国王斗争的表现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议会和国王的斗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23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1世纪,西欧大陆尤其
22、是意大利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产关系日益复杂, 这迫切需要一种能调整各种商业关系并符合契约精神的法律。同时,市民阶级渴望通过中央集权 消除阻碍商品流通的封建壁垒,而罗马法包含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的内容,可以成为加强君主权力、 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和抗衡教皇的武器”可知,11世纪西欧市民阶层希望加强中央集权,结束分裂 割据,而罗马法正好“包含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的内容,可以成为加强君主权力、削弱封建割据势 力和抗衡教皇的武器”,由此可见,罗马法复兴的原因是符合市民阶层对时代的新需求,D正确; A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与时俱进,而是罗马法正好适应了 11世纪西欧市民阶层的需要,排除B; 材料没有
23、体现资本主义经济,而且11世纪西欧还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要求学生结合罗马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4 .【答案】B【解析】君主成为名副其实的“虚君”始于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排除A;根据材料“17世纪末的英国”“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可知,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由此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故B正确; 内阁夺取了国王的行政实权说法错误,排除C;根据所学“变化”是通过“光荣革命”不流血的手段解决的,故变化于激烈的革命说法错误,排 除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浙江省 温州市 联合体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