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docx





《高中语文--“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省八校” 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文有言:“俭,约也。”玉篇亦言:“约,束也缠也。”意即用绳 子进行捆绑、缠束。由缠束而引申出抽象意义的约束、节制,就是俭德的本义。进 而,又由约束、节制义引申出在消费财物上的具体要求:节俭、节约和不浪费。节 俭节约之重点就在于少用、减用,“少” “减”所呈现的是一种内向回缩的收敛趋 势,故古人亦以“敛”释俭,如“俭者,敛也”。这一消费上的收敛趋势,因能直 观展示出个体的节俭力度和决心而较易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赞誉,个体由此获得的强 烈认同感和愉悦
2、感,又推动其在后续行为中坚持和强化这一趋势。久之,就会形成 对物欲的良好管理,使之处于一个合理范围,有效防止物欲泛滥。正是基于“俭则 寡欲”的认识,人们确信“俭以养德”,甚至认为“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俭 德是养成廉德的必要前提。俭德的最低标准就是不浪费,其实质是对劳动果实的爱惜和对自然资源的保 护。首先,劳动果实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是无数劳动者辛勤工 作的共同成果。对劳动果实的爱惜中,就包含着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认可与尊 重。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可直接观察到“稼稽之艰难” 以及劳动果实之不足,从而更易于生发和强化对劳动果实的珍视情感;而现代社会 生产
3、力发展迅速,劳动产品日益丰富,劳动形式也发生转变,故有些人对劳动艰辛 的认知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开始弱化,客观上造成了毫不在意的浪费。其次,自 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储备,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对自然资 源不节制使用,即使数量充足最后也会枯羯。不仅如此,无法预知的天灾人祸还会 突然打断各类资源的生成链条,可能造成物资的严重短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俭德并不追求无限节俭,而是主张量入为出。即根据自身实际经济能力规划开 支,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鼓励“日常有余”,以为“意外横用之备”;反对超 出能力的消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拥有巨额金钱就可以追逐奢华,肆意消费。一 方面,个体金
4、钱虽有明确归属权,但是通过金钱消耗的资源则属于所有人;另一方 面,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本身就与节俭要求相背离。因此,人们赞誉那些贵而持 俭、富而居俭的典范,这些人虽身居高位或家境富足,但都崇俭戒奢。俭德并不以对财富的绝对占有为至善,而是主张不吝不啬。吝、啬、俭三字的 引申义都有强调爱惜外物的意思,但又具有本质的区别。俭的核心是“节己不节 人”,要节制和控制的乃是自身的物欲和财物消费;至于对他人的救济援助,则尽 可慷慨大方,并不需要刻意节制;但吝啬则不同,由于对财物过度爱惜,所以根本 不舍得花钱救助他人,节己亦节人。因此,我们在道德实践中要崇俭戒吝,积极弘 扬自身虽节俭质朴但却能恤贫救苦的美德和行
5、为。(摘编自王颖俭德的三重意蕴,光明日报2020年11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参考译文汉武帝征和元年。皇上住在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着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 他是有异谋的人,下令把他抓起来。男子扔下剑就逃,追逐他却没捕获。皇上发 怒,把门候杀了。巫蛊事件开始兴起。过了些时日,方士及众神巫很多在京师里聚 集,大多都是以邪道来迷惑众人。女巫在皇宫里来去,教美人逃脱厄运之法,就在 每个屋子里掩埋木头人并祭祀它。因为妒忌怨骂,美人们互相揭发攻击,认为对方 诅咒皇上,大逆不道。皇上发怒,所杀害的后宫嫔妃和被连及的大臣,死掉的共几 百人。皇上心里既已为此产生了疑惧,有
6、一次白天睡觉,就梦见几千个木头人拿着 木杖想击打自己,皇上吓醒过来,身体便不舒服。江充自以为与太子及卫氏有怨 隙,看到皇上年纪大了,害怕皇帝死后被太子所杀,因此实施奸计,说皇上的病是 巫蛊作祟。于是皇上叫江充当使者,处理巫蛊这个案子。江充先整治后宫里极少有 机会陪侍皇帝的夫人,按顺序搜到了皇后与太子的宫室,在地上挖得纵横交错,太 子和皇后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江充说:“在太子宫室里挖到木头人特别多,还 有在帛上写的文字,所写的话大逆不道;应当奏告皇上。“太子恐惧,询问少傅石 德。石德害怕当师傅的一起被杀,因而对太子说:“先前丞相父子、两位公主以及 卫氏都以此获罪,如今巫师与使者挖地获得证据,不
7、知是巫师放进去的呢,还是真 的有,自己没法辩明。可以假托诏命用符节拘捕江充等人囚禁于牢狱,彻底审究他 们的奸诈。而且皇上生病住在甘泉宫,皇后以及太子的官属的请示都不答复;皇上 生死不得而知,而奸臣这样横行,太子难道不考虑秦朝扶苏的事件吗? ”太子说: “我是儿子,怎么能擅自诛杀大臣?不如返归谢罪,希望能够不获罪。“太子准备 到甘泉宫去,可江充紧紧扶制太子;太子无计可施,于是听从了石德的计策。太子 拿出武库的兵器,调发长乐宫的卫兵。长安城里骚乱,说太子造反。皇上说:“太 子一定心里害怕,又愤恨江充等人,所以有这种变故。”于是派使者征召太子。使 者不敢进入长安,回来报告说:“太子造反已成定局,他想
8、杀我,我逃回来了。” 皇上大怒。赐给丞相盖有玉玺的诏书说:“捕杀反叛者,自有奖赏或惩罚。”太子 驱使大约几万人,遭遇丞相军队,交战五日,死了几万人。庚寅,太子军队战败, 太子逃跑,躲藏在泉鸠里。八月辛亥,官吏包围捕捉太子。太子自己估计不能脱 身,就进内室关上门上吊。14. B (颔联的意思是鸾凤虽暂时“托巢”于“枳棘”之上,终能栖息在梧桐之巅, 正如神仙,虽也有谪降,毕竟也在蓬莱三山“定籍”,用比喻表明友人不会久居困 境,终将会受到重用)(6分)(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对友人的推崇(或赞美)以及惋惜(1分),如首联表明张绩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却满腹学问不得施展;(1分)对友人的鼓励(或
9、勉励或安慰)(1分),如颔联用比喻表明友人不会久居困境, 终将重新受到重用;(1分)或者如尾联通过化用,表达了祸福相依、否极泰来的人 生道理:虽然暂时受挫,只要此心不渝,定有祸去福归的一天。对友人的劝诫(或告诫)(1分),如颈联表达了希望友人心存漆室女的耿耿之 心,定有施展抱负的一天,无须学卞和抱璞而哭。(1分)(6分)(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既替余以蕙条襄兮,又申之以揽苣。(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17.B战天斗地: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概。能征能战:形容作战经验丰 富,敢于作战。语境中没有体现作战的意思,应选“战天斗地”。戮力同心:指齐 心合力,团结一
10、致。强调合力奋斗。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语境中强 调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应选“戮力同心”。饱经风雨: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或具有丰富的阅历。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生活经历极为丰富。前 文的“经历劫难”,是经历很多磨难的意思,对应“饱经风雨”最恰当。踌躇满 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信心百倍:指非常有信心。根据前 后语境,选用“信心百倍”比较好。18 .C “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中途易 辙;“传播广泛的革命思想”,语序不当;“传播广泛的革命思想、进步热潮”, 搭配不当。19 . B “革命年代拯救民族危亡”主谓搭配不当,排
11、除A;根据括号处下文语句的形式 “建设岁月,中国人民”,应在“革命年代”后停顿,排除C; “捍卫民族尊 严、拯救民族危亡”语序不当,应先“拯救民族危亡,再捍卫民族尊严,排除D。 20. (6分)(1)如何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以绿色转型为驱动;(3)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解析:第一空,根据“明确提出了以上四点关于开启人类高质量 发展新征程的主张”以及“? ”,可以推出填:如何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特征程? 第二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 “以国际法为基础”,可以推出句式为“以为”;根据“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 经济体系”,可以推出关键词“绿色转型”,结合语境可以填
12、“以绿色转型为机 遇”或“以绿色转型为驱动”。第三空同第二空理,根据“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得出关键词“民生”或“人民福祉”,结合语境可以填“以人民为中心”或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21 . (5分)观点: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不矛盾,饱含谋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意思相近即可2分)现实:如浙江省通过10年的时间 对破坏的环境进行广泛整治,重塑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象。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今 日浙江的“金名片”,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3分).立意解析:第一句话认为“沉默”有时比“发声”更
13、有力量:沉默有时是一种无声的回击。 第二句话认为沉默是一种消极行为:沉默代表着逃避和怯懦,意味着麻木和冷漠。 所以面对黑暗与不公,我们应敢于发声。第三句话认为“发声”和“沉默”如果得当,都是明晓事理的行为。最佳立意:辩证思考“发声”和“沉默”评分标准:主要依据在于思辨性是否深刻、论证过程是否严密、论据是否恰当丰富 新颖A.消费的节俭既能使个体受到外界赞誉,又能推动其后续行为的强化,有效防止物 欲。B.虽然现代社会有充足的自然资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节制使用,要居安思 危。C.俭德是指量入为出的观念,即要有计划意识,而有巨额金钱则可以按心愿自行安 排。D.俭与吝、啬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
14、别。人们在道德上推崇“节己不节 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从“俭”的本义、引申义开始谈起,并得出“俭以养德”的结论,论述清 晰。B.作者在阐述爱惜劳动成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点时,将两者进行对比,使人印象 深刻。C.文末通过对比论证,分析了俭与吝、啬的区别,得出要对己节俭、救济贫苦的观 点。D.文章通过俭以养德、爱物惜物、崇俭戒吝三个方面诠释“俭德”的意蕴,层次分 明。3 .以下不能印证原文中关于俭德最低标准在对劳动果实态度上的体现的一项是(3 分)A.唐诗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B.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
15、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C.唐朝颜仁郁农家中的“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D.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所写“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从长津湖到交响乐,再到刚刚完稿的阿里郎,作家王筠用10年时 间,创作了 3部书写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加起来有160万字。而在此之 前,他研究抗美援朝战争战史已有20多年的时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 日;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此,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专访王筠。中青报中青网:你是如何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产生写作兴趣的?王
16、筠:我1980年高中毕业,后来去参军,那时候高中生算是有文化的人,没多 久就调去当报道员,给军队的报纸写通讯。从那时候开始,除了写通讯,业余时间 我也写一点文学作品,发表了一些小说,之后又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 军艺上学时,我看了一些资料,当时我发现,历史好像远比教科书上写的要复杂许 多。抗美援朝战争堪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站起来 的一战。看了很多资料,就对这段历史产生出考古一样的浓厚兴趣。中青报中青报:为写作你做了哪些准备?王筠:从军艺毕业后,我到了沂蒙山区的一个军分区。看了当地老兵的档案资 料,其中就有不少抗美援朝老战士;在十几年里,我也经常到乡镇去,接触
17、了近百 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就在前段时间,我还在一个山区见到一位90多岁的老同 志,他参加过长津湖战役。我问他有没有负伤,他脱下鞋子给我看,少了两个脚趾。他说,不后悔,自己就是为新中国冻掉了两个脚趾,好多人把命留在那了。 2010年年底,我到原济南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的文学创作,用这十几年的积累开始 写作关于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一直到现在。中青报中青网:为什么选择长津湖战役作为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系列的首 部作品?王筠:一说抗美援朝大家都知道五大战役,知道上甘岭,知道奇袭白虎团,却 对长津湖战役比较陌生,而这事实上是中美两军主力部队的直面对决。历时十几天 的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场的重要拐点,
18、迫使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 退,被全部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决定性的战 斗,改变了世界格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有幸在原20军工作生活过 一段时间,对这段战史也比较了解,所以在从事专业写作后,就把这前十几年的积 累拿出来创作了 45万余字的长篇小说长津湖。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需要人们知 道。中青报中青网:作为描述真实历史事件的小说,真实与虚构如何把握?王筠:抗美援朝战争是真实存在的,包括几大战役和一些著名的战斗,写的时 候无法回避,需要建立在这样一种坚实的基础上。虚构,是一种文学写作的手法, 但也是在真实脉络上梳理出来的。有的虚构,可能比真实还要
19、真实。通过一些梳 理、分析、研究,你进入了那种战争的状态,包括环境、心理、文化等等,自然就 会写出一种战争的真实感。中青报中青网:写战争,你想写出战争的什么?王筠:抗美援朝是一块画布,它所描绘的是人类的战争。战争文学的写作,首 先要有正确的战争观战争到底是什么?于我而言,战争文学关注的还是战争与 和平,揭示的是战争的残酷。战争文学的写作,本质上是呼唤正义与和平的,战争 的终极目标是和平。就像我在交响乐的扉页上所写的:“战争的最高境界或者 说战争的终极目标在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古老恒久的命题,所以战争文学 写作也是一场曲折的旅行。中青报中青网:你希望读者看完你的小说能得到些什么?王筠:关键
20、是抗美援朝的精神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牺牲,为了国家 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敢于担当、敢于付出的精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能战、敢战、胜 战,就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通过阅读、观看这些关于抗美援朝的作品,文学也好,影视也好,我们需要知 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我们的志愿军前辈们,跨过鸭绿江时背负着一种怎 样的信念。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会明白战争永远都不属于国家之间的必然选择,合 作、尊重、包容和爱才会使得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筠之所以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感兴趣,是因为发现历史比教科书上的
21、复杂,探 究的想法让他有了写作的动力。B.在还未创作之前,王筠有意识地接触并了解抗美援朝老兵的生活,丰富了他的写 作素材,加深了他对这段战争的认识。C.王筠的创作均以长津湖战役为题材,既是因为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也因为它并不 为人知,还因为作者对它较熟悉。D.当被问及历史与真实的关系如何把握时,王筠提出了 “虚构是文学写作的需要, 有时,虚构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文学理念。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作为采访者,在采访中关注作家的创作过程,期待通过这次 访谈,让广大读者对战争文学有所了解。B.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注意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事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四省八校 2022 届高三 第一 学期 期中 质量 检测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