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评论:“80后”不需要“平反”.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评论:“80后”不需要“平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评论:“80后”不需要“平反”.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汶川大地震评论:“80后”不需要“平反”6月12日晚,湖南卫视在黄金时间举行了一场题为“我们正年轻”的晚会来祭奠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个月,整场晚会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弘扬“80后”,无论是受灾的“80后”,还是伸出援手救助的“80后”,晚会都对其唱尽赞歌。对比之前媒体一边倒对80后言之凿凿、恨之切切、责之深深,这场晚会大有为“80后”“平反翻案”的势头。作为一个80年代生人,我应该为媒体和社会的这种认可和褒奖开心才对的,可是我想说的是,且慢,媒体莫要假惺惺为“80后”平反,我们并不需要。“80后”本来泛指的是1980年至1990年之间出生的年轻人。不过,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细看一下,就会发
2、现它们笔下口中的“80后”其实另有所指,那就是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并通过父辈的努力已经初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一个殷实的家庭,有一些娇生惯养的脾气,跟上辈人比起来有一些离经叛道的行为习惯。当这些缺点在一个特殊的媒体发展时期被敏锐捕捉的时候,媒体就把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被上辈人或者说掌握话语权力的人们无限地放大并传播开来。“80后”这一称呼,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新概念作文培养出来的一批写手后被人们广泛使用并接受的,慢慢地由“80后”写手推延到“80后”知识分子并最终以这一个独特的群体涵盖了整个80年代生人。由于新概念作文对传统教学的挑战和年轻写手一些乖张的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四川 汶川 大地震 评论 80 不需要 平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